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尔时期
纳赛尔时期是指由埃及前总统纳赛尔·海珊于1952年埃及革命后掌权统治的时期,其正式国名为埃及共和国。纳赛尔自1956 年担任埃及总统到1970 年去世,统治14年期间,使埃及进入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时期,同时坚定倡导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包括与叙利亚的短暂联盟)和发展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他在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声望在1956 年他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埃及在随后的三方侵略中取得政治胜利后,名声到达颠峰,但因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成功入侵并占领巴勒斯坦和埃及、叙利亚部分领土,名声因而受损。
埃及共和国 | |||||||||
---|---|---|---|---|---|---|---|---|---|
1953—1958 | |||||||||
国歌:萨拉姆· 阿凡迪娜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开罗 | ||||||||
常用语言 | 阿拉伯语 | ||||||||
宗教 | 伊斯兰教 | ||||||||
政府 | 军事独裁下的单一半总统制共和国 | ||||||||
总统 | |||||||||
• 1953–1954 | 穆罕默德·纳吉布 | ||||||||
• 1954–1958 | 纳赛尔·海珊 | ||||||||
总理 | |||||||||
• 1953–1954 | 穆罕默德·纳吉布 | ||||||||
• 1954–1958 | 纳赛尔·海珊 | ||||||||
立法机构 | 议会 | ||||||||
历史 | |||||||||
• 《共和国宣言》 | 1953年 6月18日 | ||||||||
• 纳赛尔上台 | 1956年 6月23日 | ||||||||
• 苏伊士危机 | 1956年10月29日 | ||||||||
•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 | 1958年 2月 1日 | ||||||||
面积 | |||||||||
• 总计 | 1,010,408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53年 | 22,028,134人 | ||||||||
• 1958年 | 25,209,462人 | ||||||||
货币 | 埃及镑 | ||||||||
|
历史
编辑1952 年埃及革命
编辑1952年 7月22日至26日,由纳赛尔·海珊创立及不满埃及当局的军队军官组成的自由军官,在22日 ,以穆罕默德·纳吉布将军为首,发起了1952年的埃及革命,推翻了法鲁克国王,军方将埃及的种种问题归咎于法鲁克国王,如:1948年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表现失败以及埃及在消除贫困、疾病和文盲方面缺乏进展。埃及和苏丹的君主制在没有反对声音被提出之下使国内情况更为严重。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自由军官开始巩固权力。1952年 8月12日,对于支持立即改革的工人因为无法看见政府成效,于道瓦尔发起游行,导致两人被判处死刑。在实施文官统治几个月后,自由军官废除了1953年的宪法,并于1953年 6月18日宣布改国号为埃及共和国,穆罕默德·纳吉布 成为埃及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六个月内,所有民间政党都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解放集会政府党,鉴于埃及的贫困、文盲和缺乏大量中产阶级问题下,埃及精英们认为需要一个过渡威权主义的政府。
纳赛尔上台
编辑纳赛尔·海珊于1954年 2月首次出任总理。他从1954年11月担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直到1956年成为埃及总统,并担任总统直至1970年去世。
政治
编辑新宪法
编辑1956年 1月16日,纳赛尔总统在一次集会上宣布了新宪法,建立共和制政府,总统有权任免部长。3月 3日通过了选举法,在埃及历史上首次赋予女性投票权。纳赛尔于 6月23日当选为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7年,纳赛尔宣布成立国民联盟 ,为 7月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铺平了道路,这是自 1952年建国以来的第一届议会。
土地改革
编辑最初的革命者希望结束英国的占领,但对埃及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或建设计划。达成一致并迅速采取动员的一个问题是土地改革。不到 6%的埃及人口拥有埃及65%以上的土地,而其中不到 0.5%的埃及人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肥沃土地。促使土地改革进程于1952年 9月11日开始推动,当时在许多规定中其中一项法律是禁止拥有超过200费丹(840000 平方米)的土地;限制土地租金;成立农民合作社; 最低工资等在纳赛尔。担任总统期间,埃及的耕地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新宪法
编辑1956年 1月16日,纳赛尔总统在一次集会上宣布了新宪法,建立共和制政府,总统有权任免部长。3月 3日通过了选举法,在埃及历史上首次赋予女性投票权。纳赛尔于 6月23日当选为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7年,纳赛尔宣布成立国民联盟 ,为 7月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铺平了道路,这是自 1952年建国以来的第一届议会。
土地改革
编辑最初的革命者希望结束英国的占领,但对埃及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或建设计划。达成一致并迅速采取动员的一个问题是土地改革。不到 6%的埃及人口拥有埃及65%以上的土地,而其中不到 0.5%的埃及人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肥沃土地。促使土地改革进程于1952年 9月11日开始推动,当时在许多规定中其中一项法律是禁止拥有超过200费丹(840000 平方米)的土地;限制土地租金;成立农民合作社; 最低工资等在纳赛尔。担任总统期间,埃及的耕地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驱逐犹太人
