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範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而設立。

香港荃灣 柴灣角工業區的大樓式工業廠房

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臺灣通常進駐工業園區的產業類型,都為早期較發達的產業,例如食品製造業紡織業成衣業毛料製造業家具業造紙業石化業運輸業化學製造業倉儲業等。1980年代後遂有科學園區的發展。

優勢 編輯

工業園區通常位於城市主要居住區的邊緣或外圍,通常有良好的交通通道,包括公路和鐵路。[1]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位於倫敦泰晤士河門戶區泰晤士河沿岸的大量工業區。工業園區通常位於交通設施附近,特別是在有多種交通方式相吻合的地方,包括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北美工業園區的另一個共同特徵是水塔,它有助於容納足夠的水,以滿足公園的需求和消防目的,同時也為工業園區和地點做廣告,因為通常社區的名字和標誌都被畫在了它的表面。[2]

這種通過這種類型的分區把土地擱置一邊的想法有幾個目的:

  • 通過將專用的基礎設施集中在一個劃定的區域,以降低該基礎設施的每個業務成本。這些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鐵路側線、港口、大功率電力供應(通常包括三相電力)、高端通信電纜、大容量供水、大容量燃氣管道等
  • 通過在一個地方提供集成的基礎設施來吸引新的業務。
  • 工業園區享受福利的資格
  • 將工業用途與市區區分開,以儘量減少工業用途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 根據工業區的具體需要,制定局部環境控制措施。

批評 編輯

不同的工業園區滿足這些標準的程度不同。許多小社區都建立了工業園區,園區只通往附近的高速公路,只有基礎設施和公路。公共交通選擇可能有限或根本不存在。

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園區還面臨着許多額外的困難。這包括熟練勞動力的可用性和完全不同的工業部門(例如製藥和重型工程)的聚集,這往往會給以質量為中心的工業帶來不利的結果。

變化 編輯

專門從事生物技術的工業園區稱為生物技術工業園區。也可稱為生物產業園或生態產業集群。

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和香港等城市,存在着扁平的工廠。這些典型地類似於公寓,但住房的是單個行業。分層工廠有貨運電梯和道路服務於每一層,提供通往每個工廠地段的通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Industrial park scheme 2008 Archived copy (PDF). [2009-06-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12-03). 
  2. ^ Ferebee, Johanna. New water tower to serve Brunswick-Columbus industrial parks gets design funding. PortCityDaily. 20 August 2019 [9 Octo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