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路84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13日) |
《查令十字路84號》(英語:84 Charing Cross Road),是美國作家海倫·漢芙(Helene Hanff)於1970年撰寫的一本書籍,書中集結了二十餘年來,作者本人同英國倫敦的一名古書銷售商法蘭克·鐸爾(Frank Doel)之間的書信往來,書名來自後者所經營的Marks & Co書店的地址。該書之後被改編成了電影和戲劇。
查令十字路84號 | |
---|---|
作者 | 海倫·漢芙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Grossman Publishers |
出版時間 | 1970年 |
出版地點 | 紐約市 |
規範控制 | |
ISBN | 9780670290734 |
OCLC | 99564 |
作者漢芙居住於美國紐約,由於無法在該地區找到所需的晦澀艱深的英國文學著作,偶然在《文藝周刊》上看到了一則Marks & Co.書店銷售古書的廣告,於1949年首次聯繫了該書店,隨後得到了法蘭克的答覆。這之後,不單單在兩位主人公之間,在漢芙和這家書店的所有員工之間,發展出了一段遠隔重洋的友情,他們彼此交換聖誕節禮物、生日禮物。英國在二戰後陷入食品短缺,因而漢芙也常常隨信附上一些食品包裹。他們在信中談論的話題一般圍繞着書籍,諸如約翰·唐尼布道書的不同版本,如何製作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洛杉磯道奇(Brooklyn Dodgers)或者是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
漢芙曾在書信中多次表示將到英國旅行,並且造訪該書店。然後由於種種原因都未能成行。時過境遷,書店最終關門停業,而法蘭克和其他一些員工也相繼下世。漢芙最終於1973年在出版商的贊助下拜訪了查令十字路84號,此行一個月的日記隨後集結成《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一書出版。
原址現況
編輯馬克思與科恩書店所在的五層樓建築仍在原址(51°30′49″N 0°07′45″W / 51.51365°N 0.12916°W),在臨街的壁柱上有一塊圓形銅匾記錄這段故事且標記地點,1990年代該地轉為一間唱片行,後來陸續轉手成為零售商及餐廳,現在則是麥當勞餐廳[1]。而紐約東72街305號那間漢芙從1956年開始居住並與書店通信的公寓,為了紀念她改名為「查令十字之家」。
改編
編輯電視劇
編輯休·懷特摩爾(Hugh Whitemore)根據《查令十字路84號》改編的連續劇,在1975年11月4日首次在BBC的系列節目《今日劇目》(Play for Today)中播出,主角分別由弗蘭克·費雷(Frank Finlay)和安娜·傑克森(Anna Jackson)出演。
電影
編輯查令十字路84號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David Hugh Jones |
監製 | Geoffrey Helman |
編劇 | 海倫·漢芙(原著) James Roose-Evans(劇本) Hugh Whitemore (電影劇本) |
主演 | 安妮·班克羅夫特 安東尼·霍普金斯 |
片長 | 100分鐘 |
產地 | 英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87年2月13日 |
懷特摩爾重新為1987年改編的電影撰寫了電影劇本,並由安妮·班克羅夫特以及安東尼·霍普金斯擔任主角。該片的主人公還包括了漢芙在曼哈頓的朋友、書店的員工以及弗蘭克的妻子(由茱蒂·丹契飾演)。班考夫特憑藉此片摘取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懷特摩爾和鄧肯分獲導演和協助演出的提名。電影在台灣上映時被譯為《迷陣血影》。 2016年由湯唯和吳秀波主演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就是圍繞這本《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講述一對生活毫無交集的男女通過托馬斯交換寄回的信進行交往走到了一起的故事,透過種種誤會和波折,最終發現彼此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戲劇
編輯1981年,詹姆斯·羅斯-埃文(James Roose-Evans)將該書改編成了舞台劇,最初於索爾茲伯里劇場(Salisbury Playhouse)上演了只有兩個演員的版本。在羅斯瑪麗·麗琪(Rosemery Leach)和大衛·斯韋福特(David Swift)的加盟演出之下,該劇最終在倫敦西區上演。
15年之後,該劇作為百老匯音樂劇於1982年12月7日在尼德蘭德劇院(Nederlander Theatre)上演,由艾倫·鮑絲汀(Ellen Burstyn)和約瑟夫·馬宏(Joseph Maher)擔任主演,共演出96場。
書中名句
編輯《查令十字路84號》中最令愛書人感動的一句話寫於全書的結尾: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路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愛書人往往視之為全書精華,奉為圭臬。
評價
編輯“ | 一部獨特而教人哽咽、又令人捧腹的瑰寶。 | ” |
——舊金山觀察報(英語:San Francisco Examiner) |
“ | 二十世紀迷人的古典小品,使你重溫、咀嚼人情的溫婉……一帖化解劍拔弩張的柔軟劑。 | ” |
——紐約時報(英語:New York Times) |
參考資料
編輯- ^ A Brief History.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