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南(1876年—1955年),原名海樓,字蟹廬福建永定縣人,清末民初官員,燈謎界知名人士。[1]

張超南

生平

編輯

張超南9歲時,經其父的幕僚指引,參加了縣試府試院試,中秀才。後來,他隨父親遷居湖南辰州。1891年,他17歲時參加了光緒辛卯科鄉試,中舉人。1892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中貢士,又經劉可毅試中二甲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2]。此後,他歷任湖南新寧縣湘潭縣善化縣衡山縣等縣知縣。不久,他升任大理院推事,特用四川道加布政使銜。[1]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歷任湖南省省長、肅政廳肅政史、平政院評事、大總統府顧問、參議院議員等職。[1][3]

退休後,他住在北京,和弟弟張起南發起組織燈謎社。晚年,他隨兒子住在上海,掛名《永定縣誌》總纂,1942年他在上海為《永定縣誌》撰寫了總序言。[1]

1955年,張超南逝世。[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塗祥生,張超南兄弟及其故居,福建·永定,2008-4-19[永久失效連結]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四十):光緒二十年。甲。五月。丁丑朔。……○丙戌。引見新科進士。得旨……武丕文、張超南、廖鳳章、余毓瑞、徐夔楊、鮑德麟、柴朴、李樹森、李祖蔭、陳介祿、朱紹文、楊錦江、范揚芳、管德泉、馮紹斌、陶聯琇、趙潤生、徐允清、王叔謙、孫愚、莫如晉、鄒銘恩、孫文詒、楊寅揆、劉橒壽、成象乾、趙怡、夏奠川、李鏡江、林揚光、陳諴、黎元熙、馬瀛煥、葉芸、鄭炳、趙鴻、蕭逢源、單夢祥、來熊、劉衍茂、彭希祖、杜召棠、曹子昂、王樹中、謝質、羅文繡、李維世、招翰昭、周懋謙、李良年、楊蔚、張肇基、朱寶翰、高積政、啟泰、鄭憲典、萬慶昌、胡慧融、林丙修、章燮理、辛可燿、陳世瑞、劉鳳翰、程世傑、李允廉、茹震模、單棨、壽朋、鄢坤、廖允儒、劉寶壽、張斗南、吳貽谷、陳景星、郭南溪、王永慶、李九烈、廣麟、徐沖霄、劉宜篤、陳仕揚、史堃、林檉藩、粱於汶、翁有成、賀錫齡、陳瑞鼎、徐曾、溫亮珠、邱士林、張協中、賀國瑛、李蔭垣、薛炳善、高麟超、劉德元、田鴻文、賡勛、李延慶、陳瑞徵、胡葆頤、承厚、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
  3. ^ 黃源盛,民初平政院裁決書整編與初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卷四期,49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