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鳥
極樂鳥(bird-of-paradise)是雀形目極樂鳥科[1](Paradisaeidae)的鳥類,又名天堂鳥、風鳥。分布於印度尼西亞東部,托列斯海峽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澳大利亞東部。其雄鳥的羽毛最為著名,尤其是從喙,翅膀及頭部延伸出的修長且精巧的羽毛。極樂鳥中最輕小的是王風鳥,重約50克,長約15厘米;最長的是黑色鐮嘴極樂鳥,長約110厘米;而最重的是卷冠輝風鳥,重約430克。
極樂鳥科 | |
---|---|
成年雄性小極樂鳥, Paradisaea minor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演化支: | 真雀類 Eupasseres |
亞目: | 雀亞目 Passeri |
下目: | 鴉下目 Corvides |
總科: | 鴉總科 Corvoidea |
科: | 極樂鳥科 Paradisaeidae |
屬 | |
13個,詳見下方列表 | |
極樂鳥科分布 |
在極樂鳥科,「極樂鳥屬」的物種中最著名為大極樂鳥(學名:Paradisaea apoda)。人們最初以貿易考察帶回歐洲的標本來描述這種鳥,但實際上這些標本已被商人除去了翅膀和腳以用於裝飾,而探險家並不知道這一點。這使人們認為這種鳥從不降落而一直用全身的羽毛在空中飛翔。其名稱「極樂鳥」和種名apoda(沒有腳)即源於此。
生物學
編輯極樂鳥的身體形態一般與烏鴉相似,更確切地說是鴉科的兄弟類別。它們的喙堅硬或長,腳十分強壯,大約三分之二的物種兩性差異很大。
極樂鳥生活在熱帶森林中,包括雨林,沼澤和雲霧林。大多物種的飲食主要由水果組成,而裙風鳥屬和鐮嘴風鳥屬的物種也喜愛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2]
大多物種都有詳細的交配儀式,極樂鳥屬的物種使用求偶場交配製度,其他如麗色風鳥屬和六線風鳥屬的物種有高儀式化的交配舞。在兩性異形的物種中,雄鳥可擁有多配偶,但在一些單型的物種中是一夫一妻制。這些鳥類中常出現雜交種。許多雜交種被描述為新物種,而是否將其視作某些種類則存在疑慮,例如已被認為有效的羅氏瓣嘴極樂鳥(Rothschild's Lobe-billed Bird of Paradise,長尾肉垂風鳥與華美風鳥的雜交種)。
極樂鳥使用鬆軟的材料如樹葉,蕨類植物和藤蔓來築巢,通常放在一個樹叉上。[2]一窩蛋沒有確定的規格,大型物種幾乎總是只有一個卵,小一些的物種可能會建造2至3個卵的卵窩。(Mackay 1990)卵在16至22天之後孵化,小鳥在16至30天大時離巢。 [2]
輝風鳥屬是這個群體中最原始的成員。
種系發生學
編輯以下演化樹取自於Martin Irestedt的研究:[3][4]
極樂鳥科 |
| ||||||||||||||||||||||||||||||||||||||||||||||||||||||||||||||||||||||||||||||||||||||||||||||||
極樂鳥物種
編輯- 褐翅風鳥 Lycocorax pyrrhopterus
- 黑輝風鳥 Manucodia atra
- 綠色輝風鳥 Manucodia jobiensis
- 綠胸輝風鳥 Manucodia chalybata
- 卷冠輝風鳥 Manucodia comrii
- 號角輝風鳥 Manucodia keraudrenii
- 黑藍長尾風鳥 Astrapia nigra
- 光彩長尾風鳥 Astrapia splendidissima
- 綬帶長尾風鳥 Astrapia mayeri
- 公主長尾風鳥 Astrapia stephaniae
- 綠腹長尾風鳥 Astrapia rothschildi
- 西六線風鳥 Parotia sefilata
- 白肋六線風鳥 Parotia carolae
- 博氏六線風鳥 Parotia berlepschi
- 勞氏六線風鳥 Parotia lawesii
- 東六線風鳥 Parotia helenae
- 瓦氏六線風鳥 Parotia wahnesi
- 薩克森風鳥 Pteridophora alberti
- 麗色裙風鳥 Ptiloris magnificus
- 東裙風鳥 Ptiloris intercedens
- 大裙風鳥 Ptiloris paradiseus
- 小裙風鳥 Ptiloris victoriae
- 黑鐮嘴風鳥 Epimachus fastuosus
- 褐色鐮嘴極樂鳥 Epimachus meyeri
- 黑嘴鐮嘴極樂鳥 Epimachus albertisi
- 淡嘴鐮嘴極樂鳥 Epimachus bruijnii
- 幡羽風鳥 Semioptera wallacii
- 十二線極樂鳥 Seleucidis melanoleuca
- 小極樂鳥 Paradisaea minor
- 大極樂鳥 Paradisaea apoda
- 紅羽極樂鳥 Paradisaea raggiana
- 戈氏極樂鳥 Paradisaea decora
- 紅極樂鳥 Paradisaea rubra
- 線翎極樂鳥 Paradisaea guilielmi
- 藍極樂鳥 Paradisaea rudolphi
- 巨「黑腳鶇」
- 巨黑腳鶇 Melampitta gigantea 暫定為此類別
- 曾定為此類別:
- 鴉嘴風鳥 Cnemophilus loriae 與啄果鳥科親緣關係較近(Cracraft & Feinstein 2000)。
- 多冠風鳥 Cnemophilus macgregorii 與啄果鳥科親緣關係較近(Cracraft & Feinstein 2000)。
- 黃胸風鳥 Loboparadisea sericea 與啄果鳥科親緣關係較近(Cracraft & Feinstein 2000)。
- 麥氏大吸蜜鳥 Macgregoria pulchra (曾作「麥氏風鳥」)近期被發現是一種吸蜜鳥 (Cracraft & Feinstein 2000).
