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彼特·费尔受鞭刑案

一名受新加坡鞭刑的美國男子

麦可·彼特·费尔受鞭刑案指移居至新加坡美国公民麦可·彼特·费尔(英语:Michael Peter Fay,1975年5月30日),因犯法而被新加坡法庭判处鞭刑的案件。

在1993年,当时年纪仅18岁的费尔跟家人来到新加坡,他故意对当地民众的车子涂鸦与砸玻璃,并涉嫌偷窃,因此被新加坡法庭判处易科罚金3500新加坡元监禁四个月与鞭刑鞭笞)6下。费尔承认有罪,但他后来坚称他被劝告这样的承认会免除鞭刑,他的供词是虚假的,他从未破坏过任何车辆,并且他犯下的唯一罪行就是窃取标志。虽然鞭刑是新加坡的例行判决,但其使用在美国引起了争议,并且费尔的案件被认为是第一起涉及美国公民的案件。在美国总统要求宽大处理后,费尔判刑中的鞭笞最终从6减少到4。由于费尔是第一位被新加坡法庭判处鞭刑的美国公民,且美国政府也出面协调此案件,因此让麦可·彼特·费尔的案件声名大噪。美国与新加坡各大媒体也针对此事件报导一段时间。

涉案者背景

编辑

费尔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父母乔治(George)和兰迪费尔(Randy Fay)在他8岁时就已离婚。他童年时,被诊断出有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他的律师后来声称,此症状并不是造成他在新加坡破坏行为的原因。

费尔在父母离婚后与妈妈和继父一同移居至新加坡,而费尔则就读新加坡美国学校英语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

破坏与偷窃

编辑

海峡时报曾在1993年接受新加坡民众投诉,说有身分不明的人在他们社区对85%的汽车进行戳破轮胎和涂鸦,还用斧头敲毁车窗。海峡时报又于当年秋天再度接到民众投诉,说他的果园和六辆卡车被泼满红色油漆,估计至少要花六个月才能修复原状。

在多方投诉下,警方最后抓到一名16岁的香港籍嫌疑犯“何枝肇”,他没有被发现破坏汽车,但被指控无牌驾驶他父亲的汽车。 在询问何枝肇后,警方对包括Fay在内的新加坡美国学校的几名外籍学生进行了质询,并指控他们进行了50多项破坏行为。除了窃取路标外,Fay还承认破坏汽车。 他后来坚称,他被告知这样的请求会排除鞭刑,而且他的供词是虚假的,他从未破坏过任何车辆,而且他所犯下的唯一罪行就是窃取标志。

后来麦可·费尔得知,此罪行会被新加坡法庭判处鞭刑,因此开庭时他一度否认破坏偷窃,但最后在证据确凿之下,一审被判监禁4个月、罚3500新加坡元(2,214美元)和鞭刑六下[1][2] 。但二审因为麦可·费尔之前曾不承认罪行,因此改判监禁8个月、罚3500新加坡元(2,214美元)和鞭刑十二下[3]

费尔的律师提出上诉,指出费尔的罪刑只是轻微涂鸦和窃盗,是可以恢复原状的。虽然上诉失败[4],但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新加坡请求能减轻费尔的罪刑,时任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以尊重的姿态同意请求,将鞭刑部分由6下改成4下[5],其馀不变。

费尔于1994年5月5日如期在新加坡皇后羁留中心执行四下鞭刑。[6][7]

美国的反应

编辑

美国政府表示,虽然新加坡有权利审判和惩罚费尔,但鞭刑并不适合用于青少年。美驻新加坡大使馆指出,费尔涂鸭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并不是永久性的,而鞭刑将对他造成长期生理与心理的创伤。[1]

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声称,这是一个极端且严重错误的刑罚,希望新加坡政府能从宽处理,否则将会继续施压。此外,有20多名美国参议员联名写信至新加坡政府,欲求从宽处理。费尔执行鞭刑期间,美国贸易代表说,他们将尽力阻止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而新加坡政府则回应,美国应该要多关注国内的社会问题,如美国的法律社会秩序,并不是告诉其他国家该做什么。

刑罚执行之后,费尔的案件被各大媒体广泛的报导,世界各地有数十家媒体前往新加坡,以便随时获得案情的最新资讯[8]纽约时报发表了数篇文章与评论,强烈谴责新加坡政府的行为,并号召美国公民涌入新加坡抗议。但也有一些媒体发表不实讯息,如新闻日报英语Newsday曾发表一篇专访,说有民众目击新加坡公开费尔受刑画面,但最后在各方查证与新加坡政府的否认下,证实纯属假造。

