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服是传统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地的藏服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大多采用皮革氆氌(ཕྲུག)为主要面料。且都喜欢用一些物品,像是珊瑚玛瑙猫晶石珍珠宝石做装饰[1]

穿著藏服的藏族人
男性藏服,拍摄于政治大学民族博物馆
女性藏服,拍摄于政治大学民族博物馆

藏服典型的配搭是内穿衬衣衬裤,外穿藏袍,下身围上邦典围裙)。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相异,各地藏族的审美观和风俗习惯也产生些许差异,且藏族也会因应季节、场合不同,而有不同样式的服饰[1]

特点

编辑
 
云南中甸穿著传统藏服的藏族人
 
穿著传统藏服的藏族男性
 
穿传统藏族婚服新郎新娘
 
穿传统服装,配上珊瑚、绿松石传统珠宝的藏族妇女

藏服是区别藏族与其他民族最基本的特征,藏服多用皮毛和氆氌制成,非常保暖,十分适合在寒冷的藏区穿。且藏袍宽腰、长身、有腰带,腰带可以挂上很多东西,而放下腰带后,腰带可以当被子御寒,对于长年在草原游牧的民族,这是十分实用的[2]

藏族服饰,也受到其他民族深刻的影响,使得藏袍变得更美观、更丰富。像是唐朝的丝绸便很大影响了藏区王公贵族的穿著习惯,还有藏族的僧侣服也是受到南亚的僧侣服影响[2]满族服饰也影响了藏服的发展。而藏族是一个擅于把东西变美的民族,他们善于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美化,使之成为服装的一部份,例如藏族妇女的邦典甲垫(背垫),起先是用来遮灰和防止磨伤背的,但久而久之便演变成藏族妇女传统服饰的一部分,还有,藏族的妇女,会习惯在右手腕上戴著白色海螺英语Shankha,原本的用意是为了防止挤牛奶时,牛奶流进衣袖,但久而久之也变成了装饰品[2]

藏族服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鲜艳的、明亮的色彩。像是在牧区,妇女的藏袍大多是以白色的羊毛袍为基底,但她们会配上大片红、蓝、绿和黑的布,而腰间会缀红色珊瑚绿松石、黄琥珀、贝壳、银盘等,使色彩变得丰富。而农区的居民则大多穿著黑色氆氌,再配上红色的衬衫和红色的邦典,还有各种形式的氆氌挂包,甚至还会配戴一件七色斑斓的当礼[2]

因为当地人民大多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藏袍也受到宗教的影响。妇女胸前会挂上嘎乌,而男子则是会把嘎乌挂在腰间,而嘎乌里面会装一些佛像或是经文,通常嘎乌会制作的精致华丽,所以嘎乌也算是一种装饰品。还有人,会把一些宗教标志绣在衣服前后[2]

藏民爱戴帽子,喜穿牛皮,还常佩戴各种头饰首饰。质地上以皮革氆氇ཕྲུག)为主。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服饰风格。[3]:44-47[4]

在藏区人们被分为三等九段,界线严谨,等级观念把人们分为贵族,而贵族会穿著绸缎这种比较高级的布料;而穿氆氌的人被归类为差民;而裹著破片的人,则被归类为乞丐[1]

历史演变

编辑

从一些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来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有流传至今仍然还在表演的藏戏跳神,透过其中角色的穿著打扮,也能提供我们一些资讯[1]

雅鲁王朝服饰

编辑
 
赤尊公主 (左)、松赞干布(中)、文成公主(右)的塑像

在公元七世纪之时,雅隆部落联盟的首领松赞干布征服了周围各个部落,建立西藏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雅鲁王朝,国号吐蕃。雅鲁王朝赞普致力与唐朝交好,大量引进中原的生产技术与文化。在西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所以造成中原文化对西藏产生莫大的影响[1]

