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卢克斯内

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市镇内的城镇

阿卢克斯内拉脱维亚语Alūksne)是拉脱维亚阿卢克斯内市镇内的城镇,位于该国东北部,毗邻与爱沙尼亚俄罗斯接壤的边境,面积1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17米,2012年人口8,653。

阿卢克斯内
Alūksne
城镇
阿卢克斯内新城堡
阿卢克斯内新城堡
阿卢克斯内旗帜
旗帜
阿卢克斯内徽章
徽章
阿卢克斯内在拉脱维亚的位置
阿卢克斯内
阿卢克斯内
阿卢克斯内于拉脱维亚位置图
坐标:57°25′26″N 27°03′01″E / 57.4239°N 27.0503°E / 57.4239; 27.0503
国家 拉脱维亚
市镇阿卢克斯内市镇
城市权1920年
面积
 • 总计14.2 平方公里(5.5 平方英里)
海拔217 公尺(712 英尺)
人口
 • 总计9,308人
 • 密度655人/平方公里(1,700人/平方英里)
时区EETUTC+2
 • 夏时制EESTUTC+3
邮递区号LV-430(1-2)
区号+371 643
气候Dfb
网站visitaluksne.lv/eng/

历史

编辑
 
1661年的阿卢克斯内城堡

史前时期,阿卢克斯内湖附近地区出现了一些来自芬兰语支的部落定居,到了8至12世纪,当地的族群逐步替换为了拉特加莱人英语Latgalians。根据普斯科夫编年史,该地最早被记载于1284年,在当时被称为OlystaAlystVolyst,而Alūksne的名称则来自于拉特加莱语单词olūksna,意思是该地区的泉水森林。

1224年立窝尼亚骑士团征服了定居于此的拉特加莱人[1]。1284年,他们在附近的岛屿上,建立了一个木制的城堡,以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定名为玛丽安堡(德语:Marienburg),这座城堡用于保护从里加到普斯科夫的贸易路线。1342年,在阿卢克斯内湖最大的岛上建造了一座新的石头城堡,也就是今天的阿卢克斯内城堡[2]

1560年,利沃尼亚战争期间,马林堡被沙皇俄国伊凡四世的军队占领。它于1582年被并入波兰立陶宛联邦;该镇又于1629年成为瑞典帝国的一部分。

 
1940年大火前拍摄的阿卢克斯内的市镇中心

信义宗牧师约翰·恩斯特·格吕克英语Johann Ernst Glück(德语:Johann Ernst Glück)是第一个将《圣经》翻译成拉脱维亚语的人,1683年他于维泽梅创立了第一所拉脱维亚语的教会学校,如今这里是恩斯特·格吕克圣经博物馆英语Ernst Glück Bible Museum。1702年大北方战争期间,谢列梅季耶夫英语Sheremetyev率领的俄罗斯军队占领了该镇,对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并驱逐了所有居民,包括格吕克和他的养女玛尔塔·斯卡夫龙斯卡(拉脱维亚语Marta Skavronska),而玛尔塔·斯卡夫龙斯卡也就是后来成为俄罗斯女皇的叶卡捷琳娜一世。 自1721年以来,阿卢克斯内成为沙皇俄国利沃尼亚省的一部分,但是几十年以来这里都是一个规模极小的定居点,该定居点直到19世纪才开始发展,后来成为立沃尼亚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1903年,一条从普利亚维尼亚斯瓦尔卡,经由古尔贝内和阿卢克斯内的窄轨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地的发展。

拉脱维亚独立战争期间,阿卢克斯内是维泽梅地区最早指定的定居点之一,1919年被拉脱维亚军队英语Latvian Army解放,1920年获得城镇资格;自2009年以来,阿卢克斯内是阿卢克斯内市镇的行政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卢克斯内从1941年7月5日至1944年8月19日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3]

