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寺
功德寺,位於今中國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功德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 |
座標 | 39°59′54″N 116°15′34″E / 39.99833°N 116.25944°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基 | 元文宗 |
開山時間 | 1329年 |
地圖 | |
歷史
編輯
功德寺原名大承天護聖寺,位於瓮山泊(即今頤和園昆明湖)西北岸邊。大承天護聖寺建於元朝天曆二年(1329年),元朝朝廷曾經「發衛卒三千助大承天護聖寺工役」,並且將大量籍沒的資產、田地賜給該寺作為永業,布達實哩皇后也資助該寺五萬兩銀。寺內建有行宮,為元朝皇帝駐蹕之所,並供奉有元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的御容。寺前的湖中建有三台,傳說是元朝皇帝的釣台。元朝至正初年,該寺毀於火災,隨後重修。1980年代初,曾在該寺寺址前的稻田中出土了元代的漢白玉欄板、望柱以及建築基礎,文物部門推測其正是寺前釣台的遺址。大承天護聖寺是元朝該地區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寺院。[1]
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大承天護聖寺重修,更名為「功德寺」,仍建有行宮,明朝宣德帝、嘉靖帝均曾在此駐蹕。嘉靖年間以後,功德寺轉衰。[1]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功德寺奉敕重修。[1][2]乾隆帝赴清漪園時也去功德寺拈香。功德寺是清朝北京9座滿族藏傳佛教寺廟之一,且由理藩院管理。[3]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郊垧西十》載:[2]
原:元天曆二年五月,以儲慶司所貯金三十錠、銀百錠,建大承天護聖寺。九月,市故宋太后全氏田,為大承天護聖寺永業。十月,立大承天護聖寺營繕提點所。(《元史·文宗紀》)臣等謹按:大承天護聖寺,創自元時,規制巨麗。至正初,毀而復修。明宣德間修建,改名功德寺。至嘉靖時遂廢。本朝乾隆三十五年奉勅重修,正殿前檐恭懸御書額曰:「大勝因殿」,殿內額曰:「智珠心印」,聯曰:「般若慈源遠通華海匯,菩提覺路妙轉法輪圓」,皆皇上御書。殿後有亭,中設鏤木七級浮圖,每級皆供佛像。其下層為銅佛殿,前恭立御製重修功德寺碑亭,碑陰恭勒御製辛卯仲夏拈香題句,皆恭載卷內。原:布達實哩皇后以銀五萬兩助建大承天護聖寺。(《元史·后妃傳》)按:布逹實哩,羲見前,舊作卜答失里,今譯改。
原:至順元年,以四月所籍張珪諸子田四百頃,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二年二月,命田賦總管府稅礦銀輸大承天護聖寺。三月,以籍入蘇蘇勒巴勒、丹徹爾特穆爾資產,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四月,發衛卒三千,助大承天護聖寺工役。九月,命留守司發軍士築駐蹕台於大承天護聖寺東。是月,幸大承天護聖寺。(《元史·文宗紀》)按:蘇蘇勒巴勒(蒙古語敬也),舊作速速班;丹徹爾特穆爾(蒙古語最潔淨鐵也),舊作丹徹理帖木兒,今俱譯改。
