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馬克主義
拉馬克主義(英語:Lamarckism)也稱做拉馬克學說,或是拉馬克式演化。這個理論是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於1809年發表的《動物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譯作《動物學哲學》)首先提出,其理論的基礎是「獲得性遺傳」(Inheritance of acquired traits)和「用進廢退說」(use and disuse),拉馬克認為這既是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又是適應環境的過程。
用進廢退說
編輯「獲得性遺傳」和「用進廢退說」是拉馬克進化學說中的組成部分。拉馬克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如鐵匠的手臂較粗,而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
獲得性遺傳
編輯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因此生物可把後天鍛練的成果遺傳給下一代。如長頸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頸的,但是為了要吃到高樹上的葉子經常伸長脖子和前腿,通過遺傳而演化為現在的長頸鹿。又例如上一代是為舉重選手,則子代應遺傳得到父母之強健肌肉。
曾被認為的推翻
編輯拉馬克的理論經不起古典遺傳學(孟德爾遺傳學)的推敲。德國的科學家奧古斯特·魏斯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斷後,再讓其互相交配來產生子代,而生出來的結果也依舊都是有尾巴的。再切除了尾巴,將這些沒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產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這樣重複進行,至第二十一代的子代仍然有尾巴。但實際上,這個實驗是人為破壞生物肢體,與拉馬克所說的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器官逐漸用進廢退是不同的。[1][2]
現代觀點
編輯過去認為,分子遺傳學表明,生物的性狀功能無論再常用或不常用,也不會編碼到染色體中。由於基因在拉馬克的學說中不為參考因素,較不符合現代的遺傳學,因此在目前的科學界中,拉馬克的學說普遍不被接受。目前,較能解釋生物的演化的學說為達爾文所提出的天擇說。
但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發現確實有些後天獲得的資訊可以傳給下一代,例如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中的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還有可以自親代學習的食性偏好、擇偶偏好、求偶信號等等。甚或是因為生物存在某「偏好」,導致病毒對基因的修改被遺傳下來,目前演化生物學界仍在爭論對這些機制在生物演化中的重要性。[3]這些新發現表明,拉馬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4]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Gauthier, Peter. Does Weismann's Experiment Constitute a Refutation of the Lamarckian Hypothesis?. BIOS. March–May 1990, 61 (1/2): 6–8. JSTOR 4608123.
- ^ Ghiselin, Michael T. The Imaginary Lamarck: A Look at Bogus "History" in Schoolbooks. The Textbook Letter. 1994, (September–October 1994) [200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10-12).
- ^ Laland, K., Uller, T., Feldman, M., Sterelny, K., Muller, G. B., Moczek, A., Strassmann, J. E.; et al. Does evolutionary theory need a rethink?. Nature Comments. 2014. doi:10.1038/514161a.
- ^ 表观遗传会不会为拉马克“平反”?.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 Medawar, Peter (1959). "The threat and the glory". BBC Reith Lectures No. 6.
- Molino, Jean (2000). "Toward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Music and Language". In Brown, Merker & Wallin (Eds.), The Origins of Music, ISBN 0-262-23206-5.
- Waddington, Conrad (1961). The human evolutionary system. In: Michael Banton (Ed.), Darwinism and the Study of Society. London: Tavistock.
- Cairns, J., J. Overbaugh, and S. Miller. 1988. Nature 335: 142-145
- Culotta, Elizabeth; "A Boost for 'Adaptive' Mutation," Science, 265:318, 1994.)
- Vetsigian K, Woese C, Goldenfeld N. 2006. "Collective Evolution and the Genetic Code." PNAS 103: 10696-10701.
- Hall Barry G., Adaptive Evolution That Requires Multiple Spontaneous Mutations. I. Mutations Involving an Insertion Sequ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onsense in Schoolbooks - The Imaginary Lamarck:Michael T. Ghiselin recounts Lamarck's times and writings.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26051601/http://www.lamarck.cnrs.fr/
- 進化論的奠基人——拉馬克
- 讓·拉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