编辑1956年至1957年,25000名犹太人(几乎是埃及犹太人口的一半)——被驱逐出境。另有1000人被监禁。到1972年,其馀在埃及谋生的犹太人也被开除了。
镇压穆斯林兄弟会
编辑1954年 1月,大型穆斯林团体穆斯林兄弟会被取缔,在2011年埃及革命之前一直是一个非法政治组织。此举是在1954年 1月12日兄弟会成员与学生及示威者在游行示威发生冲突之后发生的。10月26日,在亚历山卓的一次集会期间,埃及政府怀疑兄弟会有人意图暗杀纳赛尔。这导致该埃及政府对兄弟会采取行动,于12月 9日处决了兄弟会领导人。
经济
编辑纳赛尔时期见证了埃及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被认为是普通埃及公民享受前所未有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保健和饮食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福利时代,与此同时,前贵族的影响力大幅减弱,此前一直主导埃及事务的西方政府的影响力也随之减弱。通过土地改革、赫勒万钢铁厂和阿斯旺大坝等重大现代化工程以及经济关键的部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国有化,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在经济鼎盛时期,纳赛尔统治下的埃及不仅能够为其本国公民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且能够为其他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公民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生活津贴,让他们在埃及接受高等教育在返回他们的国家。然而1960年代初期的显著经济增长在这十年的后期出现了下滑,特别是随著埃及在北也门内战中的军事泥潭加深,直到1970年代后期才复苏。在纳赛尔任职期间,埃及经历了文化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戏剧、电影、诗歌、电视、广播、文学、美术、喜剧和音乐方面。纳赛尔统治下的埃及在这些领域主导了阿拉伯世界,埃及音乐艺术家有阿卜杜勒·哈利姆·哈菲兹、乌姆·库尔图姆和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文学人物如纳吉布·马哈福兹和陶菲克·哈基姆,演员有法腾·哈马马、萨拉赫·佐勒菲卡、索德·豪斯尼和拉什迪·阿巴扎,每年上市超过100部电影,而在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任期内每年只有十几部上架。 近十年来,埃及经济以平均每年 9%的速度增长。制造业占埃及GDP的比重从1940年代末的14%左右上升到1970年代初的35%。 土地改革计划和埃及公共部门的联手合作,使埃及约75%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从该国富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数百万小业主手中. 与如此大规模的社会计划最接近的是在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统治的早期。
外交
编辑1956年英军撤离埃及
编辑在苏联和美国的道德支持下,区域域合作中心(RCC)设法保持团结一致反对英国和法国的强权,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尽管RCC不断呼吁,在联合国的辩论中,以及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英国拒绝将运河的控制权移交给埃及政府。RCC开始资助和协调在苏伊士运河和达米埃塔对英国和法国进行的更大规模的袭击。最后双方在在10月19日,签署了一项英国军队撤离埃及的条约,该条约将在接下来的20个月内完成。两年后,即1956年 6月18日,纳赛尔在运河区升起埃及国旗,宣布英国军队完全撤离。
外交政策
编辑埃及将英属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对纳赛尔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纳赛尔被誉为埃及英雄和阿拉伯英雄,能够打败民族的敌人,代表阿拉伯人的尊严。中国 总理周恩来称纳赛尔为“中东巨人”。 纳赛尔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之一,该运动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主张不与北约和华约结盟的“独立国家”集团。几乎所有的非洲反殖民主义自由战士都向他寻求指导、道义支持和资金协助。
反对巴格达条约
编辑保守的阿拉伯政权在纳赛尔执政之初感到受到威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声望已经得到阿拉伯不少国家支持甚至在苏伊士危机之前当他成为1955年巴格达条约的主要否决者,巴格达条约最初是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间的联盟,英国支持该联盟以加强其在中东的势力。纳赛尔认为巴格达条约是英国将阿拉伯国家分裂为不同集团并通过加剧它们之间的紧张局势来分裂该地区的行为。在纳赛尔同意从苏东集团的捷克斯洛伐克购买武器后,英国后来在 1955 年底试图将约旦也纳入巴格达条约。施加压力试图迫使约旦加入。纳赛尔曾反对巴格达条约,他成功阻止约旦加入该条约是他务实外交战略的一个例子。纳赛尔对约旦的实用主义意味著他旨在迫使约旦政权拒绝加入该条约,但他本人并没有试图推翻该政权。这一立场得到了约旦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对埃及的支持的回报。 关于约旦加入巴格达条约的争论从1955年11月一直持续到1955年12月。纳赛尔的目标是基于埃及的国家利益,他想阻止约旦加入巴格达条约,这对他来说比约旦政权的命运更重要。因此,他准备为约旦政权提供一条出路,如果它不加入该协定,它也可以生存下去。纳赛尔在巴格达条约辩论期间的策略是利用埃及的宣传来施加言论压力,发起攻击英国的广播,并警告约旦政权,如果它同意加入该条约,它可能会被推翻。1955年12月,在担任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英国陆军元帅坦普勒访问约旦期间,埃及的宣传导致了约旦发生骚乱。[1]
阿拉伯联合的提案