原:元統元年十月,奉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御容於大承天護聖寺。至正十三年三月,詔修大承天護聖寺,賜鈔二萬錠。(《元史·順帝紀》)
原:至正初,大承天護聖寺火,有旨更作。李稷上言水旱相仍,公私俱乏,不宜妄興大役,其議遂寢。(《元史》本傳)
原:功德寺,舊名護聖,前有古台三,相傳元主逰樂更衣處,或曰此看花釣魚臺也。寺極壯麗,中立二穹碑,其一宣宗章皇帝御製建寺文,其一元舊物、番字莫能讀也。毘盧閣崇可數尋,憑闌而眺,一寺之勝,皆在目前。蓋寺倚山而剏,寺西景皇帝陵及尉悼王墓在焉。(《南濠集》)臣等謹按:功德寺前古台久廢,元明碑皆無考。明景泰陵詳見後卷。尉悼王墓無考。
原:功德寺甚宏敞,後殿尤精麗。殿柱及藏經笥皆錐金錐金者,布純金為地,髹彩其上,以錐畫之,為人物花鳥狀,若繪畫然。又有刻絲觀音一軸,懸於梁際,此宋元物。寺僧云:禁中所賜也。(《懷麓堂集》)
補:北京功德寺後宮像,設工而麗。僧雲,正統時,張太后嘗幸此,三宿乃返。英宗尚幼,從之游宮殿,別寢皆具。太監王振以為后妃游幸佛寺非盛典也,乃密造此佛。既成,請英宗進言於太后曰:「母后大德,子無以報,已命裝佛一堂,請致功德寺後宮,以酹厚恩。」太后大喜,許之,復命中書舍人寫金字經,置東西房。自是,太后以佛及經在,不可就寢,遂不復出幸。(《琅琊漫鈔》)
原:功德寺,宣廟臨幸之地,西山東麓盡處也。(《拘虛集》)
原:西湖將盡,為功德寺。外有三廢台,問之,為元時遺址。兩廊畫壁俱閎麗。(《文義集》)
原:功德寺修於宣德二年,正殿及方丈凡七進,基皆九撰,擬掖庭制度,費數十萬緡。宣德十年,宣廟西郊,省斂駐蹕於寺,因留輦仗寺中,自後遂為列聖駐蹕之所。嘉靖中,世廟謁景皇帝陵,有司以金山口路隘鑱闊數十尺,識者謂此功德寺白虎口也,虎口張將不利於寺,既而上駐輦寺中,膳罷周行廊廡,見金剛像獰噁心忽悸而怒,因以宮殿僣踰坐僧罪,撤去之,寺遂廢。(《長安客話》)
原:功德寺廢,今存者門耳。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出土外,傍多水田。僧無寺業農事,破屋數間,供一木球,施以丹堊等。初興時,板庵禪師能投是球,球大如斗,不脛而走,逢人躍擊地如首稽叩,入侯門戚里募金,人目為木球使者。所募金錢,以建巨剎。成化中,僧戒靜建一閣,重檐曲房,為累朝駐蹕地。(《帝京景物略》)
原:功德寺有木球使者,其事近於怪。按宋張世南《遊宦紀聞》載,雪峰寺僧義存於唐懿宗咸通十一年開山創寺,乾符二年,賜號正覺禪師。寺有木球,相傳受正覺役使,呼撲延客,球皆自往來。嘉泰間,寺災,球忽滾入池中,得不壊。然則以木球為使,浮圖固有其術,蓋有先板庵而役之者矣。(《淥水亭雜識》)臣等謹按:功德寺木球今存。恭讀御製重修功德寺碑文指示,板庵木球之設,直襲唐時正覺禪師軼事,而傳會之洵,足袪萬世之妄惑矣。
