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共和國
此條目不完整。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捷克斯洛伐克從歐洲地圖上消失。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共和國(捷克語:Třetí Československá republika, 斯洛伐克語:Tretia česko-slovenská republika)成立後,它成為一個主權國家不僅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英國及美國同盟國的勝利結果,也表明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所體現的捷克斯洛伐克理想的實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捷克斯洛伐克處於蘇聯勢力範圍之內,這種情況主導了戰後重建的任何計劃或戰略。因此,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和經濟組織很大程度上成為愛德華·貝奈斯與居住在莫斯科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KSČ)流亡者之間的談判的問題。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Československá republika | |||||||||||||||||||
---|---|---|---|---|---|---|---|---|---|---|---|---|---|---|---|---|---|---|---|
1945年—1948年 | |||||||||||||||||||
格言:Pravda vítězí / Pravda víťazí "真理永不敗" | |||||||||||||||||||
國歌: Kde domov můj a Nad Tatrou sa blýska (《何處是我家?》和《塔特洛山上電光閃閃》)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布拉格 | ||||||||||||||||||
官方語言 | 捷克語 · 斯洛伐克語 | ||||||||||||||||||
政府 | 議會民主制 | ||||||||||||||||||
總統 | |||||||||||||||||||
• 1945年–1948年 | 愛德華·貝奈斯 | ||||||||||||||||||
總理 | |||||||||||||||||||
• 1945年–1946年 | 茲德涅克·費林格 | ||||||||||||||||||
• 1946年–1948年 |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納粹德國投降 | 1945年4月 | ||||||||||||||||||
1945年10月24日 | |||||||||||||||||||
• 共產黨掌權 | 1948年2月25日 | ||||||||||||||||||
面積 | |||||||||||||||||||
1992年 | 127,9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92年 | 15,600,000人 | ||||||||||||||||||
貨幣 | 捷克斯洛伐克克朗 | ||||||||||||||||||
| |||||||||||||||||||
今屬於 |
歷史
編輯1945年4月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眾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布拉格戰役後流亡政府回國參與組建聯合政府。1945年6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聯簽訂協議,規定蘇聯交還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領土,但是將喀爾巴阡魯塞尼亞割讓給蘇聯。
1947年蘇聯通過共產黨人阻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參與旨在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政變中奪取了全部權力。儘管國號在1960年前仍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但1948年2月被認為是第三共和國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