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公立中学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簡稱北京十九中,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街道,是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學校,是海淀區第一所完全中學。該學校最早前身是創辦於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學,1952年由北京市政府正式命名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該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是北京市政府支持建設的北京市優質高中校,並接受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指導與合作。[1]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北京市培元學校
中國政法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校門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河路83號(本校)
北京市海淀區閔莊路56號(閔莊校區)
郵遞區號100089
其它名稱北京十九中
Beijing No.19 High School
bj19zx
類型公立學校
宗教背景基督教(前身之一培元學校)
隸屬北京市教委
創辦日期1916年
學區海淀學區
校長高新橋
張燕偉(閔莊校區主任)
年級十五年一貫制
(幼兒園三年制、小學六年制、中學六年制)
每班人數40
校園面積153
校訓好學 力行 知恥 至善
校歌北京十九中校歌
體育足球籃球排球
校隊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金帆交響樂團(社團)
學校網址http://www.bj19zx.cn//Domain/1
地圖

名稱沿革

編輯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的前身,可追溯至1916年由王仰之夫婦創辦的培元女子小學和1951年由政府在原海淀區第四中心小學基礎上創辦的藍靛廠中學班(不是1964年創辦的藍靛廠中學)。1924年,培元女子小學更名為培元小學。1944年,培元小學因擴建中學部而更名為培元學校。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培元學校與藍靛廠中學班合併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現有校名自1952年起使用至今。2021年,北京十九中官微發表聲明,計劃在遠期恢復原校名「培元學校」,之後不久,北京市綜素平台等部分市級系統顯示該學校名稱為「北京市培元學校」,但實際上學校至今仍在使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學」作為正式名稱,北京考試報、北京教育考試院仍稱呼該學校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辦學規模

編輯

學校現有幼兒園部、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主校(含中學部國際部和附屬幼兒園)在東校區辦學,小學部在中校區辦學。另外,十九中在海淀區閔莊路南側還設有西校區也就是閔莊校區(原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後被清華育才實驗學校租用,但北京市政府批准將四十五中併入十九中。2020年法院對有關財產強制執行,使得該校區改歸十九中管轄),該校區在北京市師達中學的東側,十九中對閔莊校區也派出過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

校園

編輯

東校區校園占地153畝,該校園共有三棟教學樓、兩棟綜合功能樓(一棟為食堂和禮堂,另一棟為實驗室區域和校史館、心理館)、一棟體育館(排球場,也可滿足其他需要)、一棟平房群(體育器材存放處等)、一個大型操場(含跑道、大型足球場、看台、多處籃球場、一處羽毛球場,另外還有多處單雙槓等體育設施)。 中校區校園共有一棟教學樓、一棟食堂平房、一棟體育設施存放館、一座操場(含跑道、幾處籃球場,另外還有幾處單雙槓等體育設施)。

主要建築

編輯

東校區

編輯
  • 培元樓正對學校大門,又稱初中樓,是一棟現代化教學樓。其1層為辦公室,2-5層為初一與初二年級的教學班及教師辦公室,4、5層也有信息學教室,2、3層有會議中心。
  • 育英樓在培元樓的北邊,又稱高中樓,也是一棟現代化教學樓。其1-5層均為高一與高二年級的教學班及教師辦公室,同時也內置圖書館(一樓)、小禮堂。
  • 綜合樓在培元樓的東邊,共有10樓。其1-5層自2022年起作為高一年級(僅一部分)與高三年級的教學班及教師辦公室,而6樓及以上為學校的行政辦公室和國際部。
  • 另一棟綜合樓在培元樓的西邊,共有3-4樓,地下有1樓。內含學校大禮堂和食堂以及體育館、音樂和舞蹈教室。

學校歷史

編輯

基督教堂海淀堂時期(1916年-1952年)

編輯

1915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部分師生捐資在現今北京市海淀區範圍內建立福音堂(海淀堂),作為基督教堂組織。

1916年,王仰之夫婦說服教堂牧師,在海淀堂建立培元女子小學,是海淀區內第一所女子小學。校名取自孫中山先生「培養中華民族之元氣」的言論。

1924年,祁國棟在教會的邀請下,加入培元女子小學,主持學校的建設工作,將學校遷至以教會募捐所得購買軍機處陳姓的「喜花園」,並擴建為男女合校小學。

1925年,因經費不足,學校停辦。1927年,學校恢復辦學。

1928年,學校建立董事會。在此期間,學校校址遷至泄水湖院。

1931年,學校發展成完全小學。同時學校擴建教師和大禮堂,增加了學生容納人數。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培元學校學生憤怒聲討日軍侵略行徑,還舉行了一系列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前後,學校(教堂)容納不少難民避難。為了躲避日軍搜查,祁國棟向時任燕京大學校長求助,在學校門口臨時掛上了美國國旗

