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拉多塞隕石坑
厄拉多塞月坑(拉丁文:Eratosthenes)是一座位於風暴洋東部暑灣中的撞擊坑,直徑59公里,深約3.4公里[2][3]。它是一座相對年輕、保存完好的隕石坑,雖然已沒有了明亮的輻射紋。月球地質年代上將此類環形山產生的時期,以它的名字稱呼為愛拉托遜紀[4]。但據認為該隕石坑本身約形成於32億年前,而並非處於愛拉托遜紀所定義的開始端[1]。
厄拉多塞 | |
---|---|
坐標 | 14°28′N 11°19′W / 14.47°N 11.32°W |
直徑 | 59 公里 |
深度 | 3.6 公里 |
余經 | 日出時12° |
命名來源 | 埃拉托斯特尼 |
命名
編輯厄拉多塞月坑是1651年喬瓦尼·里喬利以昔蘭尼的厄拉多塞,一位曾以測量地球的周長及與月亮和太陽間距離而聞名的古希臘傑出天文學家之名命名[5][6],1935年它與其他許多傳統月名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認定[7]。
以前,其他月球製圖師曾對它的稱呼:1645年米希爾·范·朗格倫為其取名為「哈羅」(Haro)[8][9];1647年約翰·赫維留則賦予它一個地球地名,意大利武爾卡諾火山島的拉丁名-「武爾卡尼亞島」(Vulcania Insula)[10][11]。
位置
編輯厄拉多塞月坑的中心坐標為北緯14.47°、西經11.32°(14°28′N 11°19′W / 14.47°N 11.32°W)[7],位於風暴洋東側的暑灣北端。它的北壁構成了雨海東南方亞平寧山脈的西端。西南方80公里和220公里處,分別是「幽靈月坑」斯塔迪烏斯隕石坑和年青明亮的哥白尼環形山。厄拉多塞坑和斯塔迪烏斯坑之間的延伸區高度達到1.5公里[2]。
描述
編輯厄拉多塞月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年輕隕石坑,形狀清晰完整。略呈波輪狀輪廓(西側比東側更明顯)的坡壁上有許多明顯的台地結構,有些類似波浪狀[12]。坑底大致平坦,帶有很多小的不規則地塊和中央丘。西北部幾座山峰的排列形似「Λ」字符。厄拉多塞月坑底部沒有大型隕石坑、裂縫和熔岩覆蓋,但有明顯的已凝固撞擊熔化物[12]。
厄拉多塞月坑直徑約60公里,內側斜坡寬約15公里。坡壁較周圍地形高出0.8-2公里(最高-西北側),而坑底較周圍地形深1.8公里,因此,坡壁與坑底實際落差為2.6-3.8公里[2](平均3.4公里[3]),中央峰海撥高度約1.1公里[2]。
厄拉多塞月坑周圍環繞着眾多小型次生坑,其中很多構成了鏈坑,它們的出現掩蓋了厄拉多塞月坑的輻射紋,只有在位於雨海中的月坑西北側,沿它的次生鏈坑顯示出一束幾乎看不見的光束[1]。在厄拉多塞月坑中看到的濺射物痕跡,是來自遍布在該區域中的哥白尼環形山的次生坑[1][13]。
觀察
編輯醒目完整的厄拉多塞月坑是眾多業餘觀測者感興趣的隕石坑,它的輪廓細節在新月或滿月後臨近晨昏圈的8-9天內最清楚。在滿月時,它幾乎看不見(部分原因是被附近哥白尼環形山的輻射紋所遮敝)[12][14]。這二座隕坑清楚地展示了它們之間的不同:年青的-明亮,年老的-暗淡。他們的例子也清楚地表明,在隕石坑受到破壞前,輻射紋就可能會消失,其他方面兩者都非常相似,月球地質史上二個典型的時期都是以它們的名字命名。
1851年什羅普郡天文學家亨利·布朗特(Henry Blunt)依據在什魯斯伯里家中使用反射望遠鏡所做的觀察以及同年倫敦大展覽中的展示,製作了一座展現厄拉多塞月坑的月表模型。
1910年-1920年間,威廉·亨利·皮克林注意到月坑中有一塊每天(月球日)均規則變化的暗斑。他先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詳細介紹這一觀察詳情,並推測這些似乎在表面移動的暗斑,可能暗示着一種小獸群的生命形式。他的這種想法大大提高了皮克林的知名度[14][15][16][17]。
衛星隕石坑
編輯按照慣例,最靠近厄拉多塞月坑的衛星隕坑在月表地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衛星坑的中心點旁邊[7]。
備註
編輯- ^ 1.0 1.1 1.2 1.3 Wilhelms D. Chapter 12. Eratosthenian System (PDF).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1987: 249–250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4).