增:《御製重修功德寺碑記》:道海淀,經青龍橋折而西,距玉泉山麓不盡於二里,有遺剎一區。重門三塗不可識已。延睇香積頹垣離立艿荄間,訊諸土人,曰是功德寺也。考《元史》文宗天曆二年,建大承天護聖寺。而都穆《南濠集》稱,功德寺舊名護聖寺。蔣葵《長安客話》載,寺修於明宣德初,及嘉靖中,車駕駐此,見廊廡金剛像獰甚心悸,因坐僧宮殿僣踰罪,撤去之,寺竟廢,盭怪哉!有明,閹焰滋熾,若瑾、振輩橫作罔禁,顧猶毀茲寺,使勝國名跡就湮,於意何居?爰詔將作茲寺,久着圖志,且當靜明園蹕途,乃者歲庚寅,為朕六袠慶辰,越辛卯,恭遇聖母皇太后八旬萬壽聖節,宜加厘飭,用迓鴻禧。其出內帑,繕而復之,暨所司以落成告,則材致工完,自層闉周阿登登戢戢以逮,旛楔鍾魚靡弗嚴淨具足。夫其背倚嶔岑栴檀蔚森迦陵囀梵六時送音,非功德之林耶?面俯湖堧神瀵奫潫耨池分罫條衣水田,非功德之泉耶?然而朕之記之,詎惟在是,貝夾嘗言,以茲功德無量無邊必進而讃之曰:「不可思議」。夫不可思不可議者,特從其波及一四天下一切眾生,隨分圓滿末由,舉似而為言耳。其在能仁,有建立之功,有精進之德,固無一息不心之以為願,而身之以為行。無量壽佛經所以有善思議菩薩之目,又豈容委之不關思議,輒自弛其擔荷哉。正如古帝者致巍乎煥乎之盛美,持不矜不伐之淵沖,其功德至於民,無能名,而方其食旰衣宵,常於一堂,命禮樂工虞之助吁咈都俞相與動色而交儆。凡皆起於思之精,議之熟,而後不識不知被之者,亦並忘乎思議。其為無量無邊也,以證帝釋真詮亦若是則已矣。斯尤其可記者,至虞集寺碑謂始作土功時,得古金銅事佛儀器於地中,以為先有密契。《帝京景物略》謂寺僧板庵能役木球使者,出外募金,直襲唐咸通中正覺禪師軼事,傅會其說,蓋皆誇功德,而涉思議,其義轉墮,又奚足雲。
增:乾隆三十六年《御製功德寺拈香作》:蘭若玉泉左,經過所必由。頹涼苔久見,輪奐此重修。是日逢慶落,夏雲欣布稠。梵聲出樹靜,法雨潤田優。廢徹緣羅剎(蔣葵《長安客話》云:嘉靖中,車駕駐比,見廊廡金剛像獰甚心悸,因坐僧宮殿僣踰罪,撤去,寺竟廢。迄今二百餘年,頹落日甚,幾不可考。因為靜明園蹕途所經,出內帑繕復之),荒唐說木毬(《帝京景物略》謂寺僧板庵能役木球使者,出外募金,其說荒唐,因於碑記內辨正之)。門前功德水,兜率可同不?
原:虞集《大承天護聖寺碑》:天曆二年,歲在己巳。春月,皇帝若曰:「予承宗廟之重,君臨天下,夙夜兢懼,思所以上繼祖宗,下安民庶者,不敢少置也。矧予昔在幼沖,太皇太后躬保持而導廸之,欲報之德,亦不敢少忘也。稽諸佛氏之書,孝莫重於報親,慈莫廣於及物,而吾佛之所以陰相我國家者,豈可量哉。汝太禧宗禋使裕嚕布哈,中書平章明埒棟阿,大都留守張錦嘉努,其為朕度地以作梵剎,稱聯心焉。」四月,上幸近郊,觀於玉泉之陽,謂侍臣曰:「曾岡復巘,隠隆西北。太湖之浸,汪洋渟涵。峙而東高,瓮山在焉。旁薄扶輿,固祇園之地也。」使太史視之曰:「吉秋八月晦,立隆祥總管府以領之,鑄銀為印,秩正三品。」以臣裕嚕布哈領府事,將作臣額穆爾蘇為達嚕噶齊國語,達嚕噶齊官屬之長也。臣錦嘉努為總管。上曰:「建寺而不先正其名,民將因其地而稱之。」其署題曰:「大承天護聖寺」。又曰:「寺所以嚴奉祀事,而廛氓雜居,則幾乎瀆矣。」買旁近地,得十頃有奇,皆厚直以予之,分賜從臣,俾為休沐之邸,侍祠而至,則處焉。且命其總管府臣,相大田以買之,度其歲入,以為僧食。明年,上壽尊號,改元至順。十月,上命太師臣雅克特穆爾率百官詣寺所,告諸后土之神,始命大匠治木,因命中書左丞臣薩勒迪為隆祥總管府達嚕噶齊,蓋以省臣重其事也。二年四月十六日,始作土功,治佛殿基,得古金銅之器於地中,多事佛之儀物,實有密契者。雲寺之前殿寘釋迦、然燈、彌勒、文殊、金剛並二大士之像。