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
宗璞(1928年7月26日—),原名馮鍾璞,女,北京人。祖籍河南,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1]
宗璞 | |
---|---|
出生 | 馮鍾璞 1928年7月26日 中華民國北平市 |
職業 | 小說家 |
語言 | 漢語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 漢族 |
母校 | 南開大學 清華大學 |
創作時期 | 1948年至今 |
體裁 | 小說、散文 |
代表作 | 《南渡記》 《東藏記》 |
獎項 |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2001年 《南渡記》和《東藏記》 |
配偶 | 蔡仲德 |
父母 | 父親馮友蘭 |
子女 | 1 |
宗璞是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獲獎作品為《野葫蘆引》前兩部(《南渡記》、《東藏記》)。著有《宗璞文集》四卷。
生平
編輯抗戰爆發時,她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同年在《大公報》發表處女作《A.K.C》。
1951年畢業分配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宗教事務委員會工作。1951年末調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藝報》任外國文學的編輯。1957年出版童話集《尋月集》,發表短篇小說《紅豆》(《人民文學》1957年7期)引起文壇注目,在反右鬥爭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農村。
1960年調入《世界文學》編輯部。主要撰寫散文和小說。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斷創作。1978年重新發表作品。後調人北京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說選》,散文集《丁香結》,長篇小說《南渡記》,翻譯《繆塞詩選》(合譯)、《拉帕其尼的女兒》等。所作《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散文集《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她的作品多寫知識階層,文字優雅,富於學養,含蓄蘊藉。文化大革命後的創作追求現代主義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寫,具有超現實的荒誕和象徵,比如《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受到批評界的注意。
家庭
編輯作品
編輯長篇小說
編輯- 《野葫蘆引》四部曲
- 《南渡記》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東藏記》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西征記》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北歸記》201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短篇小說
編輯- 《紅豆》1957年
- 《弦上的夢》(1978年12月《人民文學》)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 《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宗璞小說散文選》(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 《風廬的故事》1995年紫丁香叢書
- 《風廬短篇小說集》2002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散文集
編輯- 《丁香結》198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 《燕園拾痕》1994年中原農民出版社
- 《鐵簫人語》1994年布老虎叢書
- 《我愛燕園》199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 《風廬童話》1998年上海遠東出版社
- 《霞落燕園》1999年吉林攝影出版社
- 《未了的結》2000年遼寧人民出版社
- 《水仙辭》2001年名仕之旅文叢
- 《風廬散文集》2002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宗璞散文全編1951-2001》2003年北京出版社
童話
編輯- 《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 《風廬童話》1984年
傳記
編輯- 《馮友蘭——雲在青天水在瓶》2002年大象出版社
- 《舊事與新說——我的父親馮友蘭》散文集2010年新星出版社
- 《宗璞文學回憶錄》2020年廣東人民出版社
參考文獻
編輯- ^ 宗璞等获《上海文学》奖. 新華網. 2013-12-09 [201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