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濟美
丁濟美(1898年—1966年8月2日),字懷因,號逸雲。浙江平湖人,民初革命家。
1898年,生於平湖乍浦鎮荷花池頭,其家庭是當地書香世家。自幼接受新式教育,少年赴杭州安定中學求學,畢業後積極投身革命。
1919年,北京私立民國大學肄業,返鄉任教。
1921年3月,創辦國民黨平湖縣秘密黨報《新平湖報》,兼職該報主編。
1924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了國民黨浙江臨時省黨部籌備處;3月30日國民黨浙江省臨時省黨部正式成立。臨時省黨部派丁濟美回平湖秘密活動,發展國民黨員。
1925年4月,國民黨平湖臨時縣黨部成立,選舉丁濟美、高曉蘭、陳心樹、伊壽昌等人為執行委員。
1925年12月15日,海寧縣硤石鎮東山腳下,「嚶求社」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國民黨浙江各縣市黨部聯席會議」。史稱東山會議。會議由共產黨人宣中華主持。丁濟美作為國民黨左派代表出席。會議對西山會議派反共、反蘇、公開破壞國共合作統一戰線,並對抗廣州國民黨中央的背叛行為進行了揭露。與會者商定,採取一切辦法,集聚左派力量,爭取中間力量,團結一致,堅決與國民黨右派作鬥爭。會議作出了兩項重要決定:(一)由聯席會議具名通電全國,聲討西山會議派叛賣行徑。(二)否認被沈定一為首的國民黨右派所控制的浙江臨時省黨部,成立浙江各縣市黨部聯席會議,代行省黨部職權,並積極籌備國民黨全省代表大會,以便正式成立省黨部。會議作出的決定得到了廣州國民黨中央的認可和支持。
1926年3月,國民黨臨時浙江省黨部在杭州舉行國民黨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被選為執委會三常委之一(宣中華、潘楓塗、丁濟美)。 在任內,丁濟美積極執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積極開展民主運動,因此被國民黨右翼人士所敵視。
1927年4月2日,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赴上海參加所謂「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議」。吳稚暉在會上提出了所謂「彈劾」共產黨的文告。3日至5日,蔣介石、張靜江等人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反共。在提出的對各地共產黨員應先看管的197人名單中,涉及浙江的有張秋人、汪壽華、沈雁冰、施存統、胡公冕、宣中華、楊賢江、潘念之、丁濟美、楊之華、楊眉山、王貫三、汪志清、徐白民、唐公憲、胡識因、江少懷、韓寶華、查人偉、趙濟猛、宋雲彬、鄭惻塵和王鯤等23人。
1927年4月11日,國民黨杭州公安局長章烈根據蔣介石的部署,派軍警分路前往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杭州總工會、學聯等機關及一些預先偵知的住宅,逮捕革命者,抓走了查人偉、丁濟美、鄭惻塵、宣中禪、唐公憲等人。12日,宓維琮等人也被捕。兩天內共有30餘人被捕。
1927年4月12日,國民黨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政變,丁濟美被列入南京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的名單裡。該名單內包括了當時所有重要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如 鮑羅廷、陳獨秀、譚平山、毛澤東、周恩來等著名人士。此事件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宣告失敗。
1930年日本侵華的918事變發生後,抗日救亡怒潮在全國各地迅速掀起。1932年1月10日,丁濟美等人發起了國民救國會促進會,聯合聲討要求抗日。當時農工商學各界700餘人參加。全場一致通過了四項議案:電請中央克日頒布國民救國會組織法、選舉法,迅速發兵北上抗日及通電各縣一致奮起促開國民救國會議等。
1939年10月5日,為配合抗日地下鬥爭,出任偽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常委。
1948年3月31日,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丁濟美在抗戰時期作為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來往密切,被蔣介石開除國民黨黨籍。
1951年,舉家遷往蘇州。
1966年8月2日,在蘇州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