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德語: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1742年7月1日—1799年2月24日)是一位德國的親英派科學家諷刺詩作者英語satirist格言家。他是德國首個專攻實驗物理學的科學家。現如今,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在他死後追加出版的筆記(他本人稱之為「Sudelbücher」,由英文中的簿記術語「scrapbooks」一詞得來)最為突出的貢獻是他對於樹狀的帶電體放電形式現如今稱作利希滕貝格圖案

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出生(1742-07-01)1742年7月1日
 神聖羅馬帝國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達姆施塔特附近的上拉姆斯塔特
逝世1799年2月24日(1799歲—02—24)(56歲)
 神聖羅馬帝國漢諾威選侯國哥廷根
國籍 德國
母校哥廷根大學
(1763年–1767年)[1]
知名於Lichtenberg figure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科學家諷刺詩作者英語satirist格言家
博士導師Abraham Gotthelf Kästner英語Abraham Gotthelf Kästner
博士生Heinrich Wilhelm Brandes英語Heinrich Wilhelm Brandes
Johann Tobias Mayer英語Johann Tobias Mayer

生平

編輯

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出生於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達姆施塔特附近的上拉姆施塔特,17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約翰·康萊德·利希滕貝格原本是一位牧師,最終通過教會等級的提升成為了達姆施塔特基督院的院長。不同於那時的牧師,他似乎擁有特別多的科學知識。利希滕貝格一直由父母教育到十歲,加入了達姆施塔特的拉丁學校。他在很年幼時即顯現出才智。他想要學習數學,但是他的家庭無法承擔。在1763年,他的媽媽向黑塞達姆施塔特方伯路易八申請了足夠的資助。1763年,利希滕貝格進入了哥廷根大學

在1769年,他成為了物理學教授,六年後,成為特等教授,且生前一直居於此位。他受他的學生邀請,曾去過兩次英國,復活節到1770年初夏以及1774年八月到1775年聖誕節,在英國,利希滕貝格被喬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親切地接待。他帶領國王穿過里奇蒙皇家天文台,在那裡,國王提出讓利希滕貝格成為哲學教授。利希滕貝格也見到了庫克航行的隊員。大不列顛讓利希滕貝格很受觸動,最終,利希滕貝格成為了一名親英派 作為首批將儀器實驗引入課堂中的科學家,利希滕貝格在當時的歐洲學術圈很受尊敬。他和同時代的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有過聯繫,包括歌德康德。在1784年,伏特為了參見利希滕貝格和他的實驗拜訪了哥廷根。數學家高斯在他的課上聽過課。在1793年,利希滕貝格被選為皇家學會成員。

利希滕貝格有拖延的習慣。他失敗導致他沒有成功發射第一個氫氣球。利希滕貝格總是夢想着寫一篇關於菲爾丁湯姆·瓊斯的小說,但卻只完成了幾頁。他通過在自己家的房屋和花園裡安裝避雷針向德國引了入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

利希滕貝格在幼時因為一次意外跌落導致的脊柱變形而成為駝背,隨着病情的不斷惡化,駝背最終影響到了他的呼吸,利希滕貝格英年早逝。

個人生活

編輯

利希滕貝格有許多浪漫史,他的大多數情人都是來自貧苦家庭。在1777年,他遇到了13歲的瑪麗亞·斯卡德,一直生活到1780年後。瑪麗亞·斯卡德於1782年去世。他們的關係被格特·霍夫曼改編成了小說,後被邁克爾·霍夫曼翻譯為利希滕貝格與小花女。

1783年,利希滕貝格遇到了瑪格麗特·凱爾納(1768-1848),他於1789年迎娶了她,因為利希滕貝格覺得他很快即離開人世,便給予了她遺產。他們共有六個孩子,瑪格麗特·凱爾納比利希滕貝格多活了49年。

在1799年,利希滕貝格在短暫的疾病後於哥廷根去世。

簿記

編輯

簿記(英語scrapbooks德語Sudelbücher)是利希滕貝格自學生時代到去世保留的筆記本。從1765年的A開始直到L每一冊都被賦予字母代號,L即是利希滕貝格去世時的代號。

利希滕貝格去世後,這些筆記本在他兒子們和兄弟們出版《利希滕貝格的雜記》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後(1800-06和1844-53)首次為人們所熟知。

但是在最初的筆記出版後,筆記G和筆記H以及絕大多數的筆記K被毀壞或消失了。那些消失的部分被認為含有敏感的內容。其餘筆記本的手稿保存在哥廷根大學


[2]


參考資料與註解

編輯
  1. ^ Øksenholt (1963), ch. 1.
  2. ^ Lichtenberg explained the purpose of his "scrapbook" in his notebook E: Die Kaufleute haben ihr Waste book (Sudelbuch, Klitterbuch glaube ich im deutschen), darin tragen sie von Tag zu Tag alles ein was sie verkaufen und kaufen, alles durch einander ohne Ordnung, aus diesem wird es in das Journal getragen, wo alles mehr systematisch steht ... Dieses verdient von den Gelehrten nachgeahmt zu werden. Erst ein Buch worin ich alles einschreibe, so wie ich es sehe oder wie es mir meine Gedancken eingeben, alsdann kan dieses wieder in ein anderes getragen werden, wo die Materien mehr abgesondert und geordnet sind. "Tradesmen have their 'scrapbook' (scrawl-book, composition book I think in German), in which they enter from day to day everything they buy and sell, everything all mixed up without any order to it, from there it is transferred to the day-book, where everything appears in more systematic fashion ... This deserves to be imitated by scholars. First a book where I write down everything as I see it or as my thoughts put it before me, later this can be transcribed into another, where the materials are more distinguished and ord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