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陵

中國紹興的墓地

宋六陵,或稱南宋六陵,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富盛鎮南宋六座帝王陵墓(另外包含一座宋徽宗的陵墓)。原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

宋六陵
前方叢林內為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南宋
編號7-0575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七座帝王陵墓分別是:

修建

編輯

紹興元年 (1131年),元祐太后孟氏去世,宋高宗遵其遺詔將太后的梓宮暫時安置在紹興縣上皇村,名為「攢宮」。紹興和議簽訂後 (1141年),根據和議要求,金國歸還宋徽宗趙佶的靈柩以及高宗生母韋太后。徽宗靈柩被暫置於孟后陵附近。以後,南宋皇帝駕崩都淺葬於此,為的是有朝一日收復中原,到時將諸帝遺骨遷往鞏義皇陵。此外,宋六陵還有一大批大臣、后妃、宗室的墓葬,和七座帝王墓一起,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陵墓群。

破壞

編輯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 (1285年) 九月,楊璉真珈和允澤率部眾到宋六陵,陵使羅銑竭力相爭,不讓開陵,允澤拔刀相逼,羅銑無奈大哭而去。楊璉真珈盜寧宗、理宗、楊后等陵。他們將棺中寶物盡數取走,又把理宗的屍體倒懸,瀝取注入腹中的水銀。又接着盜掘徽宗、高宗、孝宗、光宗諸陵共計達一百一十一處,掠去隨葬的金銀珠寶。

其中,徽宗陵的「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鏽管」,高宗陵的「真珠戲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齒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雲琴」、「金獵晴」,度宗陵的「玉色藤絲盤」、「魚景瓊扇柄」等物最為名貴。

紹興人唐珏,三十二歲,變賣家產,備辦酒席,邀約鄉里提議收埋先帝遺骨,用拾取荒郊獸骨放置塋地,以假亂真。理宗趙昀的顱骨特大,未敢更易。[2]

唐珏收取帝、后骨骸後七天,楊璉真珈命人將宋理宗顱骨鑲銀塗漆,製成骷髏碗。將布散於墳地的骨殖收集於臨安故宮中,上築高十三丈的白塔壓之,名曰「鎮本」,《南寧雜事詩》有云:「故宮忽見舊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領訪魚影香骨案,更從何處哭帝陵。」 後來,此塔已在元朝時毀於雷火,「火燃三日而止」。[3]

文化大革命前,每一叢松樹下面的皇陵都有一個小土堆墳包,並且有個標誌,文革期間所有的土堆都扒平了,當時紹興師範學校還挖了兩口井,在挖井的時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用青磚交錯砌建而成,保存還相當完整[4]。此外,部分皇陵墓碑等文物也遭損毀,文革結束後宋六陵殘存的地面建築幾不復存[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黃濂,《中國歷代帝王陵》,大連出版社2007年版。
  2. ^ [元]陶宗儀,《輟耕錄》,中華書局2004年版。
  3. ^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 ^ 4.0 4.1 彭洪松; 楊猛. 谁来重建南宋皇陵. 光明網. 《生活時報》. 200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4)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