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协会
雅礼协会(英语:Yale-China Association),是于1901年建立的一个非政府及非盈利机构。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雅礼协会一直致力于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雅礼协会与美国耶鲁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为其国际交流项目提供资助。
成立时间 | 1901年 |
---|---|
创始人 | Lawrence Thurston Arthur Williams Warren Seabury Brownell Gage |
类型 | 非政府组织 |
法律地位 | 协会 |
总部 | 美国 |
地址 | |
服务地区 | 中国 |
官方语言 | 中文、英文 |
David Youtz | |
机关刊物 | 董事会 |
上级组织 | 耶鲁大学 |
收入 | 1,408,349 美元 (2016年) |
捐款 | 1,072,237 美元 (2019年) |
网站 | www |
历史
编辑雅礼协会成立之初是耶鲁外国传教团(Yale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的一部分。1913年之前,人们非正式地将雅礼协会称为“中国耶鲁”。雅礼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非宗派的宗教组织。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雅礼协会已经不再公开宣传自身为纯粹传教团体。1934年,雅礼协会重组为世俗组织,并于1975年正式采用“雅礼协会”这一名称。
1901年 —1951年
编辑雅礼协会是19世纪末美国本科教育的宗教热情的产物。雅礼协会由一些耶鲁毕业生和教职员工成立于1901年初,是耶鲁外国传教团的一部分。1901年初,耶鲁大学1898级的四位毕业生德士敦(John Lawrence Thurston)、阿瑟(Arthur Williams)、席比义和盖葆耐,在校务卿斯多克(Anson Phelps Stokes)的家中聚会,热切讨论,商定到海外传教,建立基督教的海外基础。他们选择中国开展事业的部分原因,是要向1892届耶鲁毕业生毕得经(Horace Tracy Pitkin;1869-1900)致敬,他曾经在中国保定传教,并于1900年死于义和团事件。
在纽黑文办公室与其他在华传教团体的督促下,雅礼传教团很早就更加注重教育事业发展而非福音事业。1902年10月,雅礼会派遣德士敦、德本康夫妇首先到达中国,选定湖南省长沙市作为工作基地。德本康在1903年患肺结核回到美国,次年在加州去世。1905年,胡美医生到达长沙,医学教育与服务成为雅礼事业的核心。胡美博士创建的诊所最终产生了一所预备学校雅礼中学、雅礼大学(之后迁至武汉,并合并了其他两所教会学校,成立华中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院及湘雅医院。多年后,湘雅(其中的“湘”字代表湖南、“雅”字代表雅礼协会)因其能够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最先进的西医培训而享誉全国。与其他外资创办的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湘雅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尽可能多地培养中国教职员工和管理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湘雅所开设的所有专业的领导职位都由中国人担任,“中国耶鲁”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中美合作事业了。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耶鲁在中国相关机构在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因为战争导致病患和难民人数剧增 ,故而湘雅医院所面临的情况最为严峻。随著中国国民党部队向西南地区撤退,雅礼相关机构也随之南下或西迁,以避开日本侵略军。1938年7月,华中大学迁至桂林,但持续不断的炮火袭击令华中大学不得不于次年迁至中国边陲的云南大理喜洲。1938年9月,雅礼中学迁至湘西沅陵;10月,医学院和护理学院迁至贵州贵阳。
雅礼的战时历程十分艰苦,位于长沙的很多校舍设施毁于日本侵略者之手。然而,这些挑战反而激起了中美双方教职员工和管理者的投入新事业的决心。1945年9月,雅礼职员回到长沙,立志重建校园,重新开创他们的战前事业。然而,4年后,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政府倒台,中美双方关系日益紧张,雅礼的未来显得非常不确定。
1951年,新中国政府没收了雅礼的长沙资产,改雅礼中学为解放中学。Dwight Rugh博士,中国耶鲁在长沙的最后一名代表,因为是校园内的惟一美国人而在囚禁中度过了几乎整个1950年,并最终于1951年5月被驱逐出境。从此开始,纽黑文的雅礼与其创办的长沙、武汉机构之间的联系差不多整整中断了30年。
1951年-1979年
编辑1951年至1954年之间,大陆反美情绪高涨,国民党治下台湾动乱不安,雅礼在华事业不得不暂时搁置。在此期间,雅礼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用来资助在美中国学生,同时密切注意亚洲值得支持的新项目和新机会。很快,他们找到了位于英国殖民地香港的一所为难民开设的本科学院。这所学院由钱穆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创建,他们立志在大陆风云际会之时保存传统中国文化和价值。1954年初,在访问香港并经数月谈判之后,雅礼与新亚书院建立了正式联系。
与在长沙的工作不同,雅礼与新亚书院的关系从一开始就设计为前者帮助、协助而非直接管理后者。雅礼从福特基金会和其他美国基金会获得资金帮助,用来支持新亚书院的发展,同时为新亚书院教师提供奖学金前往美国学习。1956年,雅礼重启英语教师项目,每年派两名耶鲁毕业生赴新亚书院——而不再是雅礼中学——教授英语。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香港人开始探索建设一所中文教学大学的可能性。1959年,英国大学委员会(The Council of British Universities)选择了新亚书院、联合书院以及崇基书院,联合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于1963年创立,并于1969-1973年间迁入沙田校址开学。雅礼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许多校园楼宇,包括大学保健医疗中心,雅礼宾馆,会友楼以及新亚书院学生宿舍。雅礼还对整个校园的早期国际化贡献卓著,协助建设了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和国际亚洲研究项目,每年都录取数以百计的国际学生。同时,雅礼协会(于1975年重命名)在新亚书院开设了代表处(至今仍为大中华地区唯一代表处),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都与新亚书院之间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1979年-现在
