澎湖章鱼
澎湖章鱼泛指分布于台湾澎湖县海域的章鱼,在该地终年可见,春初夏末之间为盛产期,俗名繁多,如烂跤仔(台湾话:Nuā-kha-á)、土婆(台湾话:Thóo- pô),一般文献和通称皆以“石鮔”(台湾话:Tsio̍h-kū(泉)、Tsio̍h-kī(漳))为主。其中以鹿儿岛两鳍蛸最具经济价值[1][2][3]。2006年,一种澎湖特有的章鱼被鉴定为章鱼属新种,但尚未正式命名[4]。
简介
编辑澎湖章鱼一般当地人通称“石鮔”,“石鮔”被中文文献用以撰述章鱼,渊源由来已久,文献最早可追溯至晚唐刘恂《岭表录异》中,章鱼便被载作“石矩”。宋朝之后随著沿海经济的拓展,关于海洋生物方面的中文文献逐渐丰富。根据南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解释,石拒(石鮔)逢人捕抓之时,会以脚黏石块挣扎抗拒,故名之“石拒”。[5]:88-91
“石鮔”长久以来并无统一汉字,其馀尚有“石居”、“石巨”、“石锯”、“石拒”、“石举”和“石固”相似文音字形纪录,散见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地方风物志,但因古文献尚无严谨生物科学分类,且生物间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极为普遍,难以证明明清之际中国东南沿海的“石矩”,和澎湖章鱼是否同一种类。[5]:88-91
澎湖章鱼每逢元宵后到妈祖生(农历正月十五至三月廿三、西历二月中旬到五月中旬)大量繁殖,进入盛产期,同一时间,亦是澎湖章鱼食用“光手滑面蟹”(俗名:大狗仔)的产期,正好对应“三月三、大狗肥到破扁担”之俗谚。[3][6]
特有种
编辑2006年,台湾海洋生物学家何琼纹、卢重成依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将澎湖海域的一种章鱼属物种鉴定为章鱼属的新种(Octopus sp. TW10),但未正式命名[4][7]。台湾海洋生物学家城振诚、蔡万生则于同年完成此种章鱼的生物学研究,并以“澎湖章鱼”称之。本种体长10-20公分,可能为澎湖特有种动物,仅见于澎湖海域,于2月至5月出现于澎湖的潮间带,产卵数相对较少,为为10-30颗,卵粒大小则较大,长14.7-20.6毫米、宽 4.7-5.8毫米。[1][2][8]
栖地
编辑澎湖章鱼归类常见于澎湖沿海海域,栖息于水深3-50公尺左右的浅坪、沙地或石穴,产区又可细分成浅坪区以及深水区,浅坪区指珊瑚礁地带,凡珊瑚礁浅坪区域之外皆归属于深水区。[1]
澎湖章鱼(石鮔) | 特色 | 其他俗名 | 来源 | |
---|---|---|---|---|
栖地 | 浅坪区 |
|
|
|
深水区 |
|
产区
编辑出没产区主要介于白沙乡以东、湖西乡以北海域,表格如下:[9]
产区 | 村里名 |
---|---|
白沙乡 | 赤崁村、岐头村、讲美村、中屯村(中屯屿)、员贝村(员贝屿) |
湖西乡 | 红罗村、青螺村、沙港村 |
马公市 | 重光里(后窟潭)[10] |
捕获方式
编辑澎湖章鱼捕捉方式,浅坪区与深水区不同,浅坪区为人工捕捉、深水区则用渔船单拖网捕捞。浅坪区的澎湖章鱼每逢产季,夜间多集体游至潮间带交配产卵,民众习惯头戴探照灯趁黄昏退潮之际在潮间带捕捉,石鮔此时会窝藏于石缝中喷水,使用鱼叉即可捕获,一般而言浅坪区的澎湖章鱼口感较佳,经济价值较高。[1]
澎湖章鱼尚有第三种捕捞方式,称作“锉石鮔”或“撞石鮔”,渔民将拖曳钩具摆放于产区海域,以铸铅密钩的假饵诱捕石鮔,被假饵吸引抱钩的石鮔即被钓获,天亮时再乘坐船只将钩具载回。[1]
料理
编辑澎湖章鱼(石鮔)料理可鲜食,亦可晒干食用;但处理之前,必须以摔、搓揉或拍打方式去除石鮔黏液,否则影响口感。石鮔晒干之后呈现腥红色,熬汤汤汁变成红棕色,佐以炖排骨非常有特色,“石鮔排骨汤”、“石鮔五花肉”便是澎湖传统的古早味料理,更广受观光客喜爱。[11]
濒危
编辑澎湖章鱼产量锐减,为避免灭绝,澎湖县政府曾于2005年公告两年期禁捕令,并于2008年度起,每年公告一个月左右禁捕期;造成澎湖章鱼产量锐减的原因很多,包括人为滥捕、栖地破坏(水泥造港、人为踩踏潮间带),甚至章鱼的主食“光手滑面蟹”(大狗仔)惨遭滥捕,食物来源减少,皆是原因。[2][10][6]
图辑
编辑-
新捕获的石鮔
-
石鮔干
-
石鮔葱花蒜香排骨汤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黄丁士、林金荣. 〈水試所電子報第91期:章魚哥-石鮔〉. 行政院农委会水产试验所. 2013-11-29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阮珮慈.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报导者 The Reporter. 2022-01-06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台湾)).
- ^ 3.0 3.1 洪嘉镁. 〈只在元宵到媽祖生期間出沒,這個全世界僅存的「澎湖章魚」快要消失了!〉. 农传媒. 2018-09-24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台湾)).
- ^ 4.0 4.1 Ho, C. W.; Cheng, C. C.; Lu, C. C. Species complex of Octopus minor (Cephalopoda: Octopodidae) from Taiwan waters, including two new species (PDF). Cephalopod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Symposium. Hobart, Tasmania: 36. 2006-02-07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5) (英语).
- ^ 5.0 5.1 周舜瑾. 〈海上鱗族異者-章魚史話與書寫 〉 (PDF). 止善 (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2016, 20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6) (中文(台湾)).
- ^ 6.0 6.1 洪定宏. 〈澎湖章魚量未增加 國海院:食餌「大狗仔」被濫捕將全力復育〉. 自由时报.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台湾)).
- ^ 卢重成. 〈Octopus sp. nov. TW10 何瓊紋 & 盧重成 章魚屬新種〉. 台湾物种名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06-07-13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台湾)).
- ^ 城振诚、蔡万生. 〈澎湖章魚(Octopus sp.)的生物學研究〉 (PDF). 台湾生物多样性研究. 2010, 12 (3): 269-281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中文(台湾)).
- ^ 戴光育. 〈澎湖章魚產季到 潮間帶夜間可見盞盞燈火〉. 中央社. 2020-03-04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中文(台湾)).
- ^ 10.0 10.1 刘禹庆. 〈澎湖特有種小章魚禁漁期展開 民眾質疑時間不對〉. 自由时报. 2020-03-28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台湾)).
- ^ Chiamer. 〈在地澎湖味─石鮔燉排骨湯〉. 上下游 News & Market. 2019-02-14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