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龍屬名:Suuwassea)意為「古代的雷聲」,是蜥腳下目梁龍超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美國蒙大拿州莫里遜組,年代為上侏儸紀。這些化石是在1999年到2000年的挖掘活動中挖掘出來的,並由J.D. Harris與彼得·達德森(Peter Dodson)在2004年所敘述。這些關節脫落的化石是部份骨骸,包括部分脊椎與四肢骨頭。

春雷龍屬
化石時期:侏羅紀晚期
春雷龍的重建骨架模型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科: 叉龍科 Dicraeosauridae
屬: 春雷龍屬 Suuwassea
Harris & Dodson, 2004
模式種
埃米莉春雷龍
Suuwassea emilieae

Harris & Dodson, 2004
春雷龍的頭顱骨

因為化石發現於美國原住民阿布薩羅卡族的古代領地,因此春雷龍是以該族語言中的Suuwassa為名,意為「春天的第一道雷聲」,suu意為「雷聲」,而wassa意為「古代」。種名emilieae是以挖掘活動的贊助者為名。

春雷龍是種基礎梁龍超科恐龍,身長估計為14到15公尺,牠們的頭顱骨與脊軸與叉龍科梁龍科相比較為原始,而不能歸類於這兩個演化支。這種草食性恐龍與叉龍科的差別在於未癒合固定的額骨,與梁龍科的差別在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周圍骨頭的排列方式,但春雷龍與梁龍科擁有較多的相似處。

相較於莫里遜組南部所發現的大型動物,埃米莉春雷龍與其他莫里遜組北部的中等蜥腳下目化石發現於同一時期。這些體型上的差異可能導因於森丹斯海在中侏儸紀時期往北延伸。一個蜥腳下目的系統發生學研究對叉龍科與梁龍科的自新徵提出懷疑,認為這些特徵可能是不同科所保有的不同祖徵。叉龍科所保有的勞亞大陸梁龍超科特徵,也增加了梁龍超科祖先同時起源於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編輯
  • Harris, J.D. and Dodson, P. 2004. A new diplodocoid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of Montana, US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49 (2): 19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