- 小黑腳鶇 Melampitta lugubris 曾有一段時間定為此類別;也許屬於木鶇科。
圖片
編輯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新幾內亞的社團常常在服飾和儀式中使用極樂鳥的羽毛,在上幾個世紀中這些羽毛也常用於歐洲女士的女帽中。羽毛的狩獵和棲息地的破壞促使一些物種進入瀕危狀態;砍伐森林造成的棲息地破壞是目前的主要威脅。
狩獵
編輯極樂鳥的狩獵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可能是有從人類有定居的時候就開始了。在最常被狩獵物種中有一個特點,雄性甚至在裝飾羽毛生長之前就開始投機取巧地交配。這可能是一種在面對狩獵壓力情況下保持族群數量的適應行為,可能已出現了3萬年。
狩獵極樂鳥來獲取羽毛以製成女帽的貿易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較為廣泛 (Cribb 1997),但今天這些鳥類受法律保護,狩獵只被允許於一個可持續的水平,以滿足當地部落居民的儀式需求。至於 薩克森風鳥的羽毛,鼓勵清除上了年紀的亭鳥的巢穴 。在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於1955加冕的時候,發現尼泊爾王冠上的極樂鳥羽需要更換,由於狩獵的禁止,尼泊爾最終購買了美國海關查獲的貨物。
印尼巴布亞省(Papua)違法獵捕極樂鳥的情況也日益嚴重,儘管當地政府已明令禁止販賣極樂鳥,但黑市交易與走私的情況仍然十分猖狂。[5]
本科所有種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其他例子
編輯南天星座天燕座代表極樂鳥。
巴布亞新幾內亞國旗上描繪了一隻成年,羽毛長成了的雄性極樂鳥。戴維·阿滕伯勒已提名幾種極樂鳥為他最喜愛的動物物種,提到了威氏麗色風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100元官方貨幣上有極樂鳥的圖案,儘管它在當地已經滅絕。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
編輯- ^ 「極樂鳥科 388.894」-《中文主題詞表》 (PDF).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 2005年修訂版: 頁333. ISBN 957-678-430-1.
- ^ 2.0 2.1 2.2 Frith, Clifford B. Forshaw, Joseph , 編. Encyclopaedia of Animals: Birds. London: Merehurst Press. 1991: 228–231. ISBN 1-85391-186-0.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irestedt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Irestedt, M.; Batalha-Filho, H.; Ericson, P.G.P.; Christidis, L.; Schodde, R. Phylogeny, biogeography and taxonomic consequences in a bird-of-paradise species complex, Lophorina–Ptiloris (Aves: Paradisaeidae).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7, 181 (2): 439–470. doi:10.1093/zoolinnean/zlx004.
- ^ 中時電子報. 搶救印尼天堂鳥. 中時電子報. [2018-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中文(臺灣)).
- Cracraft, J. & Feinstein, J. (2000): What is not a bird of paradise?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places Macgregoria in the Meliphagidae and the Cnemophilinae near the base of the corvoid tree. Proc. R. Soc. B 267: 233-241.
- Cribb, Robert (1997): Birds of paradise and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colonial Indonesia, 1890-1931. In: Boomgaard, Peter; Columbijn, Freek & Henley, David(eds.): Paper landscapes: explor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Indonesia: 379-408. KITLV Press, Leiden. ISBN 90-6718-124-2
- Frith, Clifford B. & Beehler, Bruce M. (1998): The Birds of Paradise: Paradisaeida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54853-2
- Mackay, Margaret D. (1990): The Egg of Wahnes' Parotia Parotia wahnesi (Paradisaeidae). Emu 90(4): 269. PDF fulltex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