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黎巴嫩關係

双边关系

中國—黎巴嫩關係(阿拉伯語:العلاقات الصينية اللبنانية‎),簡稱中黎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黎巴嫩、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黎巴嫩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國—黎巴嫩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中國

黎巴嫩
代表機構
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黎巴嫩駐華大使館
代表
大使 錢敏堅大使 米莉亞·賈布爾[1]

歷史

編輯

美籍黎巴嫩人英語Lebanese American馬海德是首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外國人;他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兩次國共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在八路軍工農紅軍解放軍都曾擔任高級軍職[2]。馬海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公共衛生事業,病逝後被安葬於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2]

黎巴嫩與中華民國在1954年建交[3]。黎巴嫩一直實行親西方政策,但時任總理拉希德·卡拉米領導下的黎巴嫩內閣英語Cabinet of Lebanon在1955年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示好,並主動提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4]:144。1956年下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黎巴嫩設立商務代表處;翌年,黎巴嫩在聯合國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會議上支持美國提出的緩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因而召回駐當地的商務代表,並於1960年上半年撤回代表處[3]:126

其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偏向支持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一些黎巴嫩左派議員促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5]:17。1958年7月中旬,美國派兵登陸黎巴嫩[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團體、民主黨派工廠學校以及共青團隨即舉行集會,抗議美國此舉[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黎巴嫩共和國在1971年11月建立外交關係[8]:148;建交後,兩國的雙邊關係平穩發展[9]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發生爆炸,中國是其中一個為黎巴嫩提供支援的國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發慰問電。[10] [11]

經貿關係

編輯

截至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黎巴嫩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14]。在該年,中黎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額為23.12億美元,比去年增長約30%;其中中國向黎巴嫩出口22.83億美元,黎巴嫩則向中國出口約0.29億美元[14]。中國出口到黎巴嫩的商品包括機械器具、電器設備、卑金屬塑料紡織品等,黎巴嫩則主要出口卑金屬及其製品到中國[14]

文化關係

編輯

中黎兩國在1992年簽訂文化協定,但黎巴嫩因內戰而沒有完成法律手續,導致協定未能生效;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黎巴嫩簽署有關文化交流的協議,兩國之間的官方交流從此逐漸增加[15]。中國的體育代表隊曾在70年代到訪黎巴嫩,而黎巴嫩的文化官員亦曾訪華[16]:283

黎巴嫩籍球員、前黎巴嫩國家足球隊隊長安塔爾從2009年起就開始在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踢球,目前效力於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

第一所設於阿拉伯國家的孔子學院聖約瑟夫大學孔子學院;根據聖約瑟夫大學與瀋陽師範大學簽訂的協議,兩所學府將致力推廣漢語中華文化,向黎巴嫩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人民提供中醫學中國武術中菜漢字書法等領域的培訓,並為當地政府、企業與機構提供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的諮詢服務[17]

中國女作家冰心曾翻譯黎巴嫩作家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的作品;時任黎巴嫩總統埃利亞斯·赫拉維親自簽署命令,向冰心授予騎士等級的國家雪松勳章英語National Order of the Cedar,表揚她讓紀伯倫的作品得以在中國傳播[18]:676–677

軍事關係

編輯

1978年,聯合國設立派駐黎巴嫩的臨時部隊英語United Nations Interim Force in Lebanon;臨時部隊的任務期原為半年,但黎巴嫩國內的衝突未見止息,因此該部隊的任務期一再延長[19]。2006年上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敦促之下派遣解放軍非戰鬥部隊參與聯合國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截至2008年4月,中國在黎巴嫩駐有約390名兵員[20]:81, 128, 172

駐黎巴嫩中國部隊的任務包括排雷、建設公路[21],亦在當地設有醫院,向當地平民和其他兵員提供推拿按摩等服務[22]

2014年7月下旬,駐黎巴嫩的中國官兵被授予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司令盧西亞諾·波爾托拉諾英語Luciano Portolano在授勳儀式上稱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人作風一流,指他們是聯合國駐黎巴嫩部隊的典範[2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2-02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2. ^ 2.0 2.1 趙娜 (編). 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开拓者——马海德. 中國網. 2010-09-17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8). 
  3. ^ 3.0 3.1 東吳歷史學報 (東吳大學). 2005, (13).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4. ^ 裴堅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957-196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2.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4. 
  5. ^ 時事參考資料 (行政院新聞局). 1956, (235-250).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6. ^ 余立三. 美国军队从黎巴嫩滚出去!. 世界知識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58, (S1). 
  7. ^ 广东省各界人民纷纷集会抗议美国武装侵略黎巴嫩. 新華社. 1958年7月. 
  8. ^ 余非. 當代中國國情與外交拓展.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7. ISBN 9789620426988. 
  9. ^ 中国同黎巴嫩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10. ^ 存档副本. [2020-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11. ^ 存档副本. [2020-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12. ^ Alexander Simoes. 产品中国出口到黎巴嫩 (1995 -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3-06]. 
  13. ^ Alexander Simoes. 产品黎巴嫩出口到中国 (1995 -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3-06]. 
  14. ^ 14.0 14.1 14.2 2013年中国同黎巴嫩贸易总额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2014-02-11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15. ^ 中国和黎巴嫩文化交流简况. 2005-12-14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4). 
  16. ^ 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略.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9. ISBN 9787505714779. 
  17. ^ 阿拉伯国家首家孔子学院在黎巴嫩一大学成立. 新華網. 2007-02-28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18. ^ 王炳根.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 冰心與吳文藻(一九五一~一九九九). 2014. ISBN 9789865729424. 
  19. ^ 探营中国维和部队之黎巴嫩.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報道集. 人民網. [2015-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20. ^ 李俊毅. 變革與合作: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研究. 秀威出版. 2009. ISBN 9789862211519. 
  21. ^ 21.0 21.1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新華網. 2014-07-29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22. ^ 伍文暉; 黃瑞; 李凌葵. “中国推拿”走进联黎部队 为官兵治愈各种伤病37例. 人民網. 2010-12-27 [2015-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