编辑1958年 2月22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UAR)。1956年宪法在联合之后被废除,并颁布了一项临时法令。埃及国民议会被解散。4月 2日,纳赛尔颁布法令,将共和国国旗定为红、白、黑三横条和两颗星(如图)。12月31日共产主义者因据称对叙利亚联盟反应冷淡而遭到镇压。 1962年叙利亚分裂后,全国人民力量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开罗召开会议,为全国大会制定民族行动宪章做准备。来自农民、劳工、专业和职业协会的1750名成员代表大会于 5月开会讨论纳赛尔提出的国家宪章草案。6月30日,国会批准了宪章,成立了一个新的政治组织,即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ASU),以取代民族联盟。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50%的席位将由农民和工人填补。选定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单位设立在工厂、公司、农业合作社、部委和专业联合组织中。
也门战争
编辑1962年,埃及卷入也门内战,支持推翻该国前任统治者伊玛目·巴德尔的阿卜杜拉·萨拉勒革命政权,并宣布成立共和国。事实证明,这对埃及造成了相当大的财政和军事负担,并引起了支持也门的沙特阿拉伯反感。
第三次中东战争
编辑自1967年 5月14日起,纳赛尔将军队部署到以色列边境附近的西奈半岛。[2]1967年 5月18日,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由于民众对阿拉伯军事力量的期望值不断上升,纳赛尔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撤出驻扎在埃及西奈半岛与以色列边界一侧的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尽管以色列一再宣称关闭蒂朗海峡将是一种战争行为,但埃及仍对以色列航运关闭了蒂朗海峡。[3][4]约旦国王海珊一世 5月30日访问开罗,签署约旦-埃及共同防御协定。
埃及计划于 5月27日进攻以色列,但在最后一刻取消了。 6月 5日,以色列军队对埃及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打击。十七个埃及机场遭到袭击,大部分埃及空军设备在地面被摧毁,导致以色列迅速占领西奈半岛和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约旦和叙利亚站在埃及一边参战,以色列作出反应,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戈兰高地的领土。埃及、约旦和叙利亚于 6月 7日至 6月10日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停火协议。 埃及在1967年战争中的失败迫使纳赛尔于 6月 9日辞职,任命副总统扎卡里亚·莫希丁为继任者。然而在大规模的民众支持示威之后,他让步了。七名高级军官在战败后受到审判,其中包括军务部长沙姆斯·巴德兰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哈基姆·阿梅尔元帅,据报导阿梅尔元帅于 8月在拘留期间自杀。
社会
编辑在1950年代初期埃及君主制垮台时,不到50万埃及人被认为是上层阶级和富人,400万是中产阶级,1700万是下层阶级和穷人。[5]不到一半的小学适龄儿童上学,其中大多数是男孩。近75%的人口超过10岁,90%以上的女性是文盲。[6]纳赛尔的政策改变了这一点。土地改革、主要资产的没收计划、大学教育的急剧增长、主导公共部门的建立使社会曲线变平。[5]从1953-1954学年到1965-1966 学年,公立学校的总入学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6]数百万以前贫穷的埃及人,通过教育和在公共部门的工作,加入了中产阶级。医生、工程师、教师、律师、记者构成了纳赛尔统治下埃及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主体。[5]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McNamara. Balance of Power. : 46–47.
- ^ Michael B. Oren. Six Days of War: June 1967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64. ISBN 978-0-19-515174-9.
- ^ Neff, David. Warriors for Jerusalem: The Six Days that Changed the Middle East, p. 88 (Simon & Schuster, 1984): "In separate messages to the leading maritime powers, Eshkol warned: 'Israel would stop short of nothing to cancel the blockade. It is essential that President Nasser should not have any illusions.'"
- ^ "Statement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by Foreign Minister Meir, 1 March 195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terference, by armed force, with ships of Israeli flag exercising free and innocent passage in the Gulf of Aqaba and through the Straits of Tiran will be regarded by Israel as an attack entitling it to exercise its inherent right of self-defence under Article 51 of the Charter and to take all such measures as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free and innocent passage of its ships in the Gulf and in the Straits."
- ^ 5.0 5.1 5.2 Egypt on the Brink by Tarek Osm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120
- ^ 6.0 6.1 Edu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Egypt: A Country Study, ed. Helen Chapin Metz. Washington: GPO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