关于西藏百姓当时的衣著情形,可以从《唐会要》卷九十九大羊同(象雄)条注:“辫发氆氌,畜牧为业。”《新唐书·吐蕃传》上也有纪载“衣率毡书,以朱涂面为好,妇人辫发而扎之。”指吐蕃人常穿皮毛和毡衣,脸上喜欢涂成红色,妇女们的头发喜欢编成辫子盘在头顶[1]。吐蕃大臣仲琮曾对唐高宗介绍过藏袍,他说藏地在唐朝往来之前,大多的人们夏季时穿,冬季穿[5]

但自从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例如松赞干布更带头开始穿著绸缎,使得王妃王族、大臣纷纷效法,因此在雅鲁王朝时期,成为藏服大变革的时代[5]。由于对于绸缎的需求增加,唐蕃古道变成了一条运送丝绸的重要道路,且吐蕃大臣到长安,求赐的主要是绸缎,然后唐朝使节去拉萨馈赠的也是绸缎,可见当时藏人对于绸缎的喜好[5]

比较下层的一般平民还是保持夏穿毡、冬穿皮,但赞普有时候也会穿著氆氌。长庆元年(西元821年),唐朝大理卿刘元鼎作为会盟使在山南的营帐中会见了赞普热巴坚,亲眼看见他“身披素褐,结朝霞帽首,破金镂剑。”穿著白色氆氌长袍,头缠朝霞般美丽的彩色头巾,腰缠镂金宝剑,而这是赞普的另一种打扮[5]。而根据《西藏通史》的纪载,的纪载,当时的藏族男子,会在长袍上套氆氌、羊蹄或者锦缎坎肩英语Kho (costume)、也穿皮毛制的半月形服装,头缠丝巾[5]。当时对军人的奖惩,有许多法令的规定,像是对骁勇善战的军人,会赏赐皮袍;而对临阵脱逃的懦夫,则会强行在他们头上挂上狐狸尾巴,以表羞辱。但是随著时代的演变,有些藏区的人们也会在头上戴上狐狸皮帽,以作为勇敢和美丽的象征,由此可知藏族的服饰也随著时间改变[5]

萨迦巴时期服饰

编辑
 
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之一,元朝首任总制院院使

萨迦巴时期的藏地为元朝宣政院辖地,服饰受到蒙古帝国影响颇大。这一时期,萨迦王朝的官员,开始穿蒙古族服装,例如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服装、恰朱恰堆短装(цамц)、花段外套(хүрэм)、带狐狸圆帽(Донхю) 、穿圆头(Гутал)。在1244年之时,皇子阔端送给贡葛坚赞一件镶嵌6200粒珍珠的袈裟和琉黄色的锦缎长坎肩(хантааз)。在西元1260年,元廷赐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贡葛坚赞和第五代祖师八思巴等僧侣价值昂贵的袍服[5]

帕竹王朝服饰

编辑

在十四世纪时,帕竹万户长绛曲坚赞推翻了迦萨王朝的统治,于1354年建立帕竹王朝,并复兴吐蕃时期的服饰系列[5]。根据《西藏通史》纪载,在帕竹王朝第五代君主札巴坚赞时,规定在藏历新年和重大节庆时,各级官员和释迦贵族们必须穿上吐蕃时期的服装[5]

清治时期藏服

编辑
 
晚清藏族少女服饰,腰系彩色邦典

藏地于清治时期清朝中央政府按照西藏贵族所做的贡献,赐予他们顶戴花翎。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传闻是18世纪初期的贵族多仁·朗杰次丹。后来,因为穿戴花翎顶戴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它成为西藏地方服饰中成为重要的部份,像是在隆重场合时,他们可以彰显自己的身分地位[6]

清朝政府严格规定西藏僧侣、贵族和官员的服饰制度[6],且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换夏装,十月二十五换冬装,还要举办隆重的换季仪式[6]。官员们平时喜爱盘发髻拉萨街头上甚至有专门的梳头师,官夫人们平时也会为丈夫盘发髻,而发髻上也会依照官阶等级,系上不同样式的顶珠[6]。而官夫人们的服饰,则更讲究、华丽了。比较常见的是,她们会穿著各色的丝绸内衬英语Wonju (Bhutan),外面套著无袖的绸缎藏袍英语Kho (costume),腰系彩色绸缎或邦典,披著一条彩色的小方单,头发便会梳成乌鸦翅膀的样式,上面带著一种叫做巴珠的头饰。

