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濟(1520年—1584年),字憲謙,號應谷,直隸常州府江陰縣民籍靖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劉光濟
大明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
籍貫清江縣人
出生二月二十日
逝世萬曆十二年甲申
配偶娶呂氏
親屬(子)劉紹宗
出身
  •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應天府鄉試第六十七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七名,登第二甲第二十五名進士[1][2]。授戶部主事,歷升員外郎、郎中,管理臨清鈔關,三十年出任衛輝府知府,丁母憂歸。調補濟南府知府,升山東副使。丁父憂。服除,起補浙江副使,歷升江西參政、福建右布政使,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轉左布政,升南京太僕寺卿,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二年十一月江西萬羊山各省商民流聚其間,以種蘭為業,是年六月山賊出劫鄉民羅萬家,會南贛巡撫張翀剛剛蒞任,遂令萬安營守備董龍督兵前往捉捕,諸藍戶大為恐懼,遂嘯聚千餘人,於酃縣青石崗等處抗拒官兵,劉光濟發檄給分巡湖西道下令撫諭,民亂於是平息。四年(1570年)六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提督糧儲,七月改北戶部右侍郎,五年十一月改吏部右侍郎,六年七月升左侍郎,萬曆元年(1573年)升南京工部尚書,二年七月改南京吏部尚書,四年二月轉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五年十月被御史曾士楚彈劾曠職久廢,被令致仕。萬曆十二年在家去世[3]

嘉靖年間有大雅堂詩會,成員有劉光濟、沈奎季科陳體文花周鄧欽文黃道諸人。

家族

編輯

曾祖劉沂;祖父劉和;父劉緒,號瓠山,母鄭氏。具慶下。弟光亨、光化、光國、光昭[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江陰縣誌》:劉光濟字憲謙,嘉靖甲辰進士。授戶部主事,轉員外、郎中,出守衛輝。內艱,補濟南,擢山東憲副,外艱。補浙江,轉江西參政,遷太僕寺卿,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所至各有聲績。在戶部時,奉命榷臨清,剔蠹孔幾盡。值庚戌之變,大同勤王師首至,廷議遣郎一人餉之,勢不可前,諸曹郎面皆土色,光濟毅然請行,竟達命雲中,軍士歡聲如雷。比歸,家人驚喜出望外。在南贛時大旱,民有種藍者二千餘人壅上流以溉,下流之農亦聚千人往爭,不勝,撫臣諭之不聽,遽上章告變,詔討平之,發兵有日矣,光濟惻然曰:民爭水利耳,何至拒命,請往諭之。其人初猶露刃自衛,見光濟輕行,乃來謁,光濟具悉其禍福,其人咸搏顙自悔,羅拜馬前曰:惟公生我。光濟以其二魁還,謁台杖之數十,眾遂安。嘉靖末,民苦賦役,光濟撫江西,定賦役,奏聞通行天下,事載會典中,至今遵行之。召為南京戶部侍郎,明年改吏部,再晉南京吏部尚書,轉兵部,參贊機務。時江陵奪情議起,僉都王篆欲光濟首倡合疏,光濟堅執不肯,列名曰:天子留相國以情,我曹當持之以禮。江陵聞而銜之,遂嗾御史曾士楚論歸,累薦不起。萬曆甲申卒於家,蔭嗣構難失職,䘏典不舉。生平著述多散秩不傳。
  4.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進士登科錄》 
官銜
前任:
郭乾
明朝衛輝府知府
嘉靖三十年-三十二年
繼任:
范充濁
前任:
項守禮
山東濟南府知府
嘉靖年間
繼任:
曹三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