後殿寘五智如來之像。西殿度金書《大藏經》,皇后之所施也。東殿度墨書《大藏經》,歲庚午,上所施也。又像護法神王於西室,護世天王於東室,二閣在水中,坻東曰「圓通」,有觀音大士像,西曰「壽仁」,上所御也。曰神御殿,奉太皇太后晬容於中,日有獻,月有薦,時有享器,用金寶。曰壽禧殿,上齋宮也,諸宿衛之舍畢具。九月,上諭臣錦嘉努曰:「朕之建寺,非邀福以私朕躬也。昔者國家有佛事之建,金帛谷粟一出於國之經費受役他徒,則民與兵官府供億並緣為奸,非朕意也。今茲役也,工傭其值,物償其價,勿使有司因得以重困吾民。」臣錦嘉努預首受詔而退,鳩工以集事材木甓瓦,丹漆設色必精必良。其土宜交易得所稱,事出傭藝各奏能,施無遺巧,人樂效力,若子趨父屬。樞密、儲政兩院臣請所以領軍就役,而給錢如民,則軍士亦被惠矣。從之,凡役軍四千三百人。留守臣言,寺有行宮,天子之所齋也,嚴重不敢褻,請以所領匠將作而給錢如兩院之兵。亦從之。十月十五日,上覽而悅之,升隆祥總管府為隆祥使司,秩從二品,命太禧宗禋使臣鴻和爾布哈、臣薩勒廸、臣額穆爾蘇、大司農臣錦嘉努為之,使他官與次俱升。又作東別殿、柟木別殿、丈室、講堂、眾沙門之居會就之所、碑亭、井亭、庖湢、庫廐、門垣、橋梁,咸稱觀美。凡規制,皆圖以獻,而上親臨定焉。皇后出大慶禮賜白金,從戶部易鈔四萬錠,及割田賦之在荊襄者以資之。三年,寺大成,於是召五台山萬聖寺釋師恵印,特賜榮祿大夫、司徒,主教於寺,有勅命臣祖常、臣集、臣法洪、臣惠印,制文以刻諸碑。(《道園學古錄》)
按:明埒(唐古特語好名也)棟(硨磲也)阿(五數也),舊作明理董阿。錦嘉努,舊作金界奴。額穆爾蘇(滿洲語單層也),舊作阿麻。達嚕噶齊(蒙古語頭目也),舊作達魯花赤。薩勒廸(索倫語甲也),原作撒迪。鴻和爾(蒙古語黃色也)布哈(義見前),舊作晁火兒不花。今俱對音譯改。
原:宋褧《至順二年五月從駕觀承天護聖寺詩》:陪駕西郊外,遐觀倦未還。荷深七里泊,雲起五華山。勝境嗟來暮,官微媿不閒。憑聽歌夏諺,真擬重躋攀。(《燕石集》)
原:傅若金《游城西承天護聖寺作》:梵宮何巍巍,白日耀流藻。前楹交網樹,陰罔被靈革。宿昔構華麗,河沙施七寶。丹霞通飛閣,清颷激馳道。車馬縱橫至,虛谷漫浩浩。飛龍逝不返,令人傷懷抱。遊子愛良辰,出門各有攜。陽春發惠氣,好鳥鳴喈喈。芳花鳴曲渚,新楊發大堤。群物紛相說,斯人多所懷。飄彼陌上塵,化為水底泥。百年亮如此,不樂復奚為。(《傅與礪詩集》)
原:程敏政《自玉泉至功德寺詩》:東風幾日到郊垧,岸草汀蒲已自青。羈客乍來無暇日,野人相見亦忘形。湖當鷲嶺煙光重,路入龍潭水氣腥。聞說先皇曽駐蹕,紅雲猶繞玉泉亭。(《篁集》)
原:王守仁《夜宿功德寺詩》:水邊楊柳覆茅楹,飲馬春流上一亭,坐久遂忘歸路夕,溪雲正壓暮山青。(《王文成集》)
原:李夢陽《功德寺集唐詩》:憶昔霓旌下南苑,江亭晩色靜年芳。重門深鎖無人到,僧在翠微開竹房。(《空同集》)
原:何景明《功德寺詩》:寶地煙霞上,珠林霄漢間。宣皇留殿宇,今日共追攀。御榻臨丹壑,行宮鎖碧山。帝城看不遠,時見五雲還。(《大復山人集》)
原:薛惠《功德寺詩》:憶昨宣皇帝,端居大有年。莊嚴修佛土,功德施人天。龍彖山開闢,金銀地接連。傷心萬歲後,陵谷尚依然。(《西原集》)
原:李濓《功德寺詩》:宣廟行宮裊碧蘿,霓旌幾駐玉泉阿。三楊扈從宸恩重,十載昇平樂事多。勅寺松雲封殿閣,釣台霜水落黿鼉。白頭野老空山寂,間說曽看鳳輦過。(《嵩渚集》)
