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雙引擎高等練習機(キ54 / Ki-54),略稱「一式雙発高練」、「一式雙高練」、「雙発高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常見用名,但常被誤稱為「99雙發高練」)、「一式高教」,是二戰期間立川飛機公司日本陸軍研製的轟炸運輸大型高級教練機

一式雙発高等練習機
概況
類型大型教練機
原產國日本
製造商立川飛機公司
設計者品川信次郎日語品川信次郎
主要用戶日本帝國陸軍
製造數量1,342
歷史
起役日期1941年

歷史

編輯

1938年,日本陸軍日本航空輸送日語日本航空輸送會社看中了洛克希德14型超級伊萊克特拉英語Lockheed Model 14 Super Electra高速客機,採購了30架。在日本陸軍需求背景下,立川飛機公司獲得了洛克希德的生產許可證,使用國產雙發14缸900馬力的Ha-26-I活塞螺槳發動機,稱為乙式輸送機(ロ式輸送機)生產了119架。

九七式輸送機日語九七式輸送機相比,L-14飛機具有較高速度與運載能力,但存在低速失速問題與穩定性較差。為此,乙式輸送機增大了機翼面積,並重新設計了座艙以便國產。

1939年,日本陸軍要求立川飛機公司研發一款高性能、多用途大型高級教練機,以替代已經過時的九五式二型教練機日語九五式二型練習機。設計要求為全金屬機身、雙發、可收放起落架、正常副駕駛外,可訓練飛行學員、空中領航員、空中通信員、轟炸瞄準手、航空機槍設計員等,可容納6-7人機組。立川飛機公司利用仿製洛克希德14型超級伊萊克特拉英語Lockheed Model 14 Super Electra高速客機研發乙式輸送機(Template:Ja-lang)的經驗。1940年6月首飛。1941年7月定型。

這是立川飛機公司研製的首架全金屬雙發飛機,但其發動機可靠性良好,駕駛艙視野好,有足夠大機艙容納下各種飛行訓練人員器械。因而還擴展用於人員運輸、巡邏反潛。

生產持續到1945年6月,各型累計生產1,342架。

型號

編輯
  • 甲型(キ54甲):最早的基本生產型。用於訓練飛行學員與空中領航學員。
  • 乙型(キ54乙):用於訓練轟炸機組中的駕駛、領航、轟炸瞄準、無線電操作員、機槍射手。在機背安裝了2個透明莢艙,安裝了4挺7.7毫米口徑八九式旋迴航空機槍日語八九式旋回機関銃
  • 丙型(キ54丙):機艙設8個座位,用於人員運輸與聯絡。
  • 丁型(キ54丁):反潛巡邏機,可載8枚60千克深水航彈。
  • D-1型:在研發階段,製作了一架大型全尺寸滑翔試驗機以驗證空氣動力性能。被當作民用機。逓信省航空局命名它為D-1型飛機。由日本航空機工業公司日語日産車体製造,1939年開始開發,1943年6月21日首飛。全木製機身,4名機組乘員。由九〇式機上作業練習機日語九〇式機上作業練習機牽引升空。[1]
  • キ110:1943年日本陸軍預見到隨着戰爭激化了戦略物資的枯渇,為此指示以一式雙発高練為基礎試作全木製輸送機型,稱為キ110型。1943年10月開始、1944年設計取得進展、但在1945年7月圖紙與製造物料毀於空襲產生大火時,未開始製造。

技術性能

編輯

使用

編輯

一式貨物輸送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作為大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主要用於航空學校、練成飛行隊、指揮中隊、飛行技術檢查,以及民用(稱:Y39型輸送機)。戰後使用至1952年退役。

也有少量裝備了滿洲國軍飛行隊

1943年8月至1944年12月,日軍向汪精衛國民政府贈送3架一式高教機,分別命名為「和平」號、「建國」號、「淮海號」,舉行了盛大的交機儀式。抗戰勝利前夕,和平建國軍空軍因「思想不良」開除軍籍的黃哲夫少尉飛行員、空軍航校少校飛行教官周致和策劃駕機起義投共。1945年7月7日黃哲夫在秦傳家(國軍空軍八大隊轟炸員)帶領下到其家鄉安徽宣城縣孫家埠找到了收稅的新四軍工作人員[2],宣城縣委書記彭海濤派一個班護送黃哲夫輾轉到浙江長興縣天目山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得到粟裕司令員、劉先勝參謀長、鍾期光主任接見。粟裕把和平建國軍空軍人員企圖駕機起義電告中共中央,延安復電「待機而動,配合反攻」,可飛往延安機場。1945年8月11日,蔣介石任命汪政權陸軍部長、湖北省主席兼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和武漢綏靖公署主任葉蓬為新編第七路軍總司令,8月19日上午8時許葉蓬乘坐由周致和少校與趙迺強少尉駕駛的「建國號」飛到漢口就任;當天下午「建國號」飛機從漢口返回南京時,周致和藉口飛機油料不足將飛機停在了揚州西郊機場。因為南京機場的日軍管理嚴密,而揚州機場的和平建國軍航空訓練處少將副處長白景豐(白起)參與起義密謀。8月20日上午,周致和中校以飛回南京機場為由,在揚州機場加滿燃油。為了確保飛機在延安降落後有維護保障,周致和少校還用「飛機飛上海倒賣黃金私貨」的藉口搭上了兩名地勤機械士沈時槐、黃文星,這二人直到飛機升空後飛了很長時間,才知道目的地是延安,最終表示願意參加起義。機上6人為:[3]