1942年7月23日,正值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以「共產黨嫌疑」為由,逮捕培元學校校長祁國棟及其親屬等多人。後來,在社會各界近兩百人簽名呼籲下,祁國棟及其親屬等人被保釋、釋放。

祁國棟出獄後,通過基督教會和其朋友,為培元學校擴建進一步籌集資金。

1944年9月,祁國棟利用資金,創辦海淀區第一所私立中學——培元學校中學部。聘請清華大學、燕京大學部分人負責教育工作,校訓被確定為「勤、朴、忠、實」。

1946年,培元學校因經費困難,與燕京大學附屬中學臨時合併。1947年,在校長努力下,培元學校恢復辦學。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培元學校部分師生參加迎接解放軍入城活動。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培元學校部分師生到天安門附近參加開國大典。

1952年,為落實中央人民政府關於學校私轉公的政策,原培元學校被分拆。原培元學校中學部與藍靛廠中學班合併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而原小學部仍在泄水湖繼續辦學,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泄水湖小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陳伯達曾來到泄水湖小學視察。

1984年冬天,因基督教堂海淀堂重新恢復運作,泄水湖小學整體遷出泄水湖,併入北京市海淀區彩和坊小學

2003年,為配合中關村西區建設,海淀堂瀉水湖舊址被拆除,培元學校及泄水湖小學原校址自此以後徹底不見蹤影。

2014年,彩和坊小學併入北京市八一學校

藍靛廠中學班時期(1951年-1952年)

編輯

1951年,為解決藍靛廠地區子女上學問題,在原海淀區第四中心小學基礎上,創立藍靛廠中學班。校址在立馬關帝廟。該學校創辦初期,環境惡劣。是解放後海淀區第一個公立中學班。辦學初期,學校招生人數爆滿。政府決定讓高雲負責學校事務。

在辦學期間,高雲全力以赴投身於新學校建設。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時期(1952年-)

編輯
 
中校區(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附屬實驗小學)
 
閔莊路校區(原四十五中)

1952年,北京市培元學校中學部和藍靛廠中學班合併成立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選址在萬泉河梁家花園,寧澤任校長,高雲任教導主任,而祁國棟因病離開學校領導層。

在1952年至1953年期間,基督教堂海淀堂和立馬關帝廟同時掛有「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的招牌,處於一校兩地過度辦學階段直至1953年。

1953年4月,學校先後在梁家花園建起了教學樓、辦公樓、職工宿舍,1954年又建成了學校大禮堂、學生宿舍、實驗室、圖書館,占地75畝,建築面積總共9300平方米。辦學初期,學校可以容納1200多名學生。十九中開始正式遷移至新校址辦學。

1956年,十九中建立民進支部。

1961年,學校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重點中學。

1966年,文革爆發,學校停課,在工作組領導下,教師工作組進行大字報撰寫活動,還不時遭受批鬥。十九中教學質量自此以後一直到80年代嚴重退步。

1968年,十九中廣大師生被捲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先後幾批被分配到黑龍江、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地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69年,學校奉上級要求學校複課鬧「革命」的指示,將學生請回學校上課。

1974年,國務院科教組、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開門辦學的通知》,學校奉命進一步複課,引導師生學習毛主席的指示。並且組織師生到附近的工廠學工,還在校內的北樓聯合建立了無線電元件廠,與此同時在山後長河旁邊的永豐公社亮甲店大隊開辦學農基地。學校當時還增加了軍訓頻次。

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不久,在學校老革命幹部安豐鈞領導下,學校教師隊伍撥亂反正,逐漸恢復正常的教育秩序。

1984年,學校進行了一輪大規模改造,重建或新建了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田徑場、手球場,更換了一系列設備,並對校園環境進行大規模整修。學校就恢復辦學事宜進行了大規模討論。

1984年,十九中中與海淀體校合作創建了手球隊,學校逐漸形成特色辦學體系。

1985年,學校為了培養特色藝術人才,提升教學質量,開辦了音樂和美術特長班。

1988年,學校在音樂加強班基礎上新辦「廣播少年民族樂團」,後更名為「金帆廣播少年民族樂團」。該樂團在北京市中小學藝術節上連創佳績,還經常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