目前为止,该镇的岛屿被称为城堡岛(拉脱维亚语Pils salas)和玛丽亚岛,而阿卢克斯内城堡则被用于露天剧场

自然

编辑

阿卢克斯内湖

编辑

阿卢克斯内位于拉脱维亚第11大的湖阿卢克斯内湖的湖畔。湖中有4个岛屿分别是爱岛(拉脱维亚语Cepurītes)、长岛、蒂库卢岛(拉脱维亚语Tīklu)和城堡岛(拉脱维亚语Pils salas)。湖水平均深度为7米,最大可达20米深。

气候

编辑

阿卢克斯内的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归类为Dfb型。

阿卢克斯内(平均值1991-2020,极端值1945年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8.8
(47.8)
10.9
(51.6)
18.2
(64.8)
26.5
(79.7)
30.2
(86.4)
32.0
(89.6)
33.3
(91.9)
32.9
(91.2)
29.4
(84.9)
21.1
(70.0)
13.1
(55.6)
10.8
(51.4)
33.3
(91.9)
平均高温 °C(°F) −2.8
(27.0)
−2.4
(27.7)
2.5
(36.5)
10.2
(50.4)
16.4
(61.5)
19.9
(67.8)
22.4
(72.3)
20.9
(69.6)
15.3
(59.5)
8.2
(46.8)
2.3
(36.1)
−1.1
(30.0)
9.3
(48.8)
日均气温 °C(°F) −4.9
(23.2)
−5.1
(22.8)
−1.0
(30.2)
5.6
(42.1)
11.3
(52.3)
15.0
(59.0)
17.4
(63.3)
16.1
(61.0)
11.1
(52.0)
5.3
(41.5)
−0.4
(31.3)
−3.0
(26.6)
5.7
(42.3)
平均低温 °C(°F) −7.5
(18.5)
−8.1
(17.4)
−4.6
(23.7)
0.8
(33.4)
5.7
(42.3)
9.9
(49.8)
12.6
(54.7)
11.6
(52.9)
7.4
(45.3)
2.6
(36.7)
−1.6
(29.1)
−5.1
(22.8)
2.0
(35.6)
历史最低温 °C(°F) −37.4
(−35.3)
−36.8
(−34.2)
−28.8
(−19.8)
−15.9
(3.4)
−5.8
(21.6)
−0.3
(31.5)
2.9
(37.2)
0.7
(33.3)
−5.1
(22.8)
−10.6
(12.9)
−20.6
(−5.1)
−36.8
(−34.2)
−37.4
(−35.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5.4
(2.18)
43.9
(1.73)
40.8
(1.61)
40.5
(1.59)
63.1
(2.48)
90.3
(3.56)
82.9
(3.26)
82.9
(3.26)
63.7
(2.51)
73.8
(2.91)
61.0
(2.40)
52.0
(2.05)
750.3
(29.54)
平均降水天数(≥ 1 mm) 14 11 11 8 10 13 11 12 12 13 14 14 143
月均日照时数 30.9 60.2 133.3 199.0 278.4 273.1 284.2 243.1 151.7 73.5 28.3 20.5 1,776.2
可照百分比 14 24 37 47 55 52 54 53 41 24 12 10 41
数据来源1:LVĢMC[4][5]
数据来源2:NOAA (precipitation days 1981-2010)[6]

人口统计

编辑

根据CSB提供的数据,阿卢克斯内的人口统计如下表。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20 2,029—    
1925 3,507+72.8%
1935 4,385+25.0%
1959 6,400+46.0%
1970 7,655+19.6%
年份人口±%
1979 10,093+31.8%
1989 10,913+8.1%
2000 9,510−12.9%
2011 8,057−15.3%
2021 6,488−19.5%
来源:拉脱维亚地理空间信息局[7]

姐妹城市

编辑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lūksnes vēsture. VisitAluksne. [202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拉脱维亚语). 
  2. ^ Livonian Order Castle Ruins in Alūksne. Latvia.travel. [14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3). 
  3. ^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городов.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3). 
  4. ^ Klimatisko normu dati. 拉脱维亚环境、地质与气象中心. [January 12,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5. ^ Gaisa temperatūras rekordi. 拉脱维亚环境、地质与气象中心. [January 12,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6.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Climate Normals for 1981-201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January 12,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7. ^ CSD data.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8.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oniskis.lt. [29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