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英鎮
兩英鎮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 所轄的一個鎮,是廣東省針織專業鎮、中國針織名鎮[參 1]。位於大南山北麓,潮南區中部,北與司馬浦鎮接壤,東北為峽山街道,東交臚崗鎮,南與雷嶺鎮為鄰,西南畔有紅場鎮相接,東枕仙城鎮。全鎮總面積72.4平方公里,共約20萬人口,下轄30個(村)居委會。飽受污染的兩英大溪蜿蜒穿鎮而過。明清至今一直是潮陽、普寧市、惠來縣三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兩英鎮 Liangying Zhen(漢語拼音) | |
---|---|
鎮 | |
坐標:23°12′57″N 116°21′35″E / 23.21592°N 116.35972°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面積 | |
• 總計 | 72.4 平方公里(28.0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總計 | 196,117人 |
• 密度 | 2,762人/平方公里(7,150人/平方英里) |
• 戶籍人口(2003年) | 約20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515141 |
電話區號 | +86 (0)754 |
毗鄰 | 峽山街道 司馬浦鎮 仙城鎮 紅場鎮 雷嶺鎮 成田鎮 臚崗鎮 |
歷史
編輯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已成圩集(圩日為農曆一、四、七),原叫烏鴉圩,後雅稱鷹圩,因先在溪北設老圩,後在溪南設新圩,合稱兩鷹圩,又「鷹」與「英」同音,後俗成今名[參 2]。。1956年12月,原潮陽縣撤區並鄉,時有兩英、古厝、金甌。1957年12月,潮陽縣再將44個鄉合併成27個大鄉,兩英、古厝、金甌合併成兩英鄉。1961 年成立兩英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陽縣撤區置鎮建制建鎮,兩英於此時設鎮[參 3]。
大事記
編輯- 清光緒八年(1882年)於黃隴都古溪(今兩英鎮古溪居委會)南畔建古溪天主堂的老堂部分,為土木磚瓦建築,長方形,長約7.5丈、寬約3丈。宣統二年(1910年)前後,連接老教堂之後,續建新堂部分。
- 民國21年(1932年)3月12日,廣東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二師師長張瑞貴率3個團(後增加1個獨立團)3000多人,聯合潮普惠(潮陽縣、普寧縣、惠來縣)3縣地方警衛隊4000餘人抵兩英,占秋風嶺;13日占林招村,25日在兩英召開3縣綏靖會議,部署「圍剿」南山蘇區。
- 民國22年(1933年)6月19日,析出兩英圩及河浦寮、顧厝寮、四美、古溪、牆圍、圓山仔、金甌、風吹、山溝寮、三順(現雲坑村、暗坑村、疊石村)、秋風嶺(前幾個鄉村屬現兩英鎮)、龜山灣、流汾水、後棚、牛角丘、林者世(現紅場鎮蘇林村)、赤竹埡、林招等18個鄉村成立南山移墾委員會。張瑞貴兼任委員長,以3年免租誘撫離寨村民回鄉生產。民國24年(1935)10月1日改稱南山管理局,局長薛漢光。
- 民國24年(1935年)春季起至民國26年(1937)上半年,鍾萍洲(原馬來亞共產黨員)受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的派遣,回兩英開展革命活動,成立南山青年進德會,創辦粵語夜學班,為兩英地區重建共產黨組織作準備。
- 民國26年(1937年)9月中旬,兩英成立南山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學校師生、工人、店員及南山青年進德會共1000多人參加。
- 民國27年(1938年)6月,潮、普、惠、南3縣1局青抗會聯席會議在兩英召開,通電聲援惠來縣青抗會反迫害鬥爭。8月,南山管理局創辦南山公立初級中學,址在兩英公園前河浦祠,首任校長黃朴山。
- 民國30年(1941年)《韓江日報》在兩英創辦。
- 民國32年(1943年)大旱,潮汕大饑荒,兩英死亡8000多人。
