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衛拉特語
土爾扈特衛拉特語是衛拉特語一種方言,分布在新疆、蒙古西部和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東部(在當地是書面卡爾梅克語的基礎[3]:229),因此它的使用者是所有衛拉特語方言中最多的。[4]:398它也比中國任何其他衛拉特語方言有更多的研究。[5]
土爾扈特衛拉特語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蒙古、俄羅斯 |
區域 | 新疆、科布多省、卡爾梅克共和國東部 |
母語使用人數 | 27.1萬,包括俄羅斯所有卡爾梅克人(1987–2002)[1]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Glottolog | torg1245 [2] |
分布
編輯土爾扈特方言分布在俄羅斯東卡爾梅克、[6]:148蒙古科布多省布爾干縣[7]:3和中國新疆自治區西北3個互相分離的地區。[6]:141Sečenbaγatur等給出了一張詳盡的新疆衛拉特(許多時候是土爾扈特)話使用地點表,同樣包含新疆西北一些地區:塔城地區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自治州、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額敏縣等縣和烏蘇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庫里雅縣、特克斯縣和尼勒克縣;阿勒泰地區、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自治區和新疆首府烏魯木齊。[8]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分布可以和土爾扈特部落的歷史相互印證,one of the four crucial members of the clan federation 「四衛拉特」。[9]:210
語法
編輯音系
編輯土爾扈特方言的元音音素有/a, o, u/和/e, i, ɵ, y, æ/,[10]還可能有元音長度的對立。[11]當出現在一個詞的第一個音節中時,這些元音會決定元音和諧的類型,如書寫蒙古語talbiγun、喀爾喀蒙古語⟨talbiun⟩,但土爾扈特[tælbyː]「廣」。然而/i/、/iː/和/æː/若不在首音節會是不固定的。/oː/、/ɵː/和/eː/永不出現在第一個音節以外的地方。[12] 輔音系統有/m, n, nʲ, ŋ, b, t, d, k g ts, tʃ, dʒ, s, z, ʃ, x, l, lʲ, r, j/。[13]
名詞化系統
編輯大多數複數形式同共同蒙古語,-mu:d同一般衛拉特語,[14]但-sud[15]:412-413看上去有點奇怪。格系統同標準衛拉特語與缺少向格且保持老共格的共同蒙古語不同,更保守。賓格一直都是-g,而不是-i,與中古蒙古語和內蒙古方言不同、和喀爾喀蒙古語相同。[16]反身所有格保持-n,即-aan。[17]
代詞形式與喀爾喀蒙古語差別不顯著。人稱代詞詞幹是nam-~nan-,緊鄰標準蒙古語第一人稱複數同樣有個ma-的變體,名詞化後是madan、madnu:s(均名詞化);第三人稱賓格單數非常獨特,是基於規則詞幹yy/n-(近指,遠指是tyy/n-),因而變形為yyg,比較書面蒙古語⟨egün-i⟩、標準喀爾喀⟨üünijg⟩。[18]:70-72
動詞化系統
編輯老派的-su:~-s在衛拉特語中保持,而新派的-ja(至少在新疆土爾扈特話中存在)傾向於指示複數主語。[18]:75如其他所有衛拉特語方言,動副詞-xla:[4]:422相當普遍。如阿拉善方言以外的所有衛拉特方言, 助詞和限定動詞後綴可因第一第二人稱和數而屈折;在現在時,這些詞形變化後加語氣助詞。[4]:423-424另外,敬體的形式在不能清楚界定的程度上更接近蒙古語形式。
參考
編輯- ^ Oirat於《民族語》的鏈接(第16版,2009年)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Torgut.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Bläsing 2003
- ^ 4.0 4.1 4.2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 ^ Bulaγ-a 2005: 11ff.
- ^ 6.0 6.1 Svantesson et al. 2005
- ^ Coloo 1988
- ^ Sečenbaγatur等 2005: 397。Sečenbaγatur等討論了中國衛拉特話的分布,但盲從Svantesson et al. 2005: 148,擅自認為新疆衛拉特話其實屬於土爾扈特話。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187-188同樣指出,新疆衛拉特話比中國其他衛拉特話受標準蒙古語的影響更小。上面給出的文章中假定「Qaranusu」代表的縣或城(蒙古語「siyen qota」)是烏蘇市的蒙古語名稱。
- ^ Bläsing 2003: 229, Birtalan 2003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399,但我們用/o/和/u/而不是能和Bulaγ-a 2005: 27的觀察對應的/ɔ/和/ʊ/,因為他仍在書寫上使用/ɔ/和/ʊ/。記號/o/和/u/與Svantesson et al. 2005: 149, 179的契合度更高
- ^ 這一分析遵從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Svantesson et al. 2005則聲稱元音在非首音節有音位和非音位之分。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405-408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408。Bulaγ-a 2005: 48-51也給出了/p/和/ɢ/, 但她沒有給出/p/的任何證據;來自Coloo 1988: 71, 373的證據支持ɢ在4衛拉特和一些其它變體中是獨立音位,但沒有顯示在土爾扈特話中(蒙古口語)。另外,發聲態是否有決定性區別是不明確的;甚至可能如Svantesson et al. 2005: 149所推測的那樣,實際上是送氣。
- ^ cp. Coloo 1965: 74, Birtalan 2003: 216
- ^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慣例是只給出後綴的一種形態,因為眾所周知,幾乎所有後綴都受元音和諧支配。
- ^ Birtalan 2003: 217,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413
- ^ Birtalan 2003: 217, Sečenbaγatur et al. 2005: 414
- ^ 18.0 18.1 Bulaγ-a 2005
閱讀更多
編輯- Birtalan, Ágnes (2003): Oirat. In: Janhunen 2003: 210-228.
- Bläsing, Uwe (2003): Kalmuck. In: Janhunen 2003: 229-247.
- Bulaγ-a (2005): Oyirad ayalγu-yin sudulul. Ürümči: Sinǰiyang-un arad-un keblel-ün qoriy-a.
- Coloo, Ž. (1965): Zahčny aman ajalguu. Ulaanbaatar: ŠUA.
- Coloo, Ž. (1988): BNMAU dah』 mongol helnij nutgijn ajalguuny tol』 bichig: ojrd ajalguu. Ulaanbaatar: ŠUA.
- 楊虎嫩 (ed.) (2003): The Mongol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 Sečenbaγatur, Qasgerel, Tuyaγ-a, B. ǰirannige, U Ying ǰe (2005): Mongγul kelen-ü nutuγ-un ayalγun-u sinǰilel-ün uduridqal. Kökeqota: Öbür mongγul-un arad-un keblel-ün qoriy-a.
- Svantesson, Jan-Olof, Anna Tsendina, Anastasia Karlsson, Vivan Franzén (2005): The Phonology of Mongoli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