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类冥矮行星

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中的最新留言:7年前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天文专题 (获评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天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文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7月2日 (三) 00:01 (UTC)回复

名称

编辑

plutoid的中文名不是类冥王星,而是冥王星型天体,见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新闻稿[1],其中专门提到了他的汉字名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6月29日 (日) 14:26 (UTC)回复

我看過了,就是因為文中說明是日文的漢字,才翻譯成類冥王星的,
等譯名塵埃落定後再繼續未完的翻譯了。—凌雲 (留言) 2008年6月29日 (日) 15:23 (UTC)回复
书生低落的英文程度和高强的选择性忽略能力大家都心知肚明,他说的话看看就好。—bstle2 2008年6月30日 (一) 03:11 (UTC)回复
我知道是日文,但毕竟是目前为一个中文名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6月30日 (一) 11:38 (UTC)回复
日文就是日文,不是中文,书生的是什么理由?鬼都知道和制的汉字很多时候对应的不是相同的中文。—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6月30日 (一) 17:12 (UTC)回复
不必急著爭論吧,等兩岸四地的名詞委討論後再遵循辦理—凌雲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7:28 (UTC)回复

经过黄天衣老师、赵君亮老师与李竞老师等人的讨论,认为plutoid最准确的中译名应该是类冥矮行星,而plutino 的中文名冥族小天体。所以建议本条目的名称应正名为类冥矮行星。附上黄天衣老师的说明:

IAU决议决定矮行星不算行星,这是最为人诟病之处。我也不赞成。我主张保留 major(classical) planet 和 dwarf planet,两者都是 planet。IAU会不会改变决议,难说。

plutoid最准确的中文命名,我觉得是“类冥矮行星”或是“海外矮行星”(后者有点搞笑)。前面讨论中大家比较同意的“类冥天体”也正确,还简洁些。讨论中没有“小”字。陶先生是正确的,不能有“小”字。

plutino 的中文名“冥族小天体”是我在扬州会议上提出的,当时大家同意。现在我觉得问题是文献中常说冥王星是 plutino 最大的成员,现在又发现了28978 Ixion (直径约800公里)和 90482 Orcus (约946公里)(他们也需要定中文名)。这3位能称为“小天体”吗?后2者可以,Pluto则实在不合适,虽然它也获得了1个编号134340。我想想“冥族小天体”定名不改为好,模糊点过日子,和原文词尾一致。看大家是否同意。

祝好

黄天衣


Original Message -----

From: "Chenzhou CUI" <ccz@bao.ac.cn> To: <astro-terms@googlegroups.com> Sent: Tuesday, July 01, 2008 4:08 PM Subject: [astro-terms] [Fwd: Plutoid的翻译]

凌云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04:38 (UTC)回复

plutoid似乎应称为“类冥天体”,见北京天文馆[2]与中国公众科技网[3]的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7月17日 (四) 04:36 (UTC)回复

各名称的常用性比较

编辑
据上,“类冥矮行星”甚少使用,但是类冥王星又是一个带有明显错误的名字。鉴于现在中文天文界还没有一个定论,为了兼顾准确性和常用性,类冥天体是个合适的选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7月17日 (四) 06:10 (UTC)回复
关于维基百科的命名原则, 我觉得百科的“述而不作”原则固有其价值与意义, 但鉴于中文世界在“现代科学”与“专业媒体”上的落后, 对于新的概念及其英文原词的译法, 并不觉得应该遵从大众或传媒, 而应该首先审查译名的专业价值.
除非不同译名的专业价值无差, 才会再考虑“媒体或电子媒体使用频率”或“外行人投票”的方式.
“plutoid”根据定义, 的确是“类冥矮行星”的意思. 唯有一个缺憾:“plutoid”原文字面中没有“矮行星”的字眼. 将来若“plutoid”定义更改, “类冥矮行星”的中文译名有可能成为另一个画蛇添足的错误. “类冥王星”是明显很差的译法. “类冥天体”(plutoid=plutonian object) 大概是最佳的译法. —roc (talk) 2008年7月17日 (四) 16:14 (UTC)回复
矮行星一词的出现,将太阳系的结构(阶层)重新定义,以太阳为首,其下有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过去的彗星小行星皆属于于太阳系小天体,而卫星是绕著行星或小行星的天体(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请仔细观察目前太阳系的组成,诚如黄老师所说,矮行星不算行星是IAU最让然诟病的决议,可是在后续的论述中已经出现了以传统行星矮行星作为两者的区分,是否意味著IAU虽然将冥王星改列为矮行星,但并不是将冥王星降级,只是将原来的行星做了次分类。就像人类因为乎色的不同分为黄种人、白人与黑人,所以行星与矮行星的位阶是相等的。
因此类冥矮行星中的矮行星不是就英文的字面翻译,而是依据他在太阳系中的位阶所给的。
不同译名的出现,在历史上都会留下痕迹,为了避免日后的困扰,建议仍保留各自的条目。—凌云 (留言) 2008年8月28日 (四) 10:37 (UTC)回复