- ^ 2.0 2.1 2.2 2.3 According to the laser altimeter on the satellit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gram JM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0 3.1 Westfall J.E. Digitized Lunar Crater Depths - Westfall (2000) Appendix.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74 [2016-03-19]. ISBN 0521590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7).
- ^ Tanaka K.L., Hartmann W.K. Chapter 15 – The Planetary Time Scale.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F. M. Gradstein, J. G. Ogg, M. D. Schmitz, G. M. Ogg (Elsevier Science Limited). 2012: 275–298. ISBN 978-0-444-59425-9. doi:10.1016/B978-0-444-59425-9.00015-9.
- ^ Map of the Moon, made by Giovanni Francesco Grimaldi and Richcholi (1651)
-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2. Bibcode:2003mnm..book.....W. ISBN 9780521544146.
- ^ 7.0 7.1 7.2 Eratosthene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8 [2015-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4).
- ^ Map of the Moon, composed of Michael Van Langree(1645)
-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91, 199. Bibcode:2003mnm..book.....W. ISBN 9780521544146.
- ^ Hevelius J. Selenographia sive Lunae descriptio. Gedani: Hünefeld. 1647: 226–227, 235 [2016-03-19]. doi:10.3931/e-rara-2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Vulcania Insula — у списку назв на с. 23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8. Bibcode:2003mnm..book.....W. ISBN 9780521544146.
- ^ 12.0 12.1 12.2 Wlasuk P. T. Observing the Moon 1.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0: 72. ISBN 978-1-852-33193-1.
- ^ Wood C. Secondary matters. 2007-04-09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 ^ 14.0 14.1 Moore, P. Moonwatch - crater Eratosthenes. Sky at Night Magazine. October 2009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 ^ Pickering, W. H. Eratosthenes I, a study for the amateur. Popular Astronomy. 1919, 27: 579–583. Bibcode:1919PA.....27..579P.
- ^ Pickering, W. H. Eratosthenes, No. 6. Popular Astronomy. 1924, 32: 392–404 [2016-03-19]. Bibcode:1924PA.....32..393P.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 ^ Moore, P. Life on the Moon?. Irish Astronomical Journal. 1955, 3 (5): 133–137 [2016-03-19]. Bibcode:1955IrAJ....3..133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外部連結
編輯- 帶表面詳細地名的區域地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厄拉多塞月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維基月球
- 分辨率為1.3米/像素的隕石坑照片,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可看到中央山丘。
- 隕石坑東部照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分辨率為0.8米/像素。
- 德魯恩斯. 厄拉多塞月坑和月球时标. 2010-10-06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4).
- 德魯恩斯. 厄拉多塞月坑中的台地. 2010-10-07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4).
- 德魯恩斯. 厄拉多塞月坑的中央峰. 2010-10-08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4).
- 丘克·沃德. 次要物质. 2007-04-09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 傑里·羅得里古斯. 月球上的哥白尼、厄拉多塞和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2011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 丘克·沃德. 黑暗之桶. 2009-04-10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 丘克·沃德. Flat out of luck. 2010-04-06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