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代舰级战舰

金刚代舰级こんごうだい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于1933年所提出的构想战舰舰级,用以取代当时已服役20馀年的金刚号战舰。本级舰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范基础下进行设计;原先规划为高速战舰。然而,由于《伦敦海军条约》规定各缔约国自签署条约后五年内不得再造新舰,本舰计画因此于不久后被废弃。

金刚代舰级战舰
概观
舰种战舰
舰名出处日本令制国
拥有国 大日本帝国
结局计画取消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35,000吨
满载排水量39,200~39,250吨
全长232~237米
全宽32米
动力三轴涡轮引擎 或
四轴涡轮引擎
功率73,000~80,000匹
最高速度26~26.5节
武器装备藤本喜久雄方案
3 ×400毫米三联装舰炮
12 ×150副炮
8 ×127毫米防空炮
2 ×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平贺让方案
2 ×400毫米双联装舰炮 +
3 ×400毫米三联装舰炮
16 ×单装副炮
8 ×127毫米防空炮
2 ×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金剛代艦型戦艦
假名こんごうだいかん
平文式罗马字Kongo-Daikan

概要

编辑

1922年由等五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限制了各列强海军的规模。然而,根据该条约的规定,各国主力舰于舰龄满20年时可建造排水量在35,000吨以下且16英吋主炮数量在10门以下的替代战舰。1928年(昭和3年)时,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开始研拟一款符合条约限制的替代战舰,并向海军大臣冈田启介提交了研究报告书;该型战舰排水量为35,000吨,并备有12门410毫米舰炮作为主炮。金刚号战舰于1933年(昭和8年)时舰龄已满20年,因此已符合条约中建造替代战舰的条件,军令部于是向舰政本部行文,要求其著手规划新型替代战舰设计事宜;后者遂请造船少将藤本喜久雄与造船中将平贺让分别提交设计方案。

然而,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却规定各列强海军至1936年12月31日前均不得再造新舰,从而迫使日本放弃了本级舰的建造计画。

藤本喜久雄方案

编辑

本方案的正式名称为“舰政本部方案”。

  • 满载排水量:39,250吨/标准排水量:35,000吨
  • 全长:237公尺
  • 全宽:32公尺
  • 引擎:四轴涡轮引擎
  • 输出功率:73,000匹马力
  • 最大速度:26
  • 主要武装:3×400毫米三联装舰炮
  • 次要武装:12 ×150毫米副炮(推测)/8 ×127毫米高射炮(推测)/2 ×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 2架舰载机
  • 1具弹射器

军舰专家远藤昭认为日本海军应先以上述规格建造金刚代舰级战舰以避免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相关规定抵触,条约失效后再以下列方案进行升级:

  • 将舰艉加长24公尺(全长增至261公尺)
  • 将三座400毫米三联装舰炮炮塔换装为四座460毫米双联装舰炮炮塔。
  • 移除舰艉副炮,并增强引擎功率输出,使最大速度可达到30节。

值得注意的是,以金刚代舰级战舰的设计而言,要将其升级至上述规格,仅于理论上可行。[1]

平贺让方案

编辑

平贺让所提出的方案,其内容细节仍不甚明朗,但该方案可能拥有与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类似的炮塔布局模式。

  • 满载排水量:39,200吨/标准排水量:35,000吨
  • 全长:232公尺
  • 全宽:32公尺
  • 引擎:三轴涡轮引擎
  • 输出功率:80,000匹马力
  • 最大速度:26.5节
  • 主要武装:2×400毫米双联装舰炮+3×400毫米三联装舰炮(推测)
  • 次要武装:16×单装副炮(推测)/8×127毫米高射炮(推测)/2 ×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 2架舰载机
  • 1具弹射器

两方案相比较下,藤本喜久雄的方案是将装甲平均分布于战舰舰体上,而平贺让的方案则采取较为保守的装甲布局,其设计将防御完全集中于重点区域。

注记

编辑
  1. ^ この说の文献上の初出は远藤昭‘戦舰 大和’(‘第二次世界大戦ブックス’86・サンケイ出版1981年6月)であると思われるが、同书では傍证による根拠も示さず先行研究にもふれることなくこの说が述べられている。

参考文献

编辑
  • 潮书房刊 月刊‘丸’通刊815号 小高正稔 著 “まぼろしの“金刚代舰”デザイン対决”雑志コード08307-03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