原:莫如忠《功德廢寺詩》:功德何年寺,開山紀釋曇。諸天迷宿莽,雙樹網晴嵐。徑掩花空落,壇虛鳥不參。寥寥禪誦侶,穴土自為龕。(《崇蘭館集》)
原:歐大任《功德寺詩》:宣皇游豫日,此地六龍回。忍草生馳道,慈雲護講台。蘆汀仙鷺浴,黍雪御桃閒。寂寂留春卉,僧猶望幸來。(《歐虞部集》)
原:黃鳯翔《功德寺詩》:繚繞招提路,平湖映翠嵐。煙波生道左,秋色似江南。鐘磬天香近,蒹葭雨氣含。心隨漁艇去,望望欲停驂。(《黃宗伯集》)
補:袁袞《功德寺詩》:宣皇臨御日,此地數游觀。花下停雙輦,松間拜百官。雲長依寶座,月自照瑤壇。寂寞橋陵路,惟余古木看。(《袁永之集》)
原:許有壬《護聖寺泛舟浣溪沙詞》:花露濃披桂棹香,柳風輕拂葛衣涼,放歌深入水雲鄉,荷葉杯中傾綠醑,爪皮船上載紅妝,都堂何似住溪堂。(《圭堂小藁》)
原:功德寺側皆古松,有庵曰「松林」,遊人多於此憇焉。出松林庵稍西南,至金山口,望見景皇帝陵及諸王公主墓。(《燕都遊覽志》)臣等謹按:功德寺側之松林庵今無考,明景泰陵詳見後條。
功德寺遺址 | |
---|---|
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玉泉山路功德寺1號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清 |
編號 | 4-6 |
認定時間 | 2014年8月31日 |
清末民初時,功德寺逐漸敗落。中華民國時期,該寺改為學校。釋妙舟《蒙藏佛教史》載,「現改為學校。寺內僧眾額定二十二名,移居海甸陳府太平庵。」[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寺址成為玉泉山中學的校址。21世紀初開始,寺址上為「海淀區學校後勤管理中心」,該中心的門牌號為海淀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位於玉泉山路北側。如今,功德寺的建築物已無存。
功德寺山門前原有兩隻石獸,其中一隻原留在地面上,後被遷入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2000年代,在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在功德寺寺址上進行的施工中,挖掘出埋於地下的另一隻石獸,以及功德寺山門門額(上有乾隆帝御筆所題「敕重建古剎功德寺」)、山門拱券石、乾隆帝題詩的御製碑及雕龍碑首等等,這些挖掘出來的石刻均放在寺址院落內。其中乾隆帝題詩的御製碑上,刻有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御製功德寺拈香作》:
蘭若玉泉左,經過所必由。頹涼苔久見,輪奐此重修。是日逢慶落,夏雲欣布稠。梵聲出樹靜,法雨潤田優。廢徹緣羅剎,荒唐說木毬。門前功德水,兜率可同否?
功德寺拈香作
辛卯仲夏月中澣御筆
(印章:惟精惟一)(印章:乾隆宸翰)
2015年,海淀區計劃啟動「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簡稱「兩山片區」)的園外園一期工程,位於該區域內的功德寺,未來有望恢復山門等遺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