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州,北魏時設置,原為北魏舊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所在的司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改舊都平城的司州改為恆州,在今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改新都洛陽所在的洛州為新的司州東魏因之,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除恆州,改為恆安鎮,之後又重建恆州,又作北恆州,下轄安遠、臨塞、威遠、臨陽等郡,治所在太平縣(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周滅北齊,廢除北恆州,轄地合併為雲中縣,改屬朔州長寧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東突厥扶植的隋王楊政道雲內縣(今山西省大同市)設置恆州。武德六年(623年),唐朝奪得恆州,改名北恆州,次年又被依附突厥、楊政道的苑君璋所得。貞觀四年(630年)唐滅東突厥,奪得雲州、恆州之地,廢除恆州和雲中縣的建制,地入雲州。貞觀十四年(640年),遷移雲州和定襄縣到雲中縣故地,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州成立。

唐朝恆州轄縣
621年 雲內縣[1](改為雲中縣
623年 改名北恆州,下轄雲中縣
624年 改名恆州,下轄雲中縣
630年 廢除恆州,雲中縣併入雲州

注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