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叔湘
中国语言学家(1904—1998)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9月23日) |
呂叔湘[注 1](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譜名鍾湘,學名湘,字叔湘,以字行[1],男,江蘇丹陽人,中國語言學家,近代漢語學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來源請求]。其堂兄為畫家呂鳳子,又與佛學家呂澂同族。
呂叔湘 | |
---|---|
字 | 叔湘 |
性別 | 男 |
出生 | 呂鍾湘 1904年12月24日 大清江蘇省丹陽縣新橋西街柴家弄 |
逝世 | 1998年4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93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別名 | 呂湘 |
職業 | 語言學家 漢語學家 教育學家 |
配偶 | 程玉振 |
父母 | 呂東如 |
親屬 | 兒子:呂敏 女兒:呂霞 |
學歷 | |
代表作
|
生平
編輯呂叔湘生於在江蘇丹陽,曾就讀於丹陽縣高等小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1922年考入國立東南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1926年畢業。畢業後曾在丹陽中學、蘇州中學擔任英語老師。
1936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在牛津大學人類學系、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修讀。
留學期間,因中國抗日戰爭開戰,在1938年歸國,回國後歷任雲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華西協合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的教授。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所研究員。1953年,成為語言所副所長。1963年至1982年,成為語言所的所長。
1956年7月,中國大辭典編纂處與新華辭書社人員偕語言研究所部分人員一同組建詞典編輯室,呂叔湘兼任該室主任和《現代漢語詞典》的編輯長。
文化大革命時,進入五七幹部學校。
1971年回到自宅,文革中保持沈默。
文革後的1978-1985年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顧問,《中國語文》雜誌主編。
1980年,中國語言學會成立,至1985年時都是該會的會長,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語言文字之卷的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4年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長年推廣普通話及倡漢字拉丁化,並積極提倡規範文法,要求普通話白話文學及非文學作品皆應合乎其所主張之標準文法。[2]
作品
編輯著作
編輯- 《中國文法要略》
- 《文言虛字》
- 《中國人學英文》
- 《語法修辭講話》
- 《漢語語法論文集》
-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 《現代漢語八百詞》
- 《近代漢語指代詞》
- 《呂叔湘語文論集》
- 《語文常談》
翻譯作品
編輯- 《文明與野蠻》
- 《伊坦·弗洛美》
榮譽
編輯獎項
編輯1983年5月拿出多年積蓄的6萬元,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金的基金。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其中「叔」常被誤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