移动请求

编辑

我在[4]中看到了今年2月份的最新讨论,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plutoid译为“类冥天体”。而根据他们结论更新的英汉双向天文学词典亦是采用“类冥天体”。--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5月14日 (四) 06:00 (UTC)回复

当时讨论时的电子邮件

辰州:

有两个建议:

一.Plutoid译名为“类冥天体” :

最近查阅词库《英汉双向天文词典》中的Plutoid一词,其译名为“类冥矮行星、类冥小天体” ,我以为恐不妥。此词经IAU0804号公报公布,其含义应是“新发现的、但还未被证认为是矮行星的、质量足够大的海外天体” ,它虽然是 "类似于冥王星那样的太阳系天体" ,但既还不是“矮行星”,也不是“小天体”。其定义是:

为了命名的目的,对于任何一个太阳系天体,只要具有:

a)轨道半长径大于海王星的;

b)绝对星等亮于H=+1m的;

就可以被认为是Plutoid。

二.Pluton暂停使用(?):

在《英汉双向天文词典》中,原有的pluton一词译名为“类冥天体”,将与Plutoid一词冲突,而且pluton一词, 以后恐不再会使用。

刘炎 09.02.06

考虑到新名称“类冥天体”的来源与“类冥矮行星”相同(中国天文学会),特此提出移动请求。--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5月14日 (四) 10:40 (UTC)回复

(+)支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5月14日 (四) 12:24 (UTC)回复
(-)反对:参考[1]的标题将【Plutoid】译为类冥天体固然没错,但细看内文,却明白的指出必须是矮行星才归属于此类。所以,我认为类冥天体不足以充分表达其含义,并有扩大适用天体的疑虑,几乎可以将海王星外天体一网打尽(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
补充:a)轨道半长径大于海王星的;b)绝对星等亮于H=+1m的。我认为是在众多海王星外天体中要成为Plutoid的筛选条件,是用来找出可能是矮行星的手段(辅助参考条件)。凌云 (留言) 2009年5月14日 (四) 16:33 (UTC)回复
(!)意见我认为“冥型天体”也是可以考虑的名称,而它来自日文。(为甚么日文名称不可以是中文名称?)但是我不会支持或反对把条目“类冥矮行星”移动至“类冥天体”。UU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09:11 (UTC)回复
(-)反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立编译馆将类似氢原子原子,命名为类氢原子.依照这方法命名,类似冥王星矮行星,应该命名为类冥王星.—老陈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22:33 (UTC)回复

仍未有共识,需继续讨论。-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21日 (四) 03:27 (UTC)回复
是否应该搁置争议,共创双赢?—老陈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06:50 (UTC)回复
 未完成:无共识,且已停止讨论超过一周,暂不移动。—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28日 (四) 08:24 (UTC)回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News Release - IAU0804: Plutoid chosen as name for Solar System objects like Pluto. IAU. 六月 11, 2008 [2008-06-22]. 

“水内小行星”和“地内小行星”

编辑

请往Talk:内地小行星#移动请求继续讨论。UU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12:04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类冥矮行星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27日 (四) 11:57 (UTC)回复

返回到“類冥矮行星”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