地域差异

编辑

拉萨地区

编辑
 
穿著藏服的拉萨妇女,穿鲜色衬衣,配黑色藏袍,腰系五彩邦典

拉萨地区的服饰,以简洁素雅为特色。男子大多穿著大领无袖长袍,材质大多为氆氌或毛料,内里会穿一件白色或彩色的高领衬衣,并系上丝质或毛织腰带,腰带上面会挂一些装饰物,像是小藏刀。一般时候,会从右襟伸出右臂,要是太热的话,还可以把长袍两袖脱落,缠在腰际之间。而女装的话,夏天多穿无袖长袍,内穿颜色鲜艳的长袖衬衣,已婚妇女会再腰际间系上五彩细纹的邦典,冬天的话则是穿著长袖外袍[7]

日喀则地区

编辑
 
日喀则妇女

日喀则农区的男士藏袍多以黑、白氆氌为主,在领口、袖子、衣襟和长袍边底会有花氆氌贴边。女士在夏秋多穿短袖袍,冬季则穿长袖藏袍,腰系邦典。日喀则牧区则是地势高寒,所以藏民几乎终年都穿著长袖皮藏袍,牧区皮袍的袖口、襟、底边也有一些装饰。而在亚东县这里,因地处林区,潮湿多雨,故当地妇女会在外面批一件红色毛料披肩,并以银制别针固定。[8]

山南地区

编辑
 
穿著传统服装的山南妇女

山南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衣,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所以山南地区的服饰就有前、后藏两个地域的特点。再加上这是帕竹王朝故土,因此山南地区的藏袍比其他地区更有当地特色。 [9]

阿里地区

编辑

阿里地区位于高寒地带,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所以相对较少与外界接触,阿里地区的服饰还保留著古代吐蕃的服饰特色。另外,也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所以和邻近的尼泊尔印度等国,形成具有其特殊的特色。[10]

那曲地区

编辑
 
穿著毛皮服装的那曲男性

那曲地区地势高、寒冷、气候干燥,因此牧区的居民除使用氆氌、绸缎外,多用毛皮来作为服饰用料。男子长袍多用稠锦缎面料,镶宽幅兽皮边制成,且内穿镶金边的高领长袖衬衣和织锦缎无袖马甲,妇女的长袍,则多用素色氆氌和艳丽的织锦缎镶以宽幅毛皮边制成,而邦典除了传统的宽纹和细纹之外,还有用手工刺绣而成的。女性藏袍的长度,在系上腰带之后,长度很长,大概只会露出脚趾的部分而已,在腰带上,那曲地区的妇女也会在上面镶嵌一些珠宝或花草、动物的图案在上面。[11]

僧侣服饰

编辑
 
锡金隆德寺的僧侣

藏传佛教僧侣的服饰,都是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定[12]。南亚地区因气候炎热,所以法衣的材质大多是织品,而西藏和其他藏区,因气候寒冷,又加上当地不生产棉麻,所以藏族僧侣大多穿著氆氌制成的法衣,后来,又因表示阔气或彰显其地位,所以又会在法衣上头加上绸缎或是金饰等作为装饰[12]。 僧侣装一般由七件衣服组成,被称为七祖衣,分别是俄连(汗巾)、堆嘎(坎肩)、麦耀(内僧裙)、香倒(外僧裙)、(袈裟)、曲贵(法衣)、达网(大麾)[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饰文化 pp.2
  2. ^ 2.0 2.1 2.2 2.3 2.4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饰文化pp. 12.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ZGZZ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安旭, 李泳 编著. 西藏藏族服饰.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 ISBN 7-80113-734-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饰文化 pp.2
  6. ^ 6.0 6.1 6.2 6.3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藏族服饰文化pp. 3.
  7.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录pp.4 .
  8.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录pp. 10.
  9.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录pp. 20.
  10.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录pp. 30.
  11. ^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附录pp. 43.
  12. ^ 12.0 12.1 12.2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 2002. 中国藏族服饰. 北京出版社, 北京. pp. 11.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