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堆積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4日) |
在幾何上,最密堆積(英語:Sphere Packing)或球填充,是指在一定範圍內放入最多不重疊球體的方式,通常這些球的大小視為相同。堆積的範圍通常是三維歐幾里得空間,不過有時也會對超過三維的歐式空間或非歐幾何空間進行討論。
常見的最密堆積問題通常是要求在一空間內放入最多的球體。此時,球體總體積占空間大小的比例稱為密度,科學家會利用演算法找出能使密度儘可能增大的方法。理論上,在三維空間內由相同球體所形成的最密堆積密度能到74%。相較之下,隨機排列(例如隨意將幾顆球丟進箱子裡)的密度平均只有64%。
歐式幾何
編輯在三維歐幾里得空間中,三維的最密堆積是由若干二維密置層疊合起來的,密置層中相鄰的等徑球都相切。其中兩種常見的最密堆積方式,一種稱為面心立方(FCC),底部必須是三角形,以便盡可能堆出最小的金字塔。另一種為六方最密堆積(HCP),要堆出最小的金字塔時,底部須為六角形。面心立方是在每一層中規律性地重複三個不同的位置,成為「ABCABC……」的模式;六方最密堆積則是規律性地重複兩個不同的位置,使各層在ABAB ...序列中交替。 但是也有可能出現多層堆疊序列(ABAC,ABCBA,ABCBAC等),並且仍然生成緊密堆積結構[1]。 在所有這些布置中,每個球被12個其他球圍繞。理論上其密度最大值為:
此外,常見的堆積方式密度如下:
實驗上,面心立方是六方最密堆積隨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特別是同等體積的氣泡、水滴或固體顆粒自動形成的模式[1]。
高斯在1831年證明,這些填料在所有可能的點陣填料中密度最高[2]。在1611年克卜勒猜想這是在正規和不規則安排之間的最大可能密度,這被稱為開普勒猜想。在1998年,托馬斯·黑爾斯藉由拉斯羅‧費耶斯‧托特所提出的方式,提出了一個關於此猜想的證明。黑爾斯利用窮舉法的方式證明此猜想,其證明大量地使用電腦程式的運算。審稿者曾說他們對於黑爾斯證明的正確性有99%的確定性,故克卜勒猜想目前已幾乎可說是個定理了。2014年由黑爾斯引導的Project FlysPecK完成了對克卜勒猜想的形式化證明。
化學
編輯化學上,晶體中的原子、離子或分子等粒子,其規則滿足點陣型式;能在相同空間內填入最多原子的方式稱為最密堆積,通常以固體存在於自然界。
各種最密堆積中,最有對稱性的是六方最密堆積(英文縮寫hcp,又叫A3型)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積(英文縮寫fcc,又叫A1型),這兩種是晶體中極常見的排列方式。hcp的疊合方式是2層一循環:ABAB……;fcc的疊合方式是3層一循環:ABCABC……。
六方最密堆積在取晶胞時,一般取六方錐的三分之一,晶胞屬六方晶系,底面菱形的銳角一定是60°。下圖是六方最密堆積的原子在一個六方錐的排列。
面心立方最密堆積出於對稱性一般取面心型式的立方晶胞。一個晶胞涉及到的14個原子分屬4層:以一個頂角為A層,與之最相鄰的3個面心原子和3個頂角原子屬於B層,接下來的6個原子屬於C層,還有一個頂角與A層的頂角相對,它處於下一個循環的A層。
許多單質,尤其是金屬單質為了獲得較強的作用力,常採用最密堆積。
採用六方最密堆積的單質有:
採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積的單質有:
引用文獻
編輯- ^ 1.0 1.1 堆放蘋果(球體)的最佳方式. PanSci 泛科學. 2012-09-01 [2017-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中文(臺灣)).
- ^ Gauß, C. F. Besprechung des Buchs von L. A. Seeber: 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Eigenschaften der positiven ternären quadratischen Formen usw [Discussion of L. A. Seeber's book: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itive ternary quadratic forms etc]. Göttingsche Gelehrte Anzeigen.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