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子乔

台灣作家

羊子乔(1951年5月4日—2019年8月30日),本名杨顺明台南县佳里镇(今台南市佳里区)人,为西拉雅族人,台湾诗人。在台湾文学的创作、研究、资料搜集,以及相关活动的推广上,皆有所成就。生前曾在国立台湾文学馆任职。

生平

编辑

1969年羊子乔与好友吴重礼黄昭敏在故乡佳里镇创办《欣欣文艺》,发行两期后停刊。同年5月4日,在佳里镇举办文艺座谈会,邀请白萩林宗源陈明台拾虹等人参加,与会学员二十多位。这场小型文艺聚会,据主办人之一羊子乔的定位是:“这是盐分地带光复后第一次文艺聚会,具有传薪的意义。”[1]

1971年在台北念书,与杜文靖黄崇雄黄劲连等人成立“主流诗社”,并发行主流诗刊。主流诗社在1973年南鲲鯓代天府举办“第一届全国诗人联谊会”,邀请当时国内重要的诗人、学者参加,提供情感交流及辩论的空间。

1976年参加“南瀛文艺营”,得到讲师张良泽的启发,开始关注台湾文学。同年认识张恒豪,在对方的诱导之下,开始搜集日治时期的文学刊物,也开始拜访日治时期的台湾作家,为日后的创作及研究奠定基础。

1977年乡土文学论战爆发,不断反思“为何写诗?”、“为谁而写?”,以及“台湾文学的传统在哪里?”之类的问题。[2]

1978年10月其台语诗作〈收成〉发表在《前卫丛刊》第2辑,多年以后,收录在林央敏编的台语诗选集--《台语诗一世纪》。

其〈光复前盐分地带的文学〉一文发表在1978年10月25~27日的联合副刊。这是羊子乔访谈前辈作家郭水潭的初步成果。以往,人们主要是透过吴新荣这位作家的诗作,来了解日治时期的盐分地带文学。由于缺乏同时代作家的现身说法,以及学者对其他作家的研究,吴新荣的文艺观、创作观,以及诗作特色,几乎跟盐分地带新文学作家划上等号。自羊子乔访谈郭水潭后,盐分地带文学(不论传统诗文还是新文学)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年轻学者、作家对前辈作家的访谈及作品整理,越来越多,而当时与吴新荣一起交游的林芳年,也开始写作盐分地带文学的相关文章。

1979年与黄劲连黄崇雄杜文靖等人策画、筹办“盐分地带文艺营”。往后,羊子乔持续参与这个营队的筹画工作,并且多次担任文艺营的讲师。

1979年得到好友张恒豪的帮助,进入远景出版社工作,主编“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的新诗四卷,在1983年完成、出版。这段期间,羊子乔著手编辑杨华郭水潭的作品,郭水潭作品在多年后出版,而杨华作品的整理,奠定其日后研究杨华及其作品的基础。

1983年任职《自立晚报》。1987年解严以后,参与自立早报的创刊工作。1994年10月因自立报社易主而离职。

1993年出任台湾笔会的主任干事。

1994年11月1日至2001年底,任职立委彭百显国会办公室。在职期间,曾经策动“立委彭百显国会办公室”与“台湾笔会”响应彭瑞金台湾教授协会等十八个团体所发动的台湾文学进入教育体制运动,召开公厅会,要求教育部正视这些诉求,因而促成多所大学设立台湾文学系所的风潮。[3]

1994年台南县文化中心出版《郭水潭作品集》,该文集由羊子乔主编,在远景任职时期就已经完成。隔年荣获第三届南瀛文学奖

1997年底至2004年,担任南投县政府县长办公室主任、南投县文化基金会常务董事,后自南投县政府离职,返回台北,为生计奔波。2004年,得到好友张恒豪向阳的鼓励,参加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文学所推甄考试;录取以后,随即就读,以日治时期名诗人杨华为研究对象。其硕士论文〈杨华及其作品研究〉2007年获得春晖出版社出版。2007年以后到今天,其任职国立台湾文学馆,向民众推广台湾文学

著作列表[4]

编辑
  • 有多本诗集出版,有《月浴》、《收成》、《该是春天为我们开门的时候》、《羊子乔卅年诗选》等书。
  • 散文集有《太阳手记》、《轮回》、《走过人生街头》、《微笑人生》等书。
  • 评论集有《蓬莱文章台湾诗》、《神秘的触须》、《黑潮挽歌──杨华及其作品研究》、《岛上诗鼓手──陈千武文学评传》等书。
  • 重要的主编作品有《盐分地带文选》、《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新诗四卷)、《郭水潭作品集》、《蓝红绿作品集》、《杨华作品集》等书。
  • 重要的单篇论文及相关论述有〈光复前盐分地带的文学〉、〈光复后盐分地带的文学〉、〈移植的花朵──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风车诗社〉等文章。

参考文献

编辑

资料来源及注解

编辑
  1. ^ 羊子乔/著,〈光复后盐分地带的文学〉,刊载在民国71年(1982年)7月31日《自立晚报》的副刊。
  2. ^ 杨顺明/著,〈后记〉,《黑潮挽歌──杨华及其作品研究》,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7年9月,页161。
  3. ^ 杨顺明/著,〈后记〉,《黑潮挽歌──杨华及其作品研究》,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7年9月,页162。
  4. ^ 国立台湾文学馆/编著,《遇见台湾诗人一百:一百位诗人简介》,2011年“遇见台湾诗人一百”展览的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