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成字法
《三推成字法》(臺羅: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為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晉江人黃謙所著一部以泉州音南安腔為主的閩南語韻書《彙音妙悟》一書裡所提出的最早閩南語拼字法。此法以韻母五十字母(元音)為經,以聲母十五音(輔音)為緯,再以八音聲調梳櫛貫穿其間,而形成《三推成字法》。[1]
三推成字法 〈彙音妙悟〉 | |
---|---|
原名 | 彙音妙悟 |
作者 | 黃謙 |
類型 | 音韻圖學 |
語言 | 泉州話 |
發行資訊 | |
出版時間 | 1800年 |
出版地點 | 大清國 |
三推成字法 | |
漢字 | 三推成字法 |
---|---|
台語羅馬字 | 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 |
歌訣
編輯三推成字法歌訣為:「先從字母弁於頭,反切聲音左位收。平仄分明居右畔,完成一字傳千秋。三推之法意何如,但願世人喜讀書。凡字旁通心內得,無忘昔日誦於斯」。詳細法則如下。先分別將五十字母、聲母十五音、及八音依序編號,取字時即可得三組數字。再將此三組數字依彙音妙悟書上所載「新數念法」,將一到十的數字轉換為十種基本筆劃構成一字。比如「丁/ding」字其韻母為「卿(八)/ing」、聲母為「地(五)/t」、聲調為「(一)/第1調」,由「八、五、一」3個編號再取其對照的「筆劃符號」,即可組合為「么」字。類如朝鮮語的諺文組字結構法,及台灣陳松溪所提出之台灣字方案。[1][2][3]
字詞結構
編輯三推成字法音節結構區分為三個音位成分:聲母(輔音/子音)、韻母(元音/母音)、及聲調,以對照之「筆劃符號」來置放。位置排放上,韻母置上、聲母置於左下方、而聲調置於右下方。三推成字法標示聲調,同於聲母及韻母的標示法採用「筆劃符號」來標示調號。[1]而聲調符號在其他的拉丁字母拼音法上,一般以附加符號須標示在音節裡響度比較大的元音上邊。
韻母(元音) | |
聲母(輔音) | 聲調(調號) |
符號
編輯三推成字法採用一套源自漢字基本筆畫的十進制符號,依據聲母、韻母、聲調排列的次序一一對應[4]。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符號 | ||||||||||
讀法 | 一從主 | 二半口 | 三點水 | 四殘月 | 五一角 | 六鈎耳 | 七倒戈 | 八左戾 | 九艸斤 | 十歸滾 |
韻母
編輯韻母五十字 | 春 | 朝 | 飛 | 花 | 香 | 歡 | 高 | 卿 | 杯 | 商 | |||||||||
---|---|---|---|---|---|---|---|---|---|---|---|---|---|---|---|---|---|---|---|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閩南拼音 | un/t | iao(h) | ui(h) | ua(h) | iong/k | nua(h) | oo(h) | ing/k | ue(h) | iang/k | |||||||||
台羅 | un/t | iau(h) | ui(h) | ua(h) | iong/k | uann(h) | oo(h) | ing/k | ue(h) | iang/k | |||||||||
韻母五十字 | 東 | 郊 | 開 | 居 | 珠 | 嘉 | 賓 | 莪 | 嗟 | 恩 | |||||||||
序號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閩南拼音 | ong/k | ao(h) | ai(h) | o | u(h) | a(h) | in/t | noo | ia(h) | on/t | |||||||||
台羅 | ong/k | au(h) | ai(h) | ir | u(h) | a(h) | in/t | onn | ia(h) | irn/t | |||||||||
韻母五十字 | 西 | 軒 | 三 | 秋 | 箴 | 江 | 關 | 丹 | 金 | 鈎 | |||||||||
序號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閩南拼音 | e(h) | ian/t | am/p | iu(h) | om/p | ang/k | nui | an/t | im/p | ou | |||||||||
台羅 | e(h) | ian/t | am/p | iu(h) | irm/p | ang/k | uinn | an/t | im/p | eru | |||||||||
韻母五十字 | 川 | 乖 | 兼 | 管 | 生 | 基 | 貓 | 刀 | 科 | 梅 | |||||||||
序號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閩南拼音 | uan/t | uai | iam/p | nui | ong/k | i(h) | niao | oo(h) | o(h) | m | |||||||||