- 民國34年(1945年)2月22日兩英淪陷。後翁照垣(時任潮惠揭南抗日自衛團總指揮)聯繫南山管理局鍾廷忠的便衣隊,合組廣東省第八區民眾抗日自衛團指揮部南山第一中隊。在埔美村一柑園伏擊日本兵,殺幾人。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兩英等鄉學校師生舉行大規模遊行;市場商店貨物大平賣,慶祝抗日戰爭勝利。
- 民國35年(1946年)上半年,廣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鄭紹玄在南山管理局所在地兩英設立潮普惠南聯防辦事處,指揮「清剿」共產黨。
- 民國37年(1948年)9月15日,中共兩英總支部和四七武工隊、抗征隊第五大隊在趙公衛(中共黨員、南山管理局軍事科長)配合下,乘夜突襲兩英區長黃應秋家賭場,處決叛徒、南山管理局第二聯防處主任兼刑警隊長陳壬癸。
- 民國38年(1949年)5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一團配合邊縱主力部隊,同二支第一、四團聯合作戰,解放兩英。是役全殲守敵一個大隊260多人,繳獲機槍6挺、長短槍40多支,活捉南山管理局局長林達。兩英軍管會成立,主任方維新。同月設立潮揭豐人民行政委員會裕民銀行兩英辦事處,解放區開始流通裕民券,11月改稱南方人民銀行潮陽辦事處,址遷峽山。發行南方券作為流通貨幣。8月15日,國民黨十二兵團胡璉殘部進入潮陽縣,時兩英被擄去數十人。9月27日上午,胡璉殘兵200餘人竄掠兩英,占據新圩、老圩、金龍樓等高地。
- 1950年11月1日,潮陽縣轄10個區改用序列區名,稱潮陽縣×區人民政府,時兩英為十區。
- 1952年8月,潮陽縣將原10個區改建為17個區(仍用序列區名)、1個區級鎮。時兩英為十二區(兩英區)。
- 1950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南山管理局,把原屬南山管理局的兩英、河浦寮、顧厝寮、古溪、四美、金甌、山溝寮、林招、雷嶺、石船等10個鄉村復歸潮陽縣。
- 1956年8月,潮陽縣在十二區(兩英)創辦農業學校,翌年併入潮安農校。9月8日,縣在兩英公園建立首座革命烈士紀念碑。
- 1988年5月1日15時40分,兩英鎮西新村一帶附近5個村出現龍捲風,風力12級以上。共326戶受災,死5人,傷49人,房屋倒塌239間。8月12日,永豐英歌隊應全國藝術院校第二屆中國舞「桃李杯」比賽委員會特邀,赴北京演出。
- 1997年10月29日,兩英鎮紅口輋水庫發生重大沉船事故。事因嚴重超載造成,船上41人全部落水,時有一過往木船經過奮力救起11人,其餘沉於水下,至30日凌晨2時半,30具遇難屍體全部打撈上來。
行政區劃
編輯- 居民委員會:兩英、牆新、美林、陳庫、古厝、永豐、新圩、新厝、河浦、牆老、西隴、高堂、古溪
- 行政村:崎溝、後洋、禾皋、下小坑、上小坑、四十畝、高美、新寮門、秋風、圓山、西新、東北、鶴豐、鶴聯、鳳華、仙斗、仙新
交通
編輯經濟
編輯兩英鎮素來農業、工副業、手工業較為發達。原先有古厝「木仔」、缶窯「鼎仔」、圓山「李仔」、草尾籃「淺鼎」、古溪「蒜仔」等歌謠傳唱。傳統行業為紡織、製陶、鑄造,但現只有紡織業依然繁盛。
光緒五年(1879年)黃隴都永豐鍾盛壁(既現永豐居委的五房祖)的子孫開辦的勝利號、義成號、和豐號、成合號4家犁鼎店聯合創辦鍾翔龍鼎廠,並經府、省兩院和朝廷各級核准,於十一月二十六日開工鑄造。潮州城名產龍湫鼎的技術師傅主要就是永豐鍾盛壁子孫[參 4]。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黃隴都古溪私辦信豐人力機織布廠開業。擁有織布機166台,工人逾千人。[參 5]。
方言
編輯全鎮通行潮州話,屬潮陽南山片口音。其中古厝,永豐,新圩,新厝,四十畝,高美,新寮門,秋風,圓山,風華,仙斗,仙新等十二村居原先祖輩說海陸口音的客家話。
參考資料
編輯- ^ 针织名镇发展迅猛 两英工业产值突破50亿大关. 新華網廣東頻道. 2005-12-27 [2009-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原潮阳市各镇地名源来. 汕頭地名與基礎地理信息網. 2009-06-01 [2009-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7) (中文(簡體)).
- ^ 2005年版《潮陽大事記》
- ^ 饒宗頤《潮州志》風俗志·潮屬著名特產品技術表·技術
- ^ 2005年版《潮陽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