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迪亞龍屬屬名Padillasaurus)是巨龍形類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化石發現於哥倫比亞早白堊世巴列姆階帕哈組英語Paja Formation模式種兼唯一種萊瓦帕迪亞龍Padillasaurus leivaensis)所知於部分單個中軸骨。最初描述成腕龍科時,曾被視為首個經過描述及命名的南美腕龍科,在這之前,該大陸上唯一已知的腕龍科材料皆非常零散且來自侏羅紀[1]然而,近期一項研究發現它是種基幹多孔椎龍類[2]

帕迪亞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巴列姆階
正模標本JACVM 0001的椎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龍類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演化支 大鼻龍類 Macronaria
演化支 巨龍形類 Titanosauriformes
屬: 帕迪亞龍屬 Padillasaurus
Carballido et al., 2015
模式種
萊瓦帕迪亞龍
Padillasaurus leivaensis

Carballido et al., 2015

發現

編輯

帕迪亞龍化石由當地農民於20世紀90年代在萊瓦鎮東北里考爾特的一個石灰岩結核中發現。確切發現地尚不清楚,但該化石所在的岩石基質中含有菊石化石,現已歸入盔形格氏菊石(Gerharditia galeatoides)及弛菊石未定種,表明其產自約1.3億年前巴列姆階晚期的中帕哈組。該化石由軀幹、骶骨及尾部椎骨組成,被認為來自同一個體,目前為該屬的正模標本,編號是JACVM 0001,包括一節後段背椎、最後兩節骶椎和前八節尾椎(人字骨缺失),其中骶椎被確定為第四及第五節椎骨。該化石由農民捐贈成為蒙基社區行動委員會(Junta de Acción Comunal de la Vereda de Monquirá)博物館的藏品。帕迪亞龍由何塞·卡巴利多(José L. Carballido)、迭戈·保羅(Diego Pol)、瑪麗·帕拉·羅格(Mary L. Parra Ruge)、聖·帕迪亞·博納(Santiago Padilla Bernal)、瑪麗亞·帕拉莫-豐塞卡(María E. Páramo-Fonseca)和費爾南多·埃塔約-塞納(Fernando Etayo-Serna)於2015年描述並命名,屬名致敬哥倫比亞萊瓦鎮古生物研究中心(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Paleontológicas)的創始人卡洛斯·伯納多·帕迪亞(Carlos Bernardo Padilla),種名取自正模標本發現地附近的萊瓦鎮。[1]作者認為,帕迪亞龍是南美白堊紀腕龍科的第一個記錄,而該時期以前的發現僅分布於北美。雖然已知侏羅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可能存在零散腕龍科殘骸,[3]但帕迪亞龍是第一個正式命名的南美腕龍科成員,也是岡瓦納古陸最新發現的腕龍科。[1]

描述

編輯

帕迪亞龍是種中型巨龍形類。由於僅發現少量遺骸,所以很難確定它的體型,但有可能長16至18米(52至59英尺)、重約10 t(9.8 long ton;11 short ton)。[4]

本屬可根據尾椎略向兩側擴張且擁有分叉側突區別於其它巨龍形類。該物種擁有典型的原始巨龍形類特徵:椎骨呈後凹形(即前端突出、後端凹陷),邊緣有大型雙凹形氣腔化突起英語Process (anatomy)連接至由數個空腔組成的椎體中空內部;神經棘在後突和椎體之間有一層額外的椎板;前段尾椎從前到後變平或輕微變凹,反之亦然;神經弓的位置相對靠前;關節面和椎體突起之間有很長的嵴;側突後向傾斜,下端突出;尾椎高度等於其寬度的一半。[1]

種系發生學

編輯

帕迪亞龍最初根據骨骼形態而歸入腕龍科。骶椎擁有空腔,但未與椎骨中空內部連接,因此沒有真正的側凹英語Skeletal pneumaticity,該特徵將其與腕龍科聯繫起來。分支系統學分析無法確定帕迪亞龍與其它屬的確切關係,但發現帕迪亞龍、阿比杜斯龍腕龍長頸巨龍基群形成多分支英語Polytomy,而雪松龍毒癮龍偶然被恢復為姐妹群。與北美白堊紀腕龍科略微前傾尾椎棘突,帕迪亞龍的尾椎棘突向後傾斜。[1]

卡巴利多等人2015年的分支圖如下:[1]

腕龍科 Brachiosauridae

帕迪亞龍 Padillasaurus

腕龍 Brachiosaurus

阿比杜斯龍 Abydosaurus

長頸巨龍 Giraffatitan

毒癮龍 Venenosaurus

雪松龍 Cedarosaurus

2017年,一項研究得出結論稱帕迪亞龍不屬於腕龍科,而是多孔椎龍類的基幹成員。[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José L. Carballido; Diego Pol; Mary L. Parra Ruge; Santiago Padilla Bernal; María E. Páramo-Fonseca; Fernando Etayo-Serna. A new Early Cretaceous brachiosaurid (Dinosauria, Neosauropoda) from northwestern Gondwana (Villa de Leyva, Colomb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5, 35 (5): e980505. doi:10.1080/02724634.2015.980505. 
  2. ^ 2.0 2.1 Philip D. Mannion; Ronan Allain; Olivier Moine. The earliest known titanosauriform 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 evolution of Brachiosauridae. PeerJ. 2017, 5: e3217. 
  3. ^ Rauhut, O. W. A brachiosaurid sauropo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Cañadón Calcáreo Formation of Chubut, Argentina. Fossil Record. 2006, 9 (2): 226–237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5). 
  4. ^ Posada-Swafford, Ángela. Científicos descubren el primer dinosaurio en suelo colombiano [Scientists discovers the first dinosaur in Colombian soil]. Scientific American. 15 September 2015 [19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