对于美国人民是否支持或反对鞭刑目前尚不清楚,因为各个新闻机构所做出的调查结果彼此矛盾[9]。然而,有一部份的美国人十分支持鞭刑,理由是新加坡拥有刑罚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怎样的刑罚[10] 。另一些媒体指出,一旦美国人去国外,都必须接受该国的法律,不能干涉。[11] 新加坡大使馆也表示,他们接到数通强烈支持费尔刑罚的电话,并指出有很多调查数据都是偏向支持该刑罚。

媒体对此事件的后续相关报导持续了好几年。[12][13][14]

事件后的生活

编辑

麦可·彼特·费尔于1994年6月出狱,并回到美国与他的亲生父亲生活。[15] 回国后,他和辩护律师接受几个电视台的采访,其中还在1994年6月29日接受CNN主持人赖瑞·金的专访,他在专访中表示,自己的确有损坏路牌,但否认损坏车辆一事。他还声称,在审问期间受虐数次。[16]

在各个访谈中,他表示刑罚结束后臀部出血,几乎不能走路,但不需要立即就医。且还强调:“尽管非常的痛苦”[17]

虽然有不少人提议要将费尔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或电影,但他表示,绝不会出卖自己的故事来牟利。[18]1994年夏天,费尔因为被丁烷烧伤脸部与手部而住院治疗,[19][19][20] 他出院后表示,闻丁烷的气味能让他忘去所有在新加坡不愉快的回忆。[21]1996年,费尔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因为酒后驾车而发生车祸,受了轻伤。[22] 后来在1998年,费尔于佛罗里达州被检举涉嫌藏有大麻与其吸食器[22],但后来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23]

2010年6月,新加坡再度传出类似、成为国际所瞩目的事件。一名来自瑞士的IT顾问奥利弗·弗里克英语Oliver FrickerOliver Fricker)因在地铁车厢外涂鸦,擅闯保护区等罪名,被新加坡初级法院判处监禁五个月和鞭笞3下。[24]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Alejandro Reyes, "Rough Justice: A Caning in Singapore Stirs Up a Fierce Debate About Crime And Punish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iaweek, Hong Kong, May 25, 1994.
  2. ^ Charles P. Wallace, "Ohio Youth to be Flogged in Singapo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4, 1994.
  3. ^ Ian Stewart, "Flogging for vand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April 22, 1994.
  4. ^ Elena Chong, "Fay loses appe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April 1, 1994
  5. ^ William Branigin, "Singapore Reduces American's Sent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shington Post, May 5, 1994.
  6. ^ Philip Serwell and Patricia Wilson, "'Mistake' says Clinton as American is caned", Daily Telegraph, London, May 6, 1994.
  7. ^ Philip Shenon, "Singapore Carries Out Caning of U.S. Teenage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Paris, May 6, 1994.
  8. ^ Singapore Hosts Some Most Unruly Guests.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August 1994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9. ^ Andrea Stone, "Whipping penalty judged too harsh -- by so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A Today, Washington, March 10, 1994.
  10. ^ Mike Royko, "Readers get 'behind' flogging of vand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ily News, New York, March 30, 1994.
  11. ^ "Travel Advisory -- When in Ro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19, 1994.
  12. ^ Google News timeline for 1994
  13. ^ Google News timeline for 1995
  14. ^ Google News timeline for 1990-2008
  15. ^ "The Road From Singapo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ily News, New York, June 22, 1994.
  16. ^ "Larry King L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June 29, 1994.
  17. ^ Richard Hubbard (Reuters), "Singapore says Fay recovers nice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shington Times, May 8, 1994.
  18. ^ P.M. Raman, "Branding the Bad Hats for Lif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September 13, 1974.
  19. ^ 19.0 19.1 "The Nation," USA Today,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9, 1994, p.03A.
  20. ^ "Michael Fay," People Magazine, December 26, 1994, p.60.
  21. ^ "Teen Punished In Singapore Has Drug Habit - Michael Fay Was Sniffing Butane," Times-Picayune, New Orleans, September 29, 1994, p.A24.
  22. ^ 22.0 22.1 "Boy Caned in Singapore Makes News Again,"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Boston, April 9, 1998, p.18.
  23. ^ Drug Charges Dropped," Asiaweek, Hong Kong, June 29, 1998, p.1.
  24. ^ Graffiti man faces Singapore caning. BBC News Online (London). 25 June 2010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8). 

延伸阅读

编辑
  • Latif, Asad (1994). The Flogging of Singapore: The Michael Fay Affair. Singapore: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ISBN 9812045309
  • Gopal Baratham|Baratham, Gopal (1994). The Caning of Michael Fay. Singapore: KRP Publication. ISBN 9810057474
  • The Asiaweek Newsmap (April 27, 1994). Asiaweek.
  • Chew, Valerie (August 5, 2009). "Michael Fay", Singapore Infopedia. National Library Board.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