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厚
嘉慶十三年(1808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嘉慶十四年(1809年),授翰林院編修[1]。後擔任四川重慶府知府,後署川東道。之後擔任直隸天津府知府,賑濟災荒,後升任大順廣道,治理淀河、新衛河、洺河,後升任湖北糧儲道。後因勞病死於任內[2]。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
編輯- ^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九):嘉慶十四年。……引見戊辰科散館及補行散館人員。得旨、此次散館之修撰吳信中、編修謝階樹、及補行散館之修撰吳廷琛、業經授職。其清書二甲之庶吉士高翔麟、費丙章、漢書二甲之庶吉士賀長齡、陳官俊、周之琦、錢林、張葆、劉嗣綰、史評、陶梁、沈岐、陳傳經、林培厚、王耀辰、劉榮黼、董國華、朱棨、胡承珙、羅家彥、宮煥、李可瓊、夏國培、饒絢春、李恩繹、於德培、恩寧、胡兆蘭、俱著授為編修。漢書三甲之庶吉士王道行、馮纘、俱著授為檢討。尹濟源、吳恩韶、潘恭常、趙植庭、趙光祿、沈學廉、趙維熊、何珣、吳昌齡、蕭應荃、程鍾靈、姚丙成、唐業謙、何增元、張美如、楊鎮、戴宗沅、廖敦行、吳其浚、錢儀吉、區玉麟、隆文、龔以鏜、宗室敏勤、俱著以部屬用。於學宗、魏元烺、曾冠英、李聚元、鄭城、楊本浚、徐江、屠倬、賈秉鍾、朱廷慶、塗晉、王錫蒲、王榘曾、唐善良、郝兆鈺、李建北、楊煊、李桂林、俱著以知縣即用。邵鳳依、趙鍾彥、徐步雲、施鸞坡、俱著歸原班銓選。
- ^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一百七十一):林培厚,字敏齋,浙江瑞安人。嘉慶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為四川重慶知府。嘓匪帶刀異常制,禁鍛者毋制賣,有犯則坐。沿江渡船為盜資,籍而稽其出入,刻姓名船側,盜為衰息。民習天主教,搜其書,批抉繆妄,聞者多悔悟。署川東道,所屬雷波廳民、夷忿爭,或覬覦邀功,請發兵,培厚不應,立縛治其魁,餘悉貸遣。總督蔣攸銛器之,稱為蜀中良吏之最。母憂歸,服闋,授直隸天津府。畿輔大水,天津地窪下,災尤劇,培厚遍行屬縣,賑活饑民七萬有奇。奉天、台灣商米先後抵海口,議以官錢收買,委曲劑量,商民交利,而官不費。時蔣攸銛移督直隸,詔舉賢吏,遂薦之,不旬日,擢大順廣道。畿南澇後,大興水利。培厚先在天津治淀河,至大名治新衛河、洺河,浚築悉中程度。培厚數以時事利病、屬吏賢否語攸銛,為布政使屠之申所忌。及攸銛入相,那彥成代之,坐河北旱荒施賑不如法,解培厚任,宣宗夙知其能,改授湖北糧儲道。時河患淺涸,漕舟數阻。攸銛以大學士出督兩江,期八省漕以首夏畢渡河,乘清水盛漲,浮渡遄利。培厚所部尤速達,為嘉慶以來數十年所未有,攸銛特疏陳給敘。歷三運無誤,上意方鄉用,以勞卒於通州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