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特山国家圣地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英语:Mount Samat National Shrine他加禄语发音:[samat]),又被称为勇气神殿(Shrine of Valor),是一座位于菲律宾巴丹省皮拉尔萨马特山英语Mount_Samat顶附近的纪念碑。旨在纪念和嘉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抗大日本帝国陆军的菲律宾和美国士兵的英勇行为而建立。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
Shrine of Valor
Dambana ng Kagitingan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的十字架
基本资料
类型纪念物
位置 菲律宾巴丹省皮拉尔
坐标14°36′20.80″N 120°30′32.17″E / 14.6057778°N 120.5089361°E / 14.6057778; 120.5089361
面积73,665公顷(182,030英亩)
建造1970年 (1970)
营运者巴丹省政府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状态国家圣地
1966年4月14日
地图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在菲律宾的位置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
在菲律宾的地图
地图

这座纪念碑公园由柱廊和巨大的纪念十字架组成,于1966年由时任菲律宾独裁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下令建造[1],以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5周年纪念。[2]白色的纪念十字架是为了纪念在巴丹战役中牺牲的士兵。纪念碑还设有一座战争博物馆以展示了菲律宾战争英雄的绘画作品,以及在战斗中使用的菲律宾、美国和日本军队的武器。柱廊和十字架处,可以俯瞰到巴丹群岛科雷希多岛以及位于距离约50公里(31英里)的马尼拉马尼拉湾景观。

历史

编辑
 
巴丹半岛投降后不久所拍摄的美菲战俘照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属菲律宾成为日本首批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期间,萨马特山和科雷希多岛成为1942年巴丹半岛战役中与大日本帝国陆军对抗最激烈的战斗地点。由于在整个吕宋岛上遭受日本军队的严重损失,菲律宾和美国士兵透过美国所制定的“橘色战争计画”战略的一部分,撤退至巴丹半岛进行最后的抵抗。

1942年4月9日,约有78,000名士兵在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后向日军投降,这成为美国士兵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事件。日军希望迅速占领美军在菲律宾的最后据点科雷吉多岛,因此命令将所有战俘转移到后方行动的据点。由于缺乏妥善照顾,大多数战俘和病患受到日军士兵的虐待,并被迫参加了巴丹死亡行军

由于士兵的最后据点位于萨迈特山,因此纪念碑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以及在此英勇奋斗和牺牲的士兵[3] 该纪念碑的建造始于1966年4月14日。纪念碑的建造始于1966年4月14日[4],由独裁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奠基。然而,由于资金不足,该纪念碑在1967年巴丹失陷的25周年时仍未完工。最终,该纪念碑于1970年完工并落成,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25周年纪念。[2]

设施

编辑

萨马特山国家圣地占地约73,665公顷(182,030英亩),包括柱廊和山顶上的纪念十字架。该纪念碑由洛伦索·德尔·卡斯蒂略(orenzo del Castillo)设计,奥利·金博-佩雷斯(Dolly Quimbo-Perez)负责景观设计[5]。入口从停车场出发,透过宽敞到逐渐变窄三段阶梯引领游客到达插著菲律宾国旗的旗杆[6] 。通往柱廊层的最后一段阶梯两侧有两个石座,顶部装饰著象征永恒之火的青铜瓮[7]

柱廊

编辑

柱廊是一座以大理石覆盖的建筑,周围被大理石护栏环绕。外侧镶嵌著19尊浮雕雕塑,由菲律宾国家艺术家英语National_Artist_of_the_Philippines拿破仑·阿布乌娃英语Napoleon Abueva创作,塔勒雷斯·马克西莫·文森特(Talleres de Maximo Vicente)、列奥尼德斯·瓦尔迪兹(Leonides Valdez)和安吉尔·桑普拉(Angel Sampra)和他的儿子们[5][8]制作的18个美国远东陆军英语Mount_Samat_National_Shrine徽章在建筑上交替出现。每个徽章上都有一根旗杆,插著各师的旗帜。

柱廊中央是祭坛,祭坛后面是三幅由塞农·里维拉(Cenon Rivera)设计的宗教彩绘玻璃壁画,由来自义大利罗马的朱利安尼艺术玻璃(Vetrate D'Arte Giuliani)制作。天花板上悬挂著四个大型青铜吊灯,而在两侧墙壁上的大理石上刻著“巴丹战役”的叙述。

从柱廊后方有一条小径通往纪念十字架的底部。[9]这条蜿蜒14段的小径由科雷希多岛的血石英语Heliotrope_(mineral)铺设而成。另外,还有一条替代道路可带领游客到达纪念十字架的底部。[3]

十字架

编辑
萨马特山纪念十字架
Dambana ng Kagitingan
Memorial Cross
位置  菲律宾巴丹省皮拉尔
设计者洛伦索·德尔·卡斯蒂略
拿破仑·阿布瓦
类型历史地标
材料钢材
钢筋混凝土
饰有碎花花岗岩大理石
长度90英尺(27米)
宽度18英尺(5.5米)
高度92米(302英尺)
动工1966年
完工1970年
开放1970年
纪念在巴丹战役中为自由而战的士兵

纪念十字架位于萨迈特山的最高点,海拔555公尺(1,821英尺)。该纪念物由钢铁钢筋混凝土制成,十字臂部设有电梯和观景廊。一座楼梯通往廊道的观景区。十字架的高度从基座到顶端为95公尺(312英尺),臂部的高度从基座到顶端为74公尺(243英尺),每个臂部长度为30公尺(98英尺)、每侧15公尺(49英尺)),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二高的十字架。观景廊的尺寸为5.5米×27.4公尺(18英尺×90英尺),通道高度为2.1公尺(6.9英尺)。[3]

十字架的外部铺设著磨砂大理石。从基座到11公尺(36英尺)高度的部分装饰著由阿布乌娃创作的浮雕《苏醒之石》(Nabiag Na Bato)[10],描绘了菲律宾历史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包括黎刹的处决,[11]拉普拉普[12]安东尼奥·卢纳等人物。[1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Proclamation No. 25, s. 1966.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December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5, 2019). 
  2. ^ 2.0 2.1 Yu Jose, Lydia N. (2008). "The Past, Love, Money and Much More: Philippine-Japan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Second World War", p.23.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3. ^ 3.0 3.1 3.2 Bataan...A Raging Peninsula. Government of Province of Bataan. 2006 [December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7, 2007). 
  4. ^ "Mt. Samat National Shrine". National Registry of Historic Sites and Structures in the Philippines. Retrieved on June 8, 2012..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7). 
  5. ^ 5.0 5.1 "Memorials in the Philippin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lipinos World War II US Military Service. Retrieved on March 27, 2011.
  6. ^ rhilton4u (March 9, 2009). "Memorial Steps: Mt. Samat Shr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7. ^ rhilton4u (March 9, 2009). "Base Memorial: Mt. Samat Shr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8. ^ rhilton4u (March 9, 2009). "Mt. Samat Shrine of Val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9. ^ rhilton4u (March 9, 2009)."Mt. Samat Shrine of Val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10. ^ "Mount Samat Shr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March 15, 2011.
  11. ^ pianoforte (March 15, 2010). "Mt. Samat Cro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12. ^ pianoforte (March 13, 2010). "Mt. Samat Cro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13. ^ pianoforte (March 15, 2010). "Mt. Samat Cro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ckr. Retrieved on 2011-03-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