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一季(法語:Une Saison en Enfer,英語:A Season in Hell)是法國詩人阿爾蒂爾·蘭波於1873年出版的散文詩集。這是蘭波唯一一部自己出版的詩集。在《地獄一季》中,作者憑藉語言的摹仿力深入剖析了一種處於極度精神危機中的個人心態,包括自己的無辜感和負罪感、壓抑和屈服、反抗和懲罰、希望詩歌的和諧統一和現實中無法達到和諧的苦惱,[1]並將這種心態置於社會危機的歷史背景上進行了考察。對後世詩人和藝術家,例如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有着深遠影響。[2]

地獄一季封面

寫作與出版 編輯

1872年9月蘭波第一次訪問倫敦,從苦艾酒的愛好者轉變成了鴉片吸食者,沉迷於琴酒啤酒。根據傳記作家格拉漢姆·羅伯的說法,這解釋了為什麼蘭波後來的詩歌晦澀難懂[3]。1873年5月,蘭波居住在靠近法國-比利時邊境的羅什的自家農場[4]:p.1。寫作由「散文體的小故事」組成的《異教之書》,一般認為這就是《地獄一季》的雛形。

在接下來的幾周中,蘭波和魏爾倫在比利時和倫敦旅行。兩人從1872年春天起成為同性情侶,但時常發生爭吵[5]。魏爾倫沉迷於酗酒,有自殺傾向。1873年7月,當蘭波宣稱自己要離開魏爾倫時,魏爾倫對蘭波開了兩槍,一槍擊中了蘭波。經歷了其後的暴力威脅,魏爾倫被捕,判處兩年苦役。兩人分開之後,蘭波回到了羅什,完成了並出版了《地獄一季》。

內容與形式 編輯

《地獄一季》由鬆散的長短不一的九部分組成,各部分風格和晦澀程度不同,不過比起發現的早期手稿,已經是精心編輯和重訂過的版本了[6]

  • 《序詩》乃全詩完成後補寫,以「過去,如果我記得不錯」開頭,概述了敘述者這幾年走過的道路,並將之後的部分介紹為被打下地獄的人手記中的幾頁。
  • 《壞血統》(Mauvais sang)描繪敘述者的高盧血統,為了找到這個世界上自己的一席之地,他計劃遠走他方,到原始民族中生活,但卻沒有動身,痛苦不堪。在壞血統的後半部分中,敘述者又成為了黑人,準備加入白人登陸帶來的新秩序。最後敘述者處於社會秩序之外,對其價值也無所知[7]
  • 《地獄之夜》(Nuit de l'enfer)原名《假皈依》突出敘述者的死亡時刻和進入地獄,給人以混亂和絕望的印象。
  • 《譫妄I: 瘋狂的童貞女 - 下地獄的丈夫》(Délires I : Vierge folle – L'Époux infernal)這部分的敘述最為線性易懂,講述了童貞女(多數評論家認為指魏爾倫)的故事,她被他的「下地獄的丈夫」(蘭波)所奴役,他用虛假的承諾引誘了她的愛。
  • 《譫妄II:言語鍊金術》(Délires II : Alchimie du verbe)敘述者逐步深入地解釋自己對詩歌創作的錯誤希望和破碎夢想。首先是擺脫當時詩的俗套,創造不受約束的世界;繼而發現了母音的色彩;之後提到他的《通靈者書信》,最終他不再求注意瘋狂和神秘主義,整個努力都失敗了。[6]
  • 《不可能》(L'impossible)–敘述者理解到東方是真正的家園所在,但逃避西方生活的要求和誘惑卻非難事。
  • 《閃光》(L'éclair)勞動給生活帶來意義,但勞動過於艱苦沉重,進展緩慢,敘述者決定逃避到夢幻中去,懷念童年的神秘主義,於是一切宣告失敗,通向幸福的道路並不存在。其語氣是聽天由命和宿命論的。
  • 《清晨》(Matin)敘述者聲稱「完成了我對我的地獄的描述」,「甚至不能再說話」,他面臨着光明的前景,但僅僅是前景,現實中沒有變化[7]:pp.22-23
  • 《告別》(Adieu)本節暗指季節的變化,從秋天到春天。 通過地獄之旅,敘述者似乎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聲稱他「現在能夠在一個身體和一個靈魂中擁有真理」。