  • 正駕駛、少校飛行教官周致和(改名蔡雲翔,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教育長)
  • 副駕駛、少尉飛行員趙迺強(改名張華,調東北老航校飛行主任教員與翻譯科長[4]。1980年代任濟南軍區空軍副參謀長)
  • 領航、少尉飛行員黃哲夫(改名於飛):起飛計劃確定後,從南京趕赴揚州城西12公里的楊家廟向新四軍二師六旅甘泉支隊政委程明通報了飛行計劃轉報延安[5]。8月20日飛機從揚州機場起飛滑跑時,從潛伏的跑道邊草叢中奔向飛機,機上人員將其拉進機艙。[6]到東北老航校任理論教育科長。
  • 少尉飛行員管序東(改名顧青):飛行前一天用其父親給的金條幫助周致和賄賂了揚州飛行教導總隊副總隊長給飛機加滿油,並主動向周致和表示要隨機去延安
  • 空勤機械士沈時槐(改名陳明秋)、黃文星(改名田傑,後到東北老航校任機務隊長)

飛機從揚州至延安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航程約1200公里,在延安機場成功降落。此次起義投共事件未公開。1945年8月20日,毛澤東致電華中局[7]:「華中局:(一)飛機一架從揚州起飛今午飛抵延安;(二)延安機場可容二十架飛機。此外,太行之遼縣城西及五台之靈丘城東二十公里各有一可用之機場。中央 未號」。8月21日晚在延安王家坪的中央軍委駐地朱德總司令和葉劍英參謀長、羅瑞卿、楊尚昆、胡耀邦等首長,接見並設宴歡迎全體起義人員。朱德說[7]:「我們也要搞空軍,但是人才太少了,你們來得正好。」葉劍英說:「毛主席知道你們到延安,很高興。頭一天晚上收到電報,沒想到第二天你們就到了。」該機被中共命名為「820」飛機。 1945年9月該機從延安飛張家口機場,1945年11月飛東北,因超重起飛、返場迫降而右起落架折斷,隱藏在飛機掩體裡。1946年10月張家口失守前夕,該機拆解後連同部分航材和油料被運往晉察冀山區隱蔽。機身現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博物館[8]1945年9月5日膠東海陽縣民兵張吉俊等人在海灘上繳獲1架迫降的該型機。1945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在瀋陽郊區奉集堡村的西面的軍用機場繳獲了日軍第4練成飛行隊的雙發高練。1946年6月13日,蔡雲翔駕駛1架雙發高練從牡丹江敦化通化運送鈔票,因起飛超載,在敦化機場起飛後返場迫降時撞樹樁起火爆炸,全機人員遇難。1946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哈爾濱附近的孫家機場繳獲了4架該型飛機。1947~1948年間東北老航校修理廠修復了3架。共有5架「雙發高練」在東北老航校作雙發運輸機和高級教練機使用。到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時,尚有4架「雙發高練」均在空軍第7航空學校。1951年這批飛機被用於訓練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第一批14名女飛行員。1952年這4架飛機退役。

使用國家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野沢正 『日本航空機総集 立川・陸軍航空工廠・満飛・日國篇』 出版協同社、1980年、72頁。全國書誌番號:80027840。
  2. ^ 于飞:“回忆汪伪建国号飞机起义”,《党史纵览》2006年01期.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3. ^ ([//web.archive.org/web/2020062800354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10/c_128213298.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周致和、黃哲夫駕汪精衛專機起義」,《人民政協報》,2015年09月10日
  4. ^ 《国家记忆!人民空军首架飞机在扬州起飞》,2019年07月25日. [2020年6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7日). 
  5. ^ 《1945年粟裕策反汪伪专机“建国”号起义内幕》,搜狐历史.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6. ^ 《飞向光明 “建国号”起义记》,来源:凤凰网,2019年08月19日. [2020年6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8日). 
  7. ^ 7.0 7.1 通讯员 薛梅 洪晓程 记者 姜涛:“原扬州机场两地图找到了”,《扬州晚报》2012年05月10日. [2020年6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28日). 
  8. ^ 司古:「草沒立川」,《航空知識》 2006年05期,第1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