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西耶維奇(白俄羅斯語: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羅馬化:Svyatlana Alyaksandrawna Aleksiyevich1948年5月31日—),白俄羅斯記者兼散文作家,2015年因「她複述寫作法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英勇樹立了一座紀念碑」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3][4]。她也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白俄羅斯人[5][6]。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Святла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 |
---|---|
出生 | 蘇聯蘇維埃烏克蘭斯坦尼斯拉夫 (今 烏克蘭伊萬-弗蘭基夫斯克) | 1948年5月31日
職業 | 記者 作家 |
國籍 | 白俄羅斯 |
獎項 | 諾貝爾文學獎(2015) 德國書商和平獎 美第奇獎 圖霍爾斯基獎 |
簽名 | |
中文譯名 | |
中國大陸 |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西耶維奇[1] |
臺灣 |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2] |
官方網站 | |
alexievich |
生平
編輯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出生於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西南部斯坦尼斯拉夫(1962年改稱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父親為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父母二人都是鄉村教師,後來舉家遷往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曾在幾個當地報紙任職記者,然後在明斯克為文學雜誌記者[7]。她敘述了職業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如美蘇冷戰,蘇聯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8]。受到盧卡申科政權迫害後,她在2000年離開白俄羅斯。國際城市避難網絡提供她庇護所,接下來十年,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在2011年搬回明斯克[9][10]。
2013年、2014年,亞歷塞維奇連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11]2015年10月8日,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2][13][14]。
政治活動
編輯2020年白俄羅斯示威期間,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入了反對派協調委員會,擔任委員。[15]8月20日,白俄羅斯總檢察長亞歷山大·科努克以企圖奪取國家政權和損害國家安全為由,根據《白俄羅斯刑法》第361條對協調委員會成員提起了刑事訴訟。8月26日,白俄羅斯當局向阿列克謝耶維奇詢問了她參與該委員會的情況。9月9日起,白俄羅斯政府派出黑衣男子前往阿列克謝耶維奇家進行騷擾,立陶宛、波蘭、捷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瑞典派遣外交官前往阿列克謝耶維奇家進行看護,以防止她被抓走。[16][17]
2020年9月28日,亞歷塞維奇離開白俄羅斯前往德國,亞歷塞維奇的助理表示,她已離開白俄羅斯前往德國,目的是進行治療及工作上的事物,此行與政治無關,結束後就會返國。[18]
主要作品
編輯- У войны не женское лицо,明斯克,文學藝術出版社,1985年
- 《戰爭中沒有女性》 ,呂寧思譯,崑崙出版社,1985年9月,統一書號: 10282-4
-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呂寧思譯,九州出版社,2015年,ISBN 978-7-5108-3913-9。根據莫斯科時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譯出
-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呂寧思譯,貓頭鷹出版社,2016年10月,ISBN 978-986-262-307-7。根據莫斯科時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譯出
- Последние свидетели: сто недетских колыбельных,莫斯科,青年近衛軍出版社,1985年
- 《我還是想你,媽媽》,晴朗李寒譯,九州出版社,2015年,ISBN 978-7-5108-3893-4
- 《我還是想你,媽媽》,晴朗李寒譯,貓頭鷹出版社,2016年9月,ISBN 978-986-262-304-6。根據莫斯科時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修訂
- Цинковые мальчики,莫斯科,青年近衛軍出版社,1991年
- 《鋅皮娃娃兵》,烏蘭汗譯,崑崙出版社,1999年1月,ISBN 978-7-80040-338-5
- 《鋅皮娃娃兵》,高莽譯,九州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108-3083-9
- 《鋅皮娃娃兵》,高莽、陳翠娥、魏岑芳、陳志豪譯,貓頭鷹出版社,2016年12月,ISBN 978-986-262-315-2。根據莫斯科時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補譯
- Зачарованные смертью(《被死神迷住的人》),莫斯科,SLOVO,1994年,ISBN 5-85050-357-9
- Чернобыльская молитва,莫斯科,Остожье,1997年,ISBN 5-86095-088-8
- 《切爾諾貝利的祈禱(未來的記事)》,田大畏譯(收入崑崙出版社版《鋅皮娃娃兵》,1999年1月,ISBN 978-7-80040-338-5)
- 《車諾比的悲鳴》,方祖芳、郭成業譯,馥林文化,2011年,ISBN 978-986-607-622-0
-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王甜甜譯,鳳凰出版社,2014年,ISBN 978-7-5506-0924-2
-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方祖芳、郭成業譯,花城出版社,2014年,ISBN 978-7-5360-7137-7 (精裝本,2015年,ISBN 978-7-5360-7686-0)
-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陳志豪譯,貓頭鷹出版社,2018年6月,ISBN 978-986-262-327-5
-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孫越譯,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8月,ISBN 978-7-5086-9046-9
-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莫斯科,時代出版社,2013年,ISBN 978-5-9691-1129-5
- 《二手時間》,呂寧思譯,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ISBN 978-7-5086-5834-6
- 《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呂思寧譯,貓頭鷹出版,2016年12月,ISBN 978-986-262-316-9
參考資料
編輯- ^ 吳月 (編). 10月9日译名发布:Svetlana Alexievich. 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報社. 2015-10-09 [202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9).
- ^ 鄭景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記者出身寫核災. 台北. 中央社. 2015-10-08 [202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9).
-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5, Svetlana Alexievich. Nobelprize.org. 2015-10-08 [2015-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1) (英語).
- ^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奖金买自由写作. 鳳凰網. 2015-10-09 [2015-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中國大陸)).
- ^ Svetlana Alexievich,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from Belarus, win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Pbs.org. 2013-10-13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9).
- ^ Colin Dwyer. Belarusian Journalist Svetlana Alexievich Wins Literature Nobel : The Two-Way. NPR. 2015-06-28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9).
- ^ Brief biography of Svetlana Alexievich (Russia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9-18., from Who is who in Belorussia
- ^ Biography of Aleksiev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Lannan Foundation website
- ^ PEN Germany.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The 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3).
- ^ 致敬战争中的女人们. 光明日報. 2015-11-10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 ^ 圖解2015諾貝爾獎 這些得主如何改變世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通訊社,2015年10月14日
- ^ 車諾比的悲鳴.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1).
-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記者出身寫核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通訊社,2015年10月8日
- ^ 存档副本.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存档副本.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 ^ 存档副本.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 ^ 避風頭?白羅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上月遭約談 今突飛往德國. 自由時報. [2020年9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23日) (中文(臺灣)).
- ^ 白俄女作家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著作曾被禁. [2015-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这条路子,和别人不太一样. 新京報. 2015年10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9日).
外部連結
編輯- 亞歷塞維奇的個人網站(俄文)
- Svetlana Alexiev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an website.
- "A Conversation with Svetlana Alexiev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The Center for Book Culture.
- 'Voices of Chernobyl': Survivors' Stor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National Public Radio, 21 April 2006.
- A conspiracy of ignorance and obedi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 article about her in Telegraph Magazine
- Svetlana Alexievich: Belarusian Language Is Rural And Literary Unr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