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故城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故城村。建於趙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毀於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1]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常山郡故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故城村
分類古遺址
時代漢代
編號6-12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常山郡故城遺址位於石邢公路的入口

歷史

編輯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6年),趙王把原屬於中山國的一塊土地封給了公子元(此為元氏縣名的由來)。趙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在今元氏縣故城村的位置修築城廓。西漢及以後,這裡的建置沿革由於史料記載明確而沒再出現異議。之後的漢高祖時期在此地設置了元氏縣,隨後又在這裡設置了恆山郡,縣治和郡治所在地都在今故城村。當時常山郡領有縣和侯國共25個。公元前179年劉恆即位(史稱漢文帝),當時為避「恆」字之諱,將北嶽恆山改為「常山」,同時改恆山郡為常山郡,領18縣和4個侯國。王莽篡權後,廢侯國。此後常山郡的建制變化多端,有時是侯國,有時卻又變為郡,但治所一直在元氏。到西晉初年(另一說為三國曹魏時期),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村)。從此故城只是元氏縣的治所。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曾析元氏縣置靈山縣,縣城在今元氏縣城的東城角村與西城角村之間。但是靈山縣存在時間極其短暫,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再次併入元氏縣。大業末年(約614-618年),元氏縣城從今故城村所在地遷移到今元氏縣城所在地。武德二年(619年),農民起義軍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攻破元氏故城。隨後縣治南移,故城便從此荒廢。[1]

遺址

編輯

常山郡故城原為正方形,各邊長1200米,占地144萬平方米。城牆夯土打築,夯土每層5—10厘米。據當地農民講,土層里很容易找到陶磚瓦片,城內地下還有古街道遺址,並且有人採集到了古作坊遺物。[1]
現今北城牆已消失,西城牆存有殘留,南城牆與東城牆僅剩概貌。

南水北調工程避讓遺蹟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中途經該遺址。正巧在前期勘測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到故城村調研視察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立刻上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之後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在幾百米外繞城一圈得以改線,使得擁有2000多年歷史文化的遺址被完整保留。[2]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