台羅 | uan/t | uai | iam/p | uinn | irng/k | i(h) | iaunn | oo(h) | er(h) | m | |||||||||
韻母五十字 | 京 | 雞 | 毛 | 青 | 燒 | 風 | 箱 | 弎 | 熋 | 嘐 | |||||||||
序號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閩南拼音 | nia(h) | oe(h) | ng(h) | ni(h) | io(h) | uang/k | niu(h) | na(h) | nai(h) | nao(h) | |||||||||
台羅 | iann(h) | ere(h) | ng(h) | inn(h) | io(h) | uang/k | iunn(h) | ann(h) | ainn(h) | aunn(h) |
聲母
編輯聲母十五音 | 柳 | 邊 | 求 | 氣 | 地 | 普 | 他 | 爭 | 入 | 時 | 英 | 文 | 語 | 出 | 喜 |
---|---|---|---|---|---|---|---|---|---|---|---|---|---|---|---|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閩南拼音 | l/ln | b | g | k | d | p | t | z | zz | s | ∅ | bb/bbn | gg/ggn | c | h |
白話字 | l/n | p | k | kh | t | ph | th | ch | j | s | ∅ | b/m | g/ng | chh | h |
台羅 | l/n | p | k | kh | t | ph | th | ts | j | s | ∅ | b/m | g/ng | tsh | h |
聲調
編輯調名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例字 | 方 | 訪 | 放 | 福 | 皇 | 奉 | 風 | 伏 |
調值 | 33 | 553 | 31 | 4· | 24 | 22 | (31) | 243· |
用例
編輯例如,「中」字屬香韻,序號5,「五一角」,符號為「㇟」,寫於上部;屬地音,序號5,「五一角」,符號為「㇟」,寫於左下部;聲調陰平,序號1,「一從主」,符號為「㇔」,寫於右下部。「國」字屬東韻,序號11,「十歸滾」「一從主」,符號為「㇑㇔」,寫於上部;屬求音,序號3,「 三點水」,符號為「㇂」,寫於左下部;聲調陰入,序號4,「四殘月」,符號為「㇖」,寫於右下部。因此「中」「國」三推成字分別為:
中 | 國 |
---|---|
㇟ ㇟㇔ |
㇑㇔ ㇂㇖ |
走向
編輯依三推成字法所得之字最多僅五筆劃,大幅度減輕了記憶的負擔而便利。但三推成字法所產生之字其字形模糊,書寫時容易訛誤,結構繁複、連寫不易,因此難以推廣流行。儘管如此,黃謙此一創舉仍是閩南語走向拼音化之路的前鋒,有著無法磨滅的功績。[1]
相關作品
編輯現代作家「台嶼符紋籙」改良三推成字法,設計成一種可突破同音字障礙的台語拼音符號,命名為「大語符紋」[5],並將其所設計的台語拼音符號用在自創小說《大語符紋路》中[6]。
註釋
編輯- ^ 1.0 1.1 1.2 1.3 總主編 陳支平,徐泓,"閩南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市,2010年1月,pp.259-261. ISBN 978-7-211-05758-0
- ^ (台灣字)為陳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體系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聲調型態採用白話字的5個符號、字體的構造以韓語之諺文為依據。類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電影《星艦奇航記》中的克林貢語等系列拼音字型體系。字體型態分為左右上三部分:左邊為聲母、右邊為韻母、上邊為聲調記號,上邊聲調部分置放於右邊韻母之上。聲母字型17個、韻母字型77個,再加上5個聲調符號組成台灣字。
- ^ 陳松溪. 台灣字. 台南. [2010-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1).
- ^ 黃典誠.黃謙的《三推成字法》[J].漢語拼音文字史料.
- ^ 台嶼符紋籙,"大語符紋 萬字對照表(字祖範圍)"[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OPO原創市集,retrieved 2021-07-14.
- ^ 台嶼符紋籙,"大語符紋路:歿世第一日"[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電書朝代,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