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大街
52°30′22.6″N 13°18′47″E / 52.506278°N 13.31306°E
本地名稱 | Kantstraße(德語) |
---|---|
命名緣由 | 伊曼努爾·康德 |
命名日期 | 1887年2月23日 |
類型 | 城區主幹道 |
道路長度 | 2,300公尺(7,500英尺) |
車道數 | 雙向六車道 |
地點 | 德國柏林州柏林市夏洛滕堡區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柏林西城歌劇院 柏林無線電塔 會展中心 |
起點 | 布賴特施德廣場 |
終點 | 蘇亞雷斯街 (Suarezstraße) |
其他 | |
狀態 | 通行群體:道路運輸 |
康德大街(德語:Kantstraße)是德國首都柏林的一條主幹道,位於柏林夏洛滕堡-威爾默斯多夫區的夏洛滕堡分區,東起布賴特施德廣場,西至蘇亞雷斯街(Suarezstraße),長約2.3公里。從1887年2月23日起,此街以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命名。作為一條進出城市的幹道,康德大街和與之相接的新康德大街一起,將柏林內城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和外緣的柏林無線電塔以及會展中心連結在一起,沿街布滿大小商鋪和住宅樓。
路段
編輯起點:布賴特施德廣場
編輯康德大街的東端在布賴特施德廣場,介於哈登貝格街和選帝侯大街之間,距著名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幾米之遙。2009年初夏之前,康德大街的東端始於橫跨大街的建築「Schimmelpfeng-Haus」(因Schimmelpfeng GmbH有限公司命名),之後此建筑北段被拆除,取而代之是新建的動物園之窗。
在康德大街和約阿希姆施塔勒爾街的路口北側坐落着貝亞特·烏澤情色博物館。由此向西約100米,在柏林城市鐵路線的鐵路橋後面,是19世紀末柏林城西擴進程中,建成於1896年的柏林西城歌劇院,緊鄰其側的雞舍街街角坐落着德爾婓影劇院、私人劇院Vaganten Bühne以及爵士酒吧Quasimodo。西城歌劇院正對面的街心地皮於1994年規劃建成「康德三角地」,其上是由建築師約瑟夫·保羅·克萊休斯設計的一座高36米、當時在柏林西城少有的高樓,樓頂裝有一座可旋轉的鋁製風向標。
西城歌劇院背後是1997年落成的路德維希-艾哈德大廈,在柏林市井俗稱之為「犰狳(德語:Gürteltier)」,其建築造型是此地一景。
烏蘭大街至薩維尼廣場
編輯1998年至1999年間,在康德大街17-20號、和烏蘭大街的交叉口建成的Stilwerk設計中心,匯聚了58家著名的製造和設計品牌,包括Alessi、Bang & Olufsen、Bulthaup、C. Bechstein,等等。
1861年初建的薩維尼廣場,以德國法學家弗里德里希·薩維尼命名。康德大街從廣場中心穿過,將之一分為二。柏林城鐵薩維尼站於1896年開通。
薩維尼廣場至新康德大街
編輯康德大街126到127號是1929年至1930年間建成並運營至今的康德車庫。這座新即物主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反映了那個時代私人交通工具的飛速增長。這座車庫內部有雙向對開供汽車上下的斜坡,可停放300輛私人汽車。康德大街54號是1912年開始營業的康德電影院(Kant-Kino)。1970到1980年代,眾多國際著名樂隊在這裡舉辦過演唱會[1][2]。2011年,康德電影院併入約克影院集團。由此往西,康德大街和商業步行街維爾默斯多夫街交叉;再往西三百米,是斯圖加特廣場北端,向北通往腓特烈皇帝大街(Kaiser-Friedrich-Straße)。
康德大街79號,是1896年至1897年間由建築師阿道夫·布爾克納和愛德華·菲爾斯特瑙設計的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刑事法院。至2010年止,這裡一直是夏洛滕堡區區法院的一個分支機構所在地。在這座建築的庭院裡,坐落着1985年關閉的夏洛滕堡女子監獄,因為過去在這裡經常關押並未觸犯法律的犯人和處理和法律無關的「案件」,這座監獄在柏林市井間被稱作「輕歌劇監獄(Operettenknast)」。納粹時期,這座女子監獄也處理過其他案件:1944年針對阿道夫·希特勒的7月20日密謀案發生之後,這裡關押了因參與反納粹運動而被捕的30名女性[3]。戰後,柏林不動產基金會將這座建築出售給了一位私人投資商。這個投資商將這間建築分隔出租給眾多電影和藝術項目。
從夏洛滕堡區區法院所在的區法院廣場(Amtsgerichtsplatz)開始,康德大街匯入新康德大街。
沿街地點列表
編輯交通
編輯康德大街是柏林西城的一條主幹道,雙向六車道,中間還有一條隔離帶,車流量很大。由於沿街店鋪常規的貨運進出,以及最外側車道被用作停車位,康德大街經常只有雙向兩車道可供行駛。
1966年1月24日開通公交車線路之前,康德大街上一直行駛着75和76兩條有軌電車線路。今天,康德大街上行駛着柏林運輸公司運營的數條線路,沿街設立8個公交車站。
康德大街和柏林城市鐵路網有數個交點,包括東邊的動物園火車站、薩維尼站、選帝侯大街站,中段的維爾默斯多夫站、夏洛滕堡站,以及西端的展會中心北站。
華人活動
編輯康德大街及其周邊地區是柏林華人的傳統活動區。1822年,第一個中國商人來到柏林[4]。1920年代,第二波華人潮來到柏林,他們中大多數是男學生,亦有少數女學生,多在當時的夏洛滕堡高等工業學院讀書,從那時起,康德大街及周邊地區便成為華人聚居區,幾乎成了柏林的唐人街[5]。這些學生中,有日後成為中國重要政治人物的周恩來、朱德[4]等人。當時的康德大街118號是中國學生的活動中心,也是當時左派學生和共產主義小組活動地點[5]。
今天,康德大街中餐館和亞洲超市雲集。較有名的有老友記燒臘飯店(Good Friends)、財神飯店(Aroma)等。
人物紀念牌
編輯康德大街有若干為知名人物設立的紀念碑,如:
- 埃爾澤·烏里,作家、兒童文學家, 康德大街30號,1995年設立
- 赫塔·夏洛特·霍伊韋爾, 康德大街101號,2003年設立
- 卡爾·馮·奧西茨基,康德大街152號
- 魯道夫·狄塞爾,康德大街153號,1988年8月10日設立
- 弗里德里希·施皮爾哈根,作家,康德大街165號,1988年設立
- 特露德·黑斯特貝格,演員、歌唱家,康德大街12號,2011年設立
參考資料
編輯- ^ 夏洛滕堡-威爾默斯多夫區政府關於康德電影院的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德文)
- ^ 柏林搖滾百科介紹康德電影院的頁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德文)
- ^ 夏洛滕堡-威爾默斯多夫區政府網站上的介紹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2-23.(德文)
- ^ 4.0 4.1 Dagmar Yu介紹柏林華人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德文)
- ^ 5.0 5.1 革命先驅的海外足跡:周恩來、朱德的柏林歲月[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 柏林市官方網站市區百科裡關於康德大街的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