最終,《地獄一季》中的失敗並非是絕望,並非是把自己關在地獄,而是迎接黎明,擁抱真理。[8]

出版與反響 編輯

蘭波編定《地獄一季》後,將其交由布魯塞爾一家印刷廠印刷五百本。10月前往布魯塞爾拿到六本樣書,還曾寄給魏爾倫一冊。但蘭波並未付清全部印刷費用,書也就此滯留在倉庫中。然而,由於他和魏爾倫的事件,這本詩集受到了消極的批評,蘭波自己也被巴黎文藝圈所摒棄。憤怒的蘭波燒毀了自己的手稿,所以現在只能看到幾頁布滿了刪改痕跡的草稿[7]:pp.6-7。之後蘭波完成了更為晦澀難懂,評論家眾說紛紜的《彩畫集》(或稱《天啟集》)。直到1901年,比利時藏書家萊昂·洛索才在印刷廠發現這批《地獄一季》,於1914年他公布了自己的發現[7]:pp.1-3

翻譯與解釋 編輯

在瑞士一次長時間療養中,澤爾達·菲茨傑拉德通過自學的法語翻譯了《地獄一季》。亨利·米勒在1960年代,在將蘭波引入美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9]他出版了這本書的英文譯本,並寫了一篇有關蘭波和地獄一季的論文《刺客的時代》[10],譯本由詹姆斯·勞克林的New Directions出版,該出版社也是蘭波的《照明》(Illuminations) 的第一家美國出版商。

1966年華萊士·福利翻譯了《蘭波作品全集與書信選》[11]華萊士·福利在1966年芝加哥大學出版的譯本的簡介中寫道,這部「複雜」和「麻煩」文本最終指出:「詩歌是種能改變和更新生活的方法,是生命過程中一個可能的階段。在人的命運範圍內,詩人的語言能夠表達他的存在,儘管無法創造它。」[11]

伯納德·馬修將《地獄一季》描述為「一首非常神秘的詩」,以及「詩人與他的『另一個自我』之間的近乎歇斯底里的精彩爭吵。」[4]: p.1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敘述有兩種聲音在起作用:「代表具有精神分裂症人格的蘭波的兩個獨立部分——作為先知/詩人的『我』和作為極其頑固的寡婦的『我』,一個農民的兒子。一個聲音瘋狂地愛上了光明和童年的奇蹟,另一個聲音則認為所有這些文學惡作劇相當可惡和「愚蠢」。[4]:pp.1-2。他認為:「《地獄一季》的問題在於它只指向一個方向:它的去向就是它的來源。它最主要的令人沮喪的根源,就像每一首重要的詩一樣,是意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現實』強加給我們的既定限制。」[4]:p. 2

《地獄一季》有王道乾、王以培、葛雷和梁棟等多個中文譯本。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英倫. 外国名作家传-兰波.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0: 341-347. 
  2. ^ 阿爾蒂爾·蘭波; 馬爾加萊特·達維斯. 兰波的《地狱一季》. 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04: 72. ISBN 7-5360-4295-7. 
  3. ^ Graham Robb. Rimbaud. Picador. 2000: 201. ISBN 0-330-48803-1. 
  4. ^ 4.0 4.1 4.2 4.3 Bertrand Mathieu. "Introduction" in Rimbaud, Arthur, A Season in Hell & Illuminations. Rochester, New York: BOA Editions. 1991. 
  5. ^ Bonnefoy, Yves: Rimbaud par lui-meme, Paris 1961, Éditions du Seuil
  6. ^ 6.0 6.1 Arthur Rimbaud. Une Saison en Enfer/Eine Zeit in der Hölle afterword by W. Dürrson. Reclam. 1970: 105-106. 
  7. ^ 7.0 7.1 7.2 7.3 阿爾蒂爾·蘭波; 王道乾. 地狱一季. 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04: 7-12. ISBN 7-5360-4295-7. 
  8. ^ 李建英. 兰波.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9. ^ A Season in Hell. BookRix. [2021-08-26]. ISBN 97837368192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6). 
  10. ^ Henry Miller. The Time of the Assassins: A Study of Rimbaud. New Directions. 1962. ISBN 978-0811201155. 
  11. ^ 11.0 11.1 Wallace Fowlie. Rimbaud: Complete Works, Selected Letter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6. ISBN 978-0226719733. 

外在鏈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