1991年,學校被教育部等部門授予「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實驗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北京市「教育系統對外參觀窗口校」、「接受外國學生資格學校」等稱號。

1993年,學校進行又一輪大規模改造,新建教學樓、大操場、看台、食堂、公寓。同時又更換了一批教學設施。

2000年,學校在北京市率先開設「筆記本網絡教學實驗班」,培養計算機領域人才。

2003年,學校再次進行大規模改造

2004年,經海淀區教委批准,陽春光華新建學校被劃歸至十九中,作為中校區,後用於十九中初三及小學部辦學。

2005年7月,經海淀區教委批准,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併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作為西校區也就是閔莊校區。然而,原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校區在當時已被清華育才實驗學校租用。十九中當時批准其繼續租用直至2021年。原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成立於1952年,曾經歷過文革的浩劫,也曾經歷過1998年的改擴建。

2010年,海淀區教委認定該學校為「海淀區區級示範高中示範校」,為首批學校之一。

2011年左右,「學校先後榮獲「北京市國家級高中特色發展試驗項目學校」、「海淀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海淀區通用技術實驗基地校」、「北京市健康促進校」、「北京市節水型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5年,經北京市教委批准,學校被評為「北京市優質高中」。

2016年,經北京市教委批准,授予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百年學校」稱號。同年5月8日,學校舉行百年校慶,學校師生、老校友、創始校長後代等多人參加活動。

2019年,學校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遞交訴訟函,要求清華育才實驗學校立即從原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校區騰退。4月17日,法院同意請求。同年起清華育才實驗學校開始停止招生。[2]

2020年,十九中在學校增設幼兒園部,招收幼兒。

2021年,十九中在中校區復辦小學部。同年學校還與中國政法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掛「中國政法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稱號。同年8月,隨最後一批學生畢業,清華育才實驗學校正式停止辦學,原北京市第四十五中學校區正式被十九中接管,並且閒置至2022年,之後又改造直至2023年9月。

2023年9月,北京十九中閔莊校區正式開始招生,與北京十九中共用師資。

校址變遷

編輯

(待補充)

校服

編輯

(待補充)

校名

編輯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目前使用的校名題字是由歐陽中石所書寫的。在北京十九中本校區南門、閔莊校區門口均有懸掛。

校長變遷

編輯
  • 王仰之 1916年—1924年
  • 祁國棟 1924年—1952年
  • 寧澤 1952年—1956年
  • 彭慶遐 1956年—1971年
  • 安豐鈞 1971年—1978年
  • 陳綏林 1978年—1980年
  • 韓爍 1981年—1984年
  • 趙武秀 1984年—1992年
  • 李江洲 1992年—2008年
  • 余曉靈 2008年—2016年
  • 高新橋 2016年至今

知名校友

編輯

友好學校

編輯

內地院校

編輯
  • 北京市延慶區第五中學
  • 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中學
  •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新惠二中[3]

港澳台院校

編輯

國際院校

編輯

評價與反響

編輯

1955年,光明日報發表文章《一所為工農服務的完全中學》,高度評價19中。次年,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也賦予學校高度評價。 1957年,人民日報報道十九中同學李瑞東發明製作新型收音機的消息。李瑞東製作的收音機曾一度受到郭沫若的讚揚。其製作的收音機還曾被贈送至蘇聯等國。 (待補充)

注釋

編輯
  1. ^ 因中國大陸涉台用語政策影響,十九中官方微信公眾號稱該學校為「台灣嘉義高級中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官方网站. 北京市: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202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8) (中文). 
  2.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与北京市清华育才实验学校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天眼查. 
  3. ^ 十九•动态|从学习视角“HUA”教学-我校教科研年会顺利开展.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2). 
  4. ^ 黨政辦. 十九•新闻|重启线下交流 开启友谊新篇章.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2). 
  5. ^ 十九•新闻|海峡两岸姐妹情——台湾嘉义高级中学师生到我校交流访问.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2). 
  6. ^ 【19资讯】台湾内坜高中师生来访我校.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7. ^ 黨政辦. 十九•新闻 | 欢迎俄罗斯71中师生来访.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8. ^ 十九•新闻|与世界对话,愿友谊长存——— 记德国友好学校黎丽布朗中学师生来访我校.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