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
石菖蒲[1](学名:Acorus gramineus),又称金钱蒲[2]、尧韭[1]、昌阳[1]、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属菖蒲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根茎常作药用。
石菖蒲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菖蒲目 Acorales |
科: | 菖蒲科 Acoraceae |
属: | 菖蒲属 Acorus |
种: | 石菖蒲 A. gramineus
|
二名法 | |
Acorus gramineus | |
异名 | |
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
形态
编辑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根茎细长、具气味 (根茎有特化的精油细胞(aromatic oil cell))。叶片线形,主脉不显著,全缘、排成二列,花序较柔弱。肉穗花序[2](佛焰花序)单一顶生,著生于叶状的花莛(scape,或作花葶)腋侧,花莛被认为是花梗或及佛焰苞,具二束分离的维管束,花序轴顶端具分生组织,可以再发育为新的枝条。佛焰苞叶状,较佛焰花序为长,状似叶状的花梗向水平方向的延伸,宿存。花由花序底向顶端绽开[2]。两性花,紧密排列,无苞片;花被片6枚离生,呈2轮(各3枚);花丝长线形,扁平;花药近轴侧纵向开裂。雌花器略长于花被片,具2或3室,每个子房室中有胚珠数枚。倒生胚珠著生于顶生胎胚座上(orthotropous (atropous), pendent on apical placenta);柱头小[2]。
分布
编辑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云南及长江流域、韩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尼等国。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2])。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石菖蒲 Shichangp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石菖蒲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石菖蒲 Shi Chang P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α-细辛脑 α-asaro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石菖蒲, 唐代開心散治抑鬱勝西藥 科大研藥方標準化. 明报 –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上午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