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場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7月29日) |
宿場(日語:宿場/しゅくば Shukuba),也稱宿驛,是舊時日本為了傳驛系統所需而於五街道及脇往還上設立的町場,相當於古代的驛站或現代的公路休息站、服務區。隨著鐵公路的發達,失去功能的宿場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少數仍保存舊貌而轉型為觀光區。以宿場為中心形成的街町稱作宿場町。
概述
編輯宿場的建設遠從奈良時代之前即已開始,近代的宿場則為關原之戰後的江戶時代,在德川家康的指示下進行系統性的規劃整建。首先由最主要的幹道東海道展開,之後擴及中山道、甲州街道等。1601年東海道上由品川到大津定出了53個宿場,即所謂的東海道五十三次。53個宿場中最後完成的是庄野宿,落成時已是1624年了。宿場的機能一直持續到明治時代,由於路上交通已轉為鐵路運輸,宿場才因而沒落或轉型。
設施
編輯宿場是為了完善傳驛系統而建造的,因此和一般村落不同,有一些特殊的設施。
- 問屋場:備有政府的驛馬和信差,以便接替與換乘。不足時會向宿場周圍稱為「助鄉」的村莊徵調。
- 本陣:專供武士、官吏宿泊的場所,常常是指定當地富有人家的宅邸做為本陣。
- 脇本陣:比本陣次一級的宿泊場所,主要也是供武士、官吏休憩之用,不過有空間時也會提供給一般旅客使用。
- 高札場:立有告示牌,傳佈幕府政令的場所。
- 旅籠: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附餐食。
- 木賃宿:也是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但不附餐食,備有炊煮設備供旅客自炊。
- 茶屋:販賣茶水、簡餐、酒等的餐飲店。
- 商店
- 木戶:設在宿場邊緣(見附付近),木戶和木戶之間(見附和見附之間)即是宿場町。
助鄉、本陣、脇本陣等因為具有提供公家勞役的義務性,而且很難從中牟利,所以幕府也會給予這些地方一些特別的恩典以為奉公的回饋,例如地租減免、食米支給、優惠借貸等,這也是幕府為了確保傳驛系統穩定持續的配套措施。
保存情況
編輯一些宿場迄今仍保有明治時期[1]的風貌,日本政府已將其列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或復元。
宿名 | 所在街道 | 所在城鎮 | 照片 |
---|---|---|---|
大內宿 | 會津西街道 | 福島縣南會津郡下鄉町 | |
海野宿 | 北國街道 | 長野縣小縣郡東部町 | |
奈良井宿 | 中山道 | 長野縣塩尻市 | |
妻籠宿 | 中山道 | 長野縣木曾郡南木曾町 | |
關宿 | 東海道 | 三重縣龜山市 | |
熊川宿 | 若狹街道 | 福井縣三方上中郡若狹町 | |
平福宿 | 因幡街道 | 兵庫縣佐用郡佐用町 | |
大原宿 | 因幡街道 | 岡山縣美作市 | |
智頭宿 | 因幡街道 | 鳥取縣八頭郡智頭町 | |
木屋瀬宿 | 長崎街道 | 福岡縣北九州市八幡西區 | |
內野宿 | 長崎街道 | 福岡縣飯塚市 | |
塩田宿 | 長崎街道 | 佐賀縣嬉野市 |
關連項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注釋
編輯- ^ 明治維新後引進磚瓦製造技術,江戶時期多為茅草屋頂建築,如大內宿;故多列為重要文化財而非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