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水和彦(日语:速水 和彦はやみ かずひこ Hayami Kazuhiko */?,1889年12月19日—1949年8月12日),日本北海道人,铁道工程师、台北机厂设计者,亦为台湾体育协会野球部干事[1]:325

速水和彦
读音速水 和彦
罗马拼音Hayami kazuhiko
性别
出生(1889-12-19)1889年12月19日
 大日本帝国北海道厅钏路郡真砂町(今北海道钏路市)
逝世1949年8月12日(1949岁—08—12)(59岁)
商船“日本丸”上
语言日语
母校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今台北教育大学)
滋贺县立膳所中学校(今滋贺县立膳所高等学校)
第三高等学校
京都帝国大学
职业铁道工程师、大学教授、棒球教练
父母父:速水经宪

生平

编辑

速水和彦在1889年12月19日出生于北海道厅钏路郡真砂町(今北海道钏路市),原籍东京市芝区三田丰冈町(今东京都港区三田)[2]:227[3]。8岁时随父速水经宪来台[4]:21[3],就读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今台北教育大学);后返日入读滋贺县立膳所中学校(今滋贺县立膳所高等学校日语滋賀県立膳所高等学校)、第三高等学校[3],1907年曾受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校长田中敬一日语田中敬一 (師範学校長)之邀,来台担任该校棒球队教练[5]:24。1913年7月自京都帝国大学理工科机械学科毕业[6]:317[注 1],毕业后赴内外绵株式会社(今新内外绵株式会社日语新内外綿)上海支店工作,1914年8月退社,翌年转入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营业课任职,1916年9月担任铁道部技手,1917年10月担任汽车[注 2]课运转挂长,次年3月担任铁道部技师[6]:317[7]:323[2]:227-228。1919年5月担任汽车课设计挂长,9月19日赴神户名古屋东京仙台等地出差,1923年9月前往神户及名古屋视察,11月7日自横滨出发,至欧美各国考察[2]:228-229[8]:60[9]:30[10]:30

1924年12月担任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技师,1925年10月担任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师,1927年9月任铁道部工作课长及台北铁道工场(今台北机厂)长[6]:317-318[2]:229,总管全台机关库[注 3]之业务及运转、维修,后开始设计从北门一带迁建至兴雅庄(今台北市信义区[11]:6[4]:14-15的台北铁道工场[3]。铁道工场在1931年8月动工兴建,1935年10完工[3],耗资475万日圆,有“东洋第一”之称[12]。速水和彦对技术养成的要求非常严格,故机关库经常举办研究会议、课程,希望能够精进员工技术。机关库亦会举行“竞技会”,曾办过“联合机关库操纵竞技会”、“燃料节约竞技会”及“无事故竞赛”等竞技比赛,速水时常担任裁判[3]。1931年12月担任铁道部运转课长[6]:318,1937年2月任台湾防卫委员会委员[13]:500,翌年12月任临时劳务部干事[14]:1042。1943年与东春一、住吉敏明在台北帝国大学工学部(今台湾大学工学院)教授机械工学[15]:96

战后速水和彦留在台湾大学工学院担任教授,1949年8月12日搭乘商船日本丸返日途中病逝,后举行海葬,享年59岁[3]

铜像

编辑
 
速水和彦铜像

速水和彦之铜像于1936年4月揭幕[16]:65,原放置于台北铁道工场工场事务所(战后改称台北机厂总办公室)前庭[17],战后因政治因素被迁移,曾差点成为镕铸工场的原料[4]:21。后铜像被搬往文物室放置[4]:21,机厂搬迁后移至富冈车辆基地,现仅存基座[17]

注释

编辑
  1. ^ 一说其在1915年毕业[3]
  2. ^ 指火车。
  3. ^ 机厂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丁国. 《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 稻乡出版社. 2012-02. ISBN 9789866078118. 
  2. ^ 2.0 2.1 2.2 2.3 高等官進退原議·十月分. 《大正十四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25-10, 第5卷.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王朝钰. 〈北廠之父速水和彥 競賽磨技術〉. 《中央通讯社》. 2013-01-20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4. ^ 4.0 4.1 4.2 4.3 卢家珍. 《北廠80:見證臺灣鐵道工業的黃金年代》.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12. ISBN 978-986-04-9768-7. 
  5. ^ 谢仕渊、谢佳芬. 《台灣棒球一百年》. 果实出版社. 2003-08-04. ISBN 9789867796103. 
  6. ^ 6.0 6.1 6.2 6.3 林进发 (编). 臺灣人士鑑. 台湾新民报社. 1937-09-25. NCID BA685694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7. ^ 吕灵石 (编). 臺灣人士鑑. 兴南新闻社. 1943-03. NCID BA6671956X. 
  8. ^ 敍任及辭令.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19-09-20. 
  9. ^ 敍任及辭令.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23-09-16. 
  10. ^ 官吏發著.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23-11-13. 
  11. ^ 王宇菡. 〈社會變遷下臺北機廠的新角色地位〉. 《2010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文化、創意與在地產業跨域、互依與整合論文集》.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2011-01. ISBN 978-986-02-6771-6. 
  12. ^ 朱立群. 〈台北機廠轉型──商機與文化雙贏〉. 《台湾光华杂志》 (行政院新闻局). 2012-10. 
  13. ^ 高等官進退原議. 《昭和十二年一月至三月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37-02. 
  14. ^ 高等官進退原議. 《昭和十三年十月至十二月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38-12. 
  15. ^ 叶碧苓. 〈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之創設〉. 《国史馆馆刊》 (国史馆). 2017-06, (第52期)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16. ^ 李品宽. 〈日治時期臺灣近代紀念雕塑人像之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 2009-08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17. ^ 17.0 17.1 〈總辦公室〉. 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