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 (恒星)
开阳(大熊座ζ)是大熊座的一颗恒星,位在北斗的斗柄尾端第二颗星,是北斗七星之一。中文名称出自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英文名称源自阿拉伯文的ميزر mi'zar,意思是腰带或环状物。在术数中为武曲星。开阳的视星等为2.23,光谱分类为A1 V。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 |
---|---|
星座 | 大熊座 |
星官 | 北斗(紫微垣) |
赤经 | 13h 23m 55.5s |
赤纬 | +54° 55′ 31″ |
视星等(V) | 2.23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A2 V/A2 V/A1 V |
U−B 色指数 | 0.09 |
B−V 色指数 | 0.13 |
变星类型 | ? |
天体测定 | |
径向速度 (Rv) | −9 km/s |
自行 (μ) | 赤经:121.23 mas/yr 赤纬:−22.01 mas/yr |
视差 (π) | 41.73 ± 0.61 mas |
距离 | 78 ± 1 ly (24.0 ± 0.4 pc) |
绝对星等 (MV) | 0.33 |
其他命名 | |
视力正常的人可以在开阳的正东方看见一颗称为开阳增一(辅,大熊座80)的伴星,二者并称“开阳双星”。辅的视星等为3.99等,光谱类型A5 V。这两颗星曾被称为马和骑士,而传统上以第二颗星来做视力的测量。这两颗星相距约四分之一光年,虽然自行显示两者有共同的运动,但是还是不能确定它们是一对联星,还是一般认知的光学双星。
使用较高级的望远镜和分光仪发现了更多的伴星。作为一颗很容易分辨的目视双星,开阳是第一个望远镜下的联星,这是Benedetto Castelli在1617年发现的,并要求伽利略观测来证实。伽利略随后就做了一份详细的双星报告。稍后,大约在1650年,里乔利也叙述开阳是双星,第二颗星称为开阳B,视星等4.0等,光谱类型为A7,与主星相距380天文单位,以长达数千年的周期互绕。在1889年,皮克林的发现使开阳A成为第一颗光谱联星,这两颗星各别的亮度都是太阳的35倍,并以大约20年的周期互绕;稍后开阳B也被发现同样是光谱联星。在1996年,开阳A的伴星被海军原型光学干涉仪以超高的解析度分辨出来。
这个五颗恒星组成的系统距离我们78光年,所有的成员都属于大熊座移动星群-经由自行的测量,共同诞生但正在溃散的一群恒星。北斗七星中除了天枢和瑶光之外,其他的几颗也都属于这个星群。
其他名称
编辑中国
编辑开阳在术数中,又称之为“武曲”。《五行大义》引《黄帝斗图》“六名武曲,巳未生人所属”。混杂术数的《北斗七星延命经》“南无武曲星。是东方法意世界法海游戏如来佛”。
中国神话传说将任职朝廷为大将的,多被指为武曲星下凡,例如关羽、狄青等。
- 《关圣帝君桃园明圣经》指关圣帝君为武曲星下凡,原文如下:
“ | 帝本天枢第六星。 | ” |
其他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Mizar and Alcor articles in Jim Kaler's Stars website
- First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of Mizar 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ing aperture synthesis)
- A New View Of Mizar (a comprehensive article about th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