编辑至20世纪70年代末,新亚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在组织机构和财政方面都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也逐步降低了它对雅礼协会资助的依赖性。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也为雅礼协会重返中国内陆提供了契机。1979年秋,雅礼协会工作人员亲赴长沙,访问了前身是湘雅的湖南医学院,同其管理和教学人员讨论了开展教育交流的可能性。协议的达成促成了1980年九月雅礼协会英语教员的到来,以及湖南医学院和耶鲁大学之间医务人员的交流。同年,两名英语教员也被派往武汉大学。这项交流继而扩大到华中师范大学。
短短几十年的社会历史变迁未能使沧海变为桑田,然而已足以为中国高等教育以及雅礼协会带来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政治敏感和雅礼协会自身的发展演变都决定了双方合作的性质将大大不同于1949年前。雅礼协会不再寻求恢复对原属机构的管理,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学及美国研究方面的短期教育交流,同时恢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项目。80年代,雅礼协会的医学项目向中国派送了逾40名美国专家,同时近50名中国医务人员也前往美国进行交流。同期,近100名耶鲁毕业生参与了雅礼协会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项目。雅礼协会也继续向香港中文大学派送英语教师,并同其国际亚洲研究项目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90年代间,雅礼协会将工作拓展到香港、长沙和武汉这些传统的活动地点之外。英语教学项目得到延续,又开展了环保教育和儿童心血管疾病项目,还促成了纽黑文Long Wharf剧院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94年的合作,成功把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的中文版搬上了舞台。与此同时,雅礼协会的其它项目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包括美国研究、法学、公共卫生、护理,以及中美学生在非营利组织的实习项目。
项目
编辑雅礼协会旨在促进中美交流,主要在教育、医疗卫生与艺术这三个领域开展各项交流项目。
教育
编辑自1901年创立至今,促进教育交流一直是雅礼协会的核心使命。雅礼协会致力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项目来达成这一使命。其中,英语教学项目一直是最有影响的旗舰项目。自1909年起,该项目累计派遣数百名刚刚自耶鲁大学毕业的学生赴中国开展为期两年的英语教学任务。近几十年来,英语教学项目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适应了中美日新月异的新环境、新形势。同时,英语教学项目的核心愿景从未失色:矢志不渝地促进互学互教,以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
医疗卫生
编辑雅礼协会从20世纪初建伊始就致力于中国的医疗卫生教育,在湖南创建医疗机构,至今仍是中国医学教育与医务工作的重要机构。协会目前的主要项目包括护理培训、中国女性医务人员奖学金、社区拓展活动、医学学生交流、住院医生培训、艾滋病教育与预防、医学科研伦理和湘雅医学院学生奖学金等等。
艺术
编辑雅礼协会艺术项目包括在大纽黑文地区开展的数次艺术活动、中美艺术交流项目及新近推出的艺术研究员项目——该项目把寻求事业发展的中国艺术专业人员带到美国,选拔关注中美关系问题的艺术先锋,促进两地未来的优秀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次雅礼艺术研究员项目活动荣幸与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公室合作举办。
合作伙伴
编辑雅礼协会自1901年成立以来拥有许多长期互益的合作伙伴。以下是近年来支持雅礼事业的合作伙伴名单。
美国
编辑- 奥巴马政府“十万强计划”
- Foote小学
- 纽黑文国际艺术交流节
- Leeway
- Marrakech
- MFY法律咨询公司
- 纽黑文博物馆
- 纽黑文教育局世界语言部
- 纽黑文读书组织
- 耶鲁大学:耶鲁校友会、国际学术和职业交流中心、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耶鲁医学院、耶鲁护理学院、耶鲁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
编辑参考
编辑- 雅礼协会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hapman, Nancy E. and Jessica C. Plumb. 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 : A Centennial Histor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4-07-16]. ISBN 96299601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 Holden, Reuben A. Yale in China; the Mainland, 1901-1951. New Haven: Yale in China Association. 1964.
- Hume, Edward H. Doctors East, Doctors West; an American Physician's Life in China.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46.
- Hume, Edward H. and William Winston Pettus. Dauntless Adventurer : The Story of Dr. Winston Pettus. New Haven, Conn.: Yale in China Association. 1952.
- Xiao Hong Shen, "Yale's China and China's Yale: American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1900-1927" (PhD Disserta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1993). 3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