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湾南北差距

有关和南北差距有关的一个文献

编辑

我在“Talk:重北轻南/存档1#"重北轻南"和"南北差异"不一定是同一件事”有提到,台湾南北对立想像的兴起内文的第4页(pdf档案15页)中的一段话

因此“重北轻南”和“南北差距”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意识型态,不过在此条目中似乎看不到这类的论述,条目中的“台湾南北差距”似乎单纯变成了“重北轻南”下的结果。--Wolfch (留言) 2018年5月18日 (五) 16:08 (UTC)回复

 了解,  谢谢你--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5月19日 (六) 04:59 (UTC)回复

有关台湾南北差距的原因

编辑

本条目开头引用海峡对岸的文献将台湾南北差距归因于“中华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北轻南政策”,其正确性颇值得商榷;至少与台北市条目所述“1894年,继任巡抚邵友濂正式将省会由桥孜图(今台中市南区)移至台北,奠定台北至今为台湾政治中心的地位”有相当程度的差异。--Kolyma留言2018年11月22日 (四) 18:16 (UTC)回复


引言争议

编辑

原有引言并不中立且有引导结论:

台湾南北差距指的是在国民党政府长期以来的重北轻南政策因素影响下(主因、近因)和清朝时期和日治时期的背景因素下(间接原因、远因),导致台湾的政治、社会结构、经济水平、公共资源、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与发展,南北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1]:1

我把它改写成较中立且包括已有观点的章节:

台湾南北差距多指台湾新竹以北和嘉义以南,自清朝以来、经日本统治、二战后至今中华民国时期,因政府政策和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政治、社会结构、经济水准、公共资源、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发展上的重大差距 [1]:1。而这发展差距又在台湾南部,因感到相对剥夺感,引发了重北轻南,这在南台湾政治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情绪。

但被It's gonna be awesome屡次回退,且引用明显不适用的维基方针为回退依据,需要第三方评论。--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06:26 (UTC)回复

需确认参考资料是如何描述“台湾南北差距”的,新的引言若是有其他参考资料支持,建议也一并在此列出(另外,已针对此条目申请保护,大家讨论有共识后,再修改条目吧)--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07:11 (UTC)回复
 了解,  谢谢你--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4月12日 (五) 07:26 (UTC)回复
我觉得这原在“重南轻北”条目的引用来源可以支持我的首段版本:[1]--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18:29 (UTC)回复
另请注意现有引用来源并无把台湾南北差距原因指向单一国民党政策原因。--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18:29 (UTC)回复
论文中哪里?--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4月13日 (六) 03:12 (UTC)回复
谢谢Will74205在其他条目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来源, 另外, 也请Will74205提供一下参考资料中的段落, 这样比较方便讨论。--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03:31 (UTC)回复
标题
  1. ^ 李晏甄. 指导教授:苗廷威.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PDF). 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24) (中文). 

"台湾南北差距"改为"台湾城乡差距", 以及相关的问题

编辑

@Df910105此条目从台湾南北差距改为台湾城乡差距,但其中许多的内容及参考资料是以北部和中南部的对比作为比较,直接将相关内容改为“台湾城乡差距”不一定合适,台湾的城市除了台北市外,台中市、高雄市……也是城市,南北的差距不一定适合用“城乡差距”来表示。--Wolfch (留言) 2020年4月28日 (二) 16:09 (UTC)回复

建议改名:“台湾城乡差距”→“台湾南北差距”

编辑

台湾城乡差距” → “台湾南北差距”:在[2]讨论的结果,此名称较符合条目内容--Wolfch (留言) 2020年5月30日 (六) 15:35 (UTC)回复

 完成。--Kolyma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03:54 (UTC)回复
返回到“台灣南北差距”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