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博夫斯基廣場

格日博夫斯基廣場波蘭語Plac Grzybowski)是波蘭華沙希魯德梅希切區(市中心)的一個三角形廣場,位於特瓦達街、巴格諾街、格日博夫斯卡街和克羅夫斯卡街之間。

格日博夫斯基廣場
諸聖堂

歷史

編輯

17至19世紀

編輯
 
19世紀末的格日博夫斯基廣場

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早期,當時它是一個未開發的空間,位於通往烏亞茲多夫城堡、斯爾烏澤威克村和華沙老城的十字路口。從17世紀中葉起,它成為了集市廣場,並以其所有者揚·格日博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為格日博夫。1786年至1787年,在廣場建成由卡羅爾·舒茨(Karol Schütz)設計的市政廳。1791年,它成為華沙的一部分。從1809年到1830年,市政廳內設有監獄。在拆除市政廳後,該地建立了一個糧食市場,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同樣從1815年開始,廣場逐漸建立起新古典主義風格,其中一些建築由著名建築師設計,如安東尼奧·科拉齊和弗萊德雷克·阿爾伯特·萊斯爾。廣場周邊的街道也呈現出統一的新古典主義外觀,從1830年起,開始稱為格日博夫斯基廣場。在這一時期,猶太人居住在該地區,開設許多出售鐵器製品的小店。

1863年10月29日,在一月起義期間,俄羅斯人在廣場上處決了幾名叛亂分子:弗朗西塞克·特爾扎斯卡、哥爾斯基、菲爾基維奇和喬納基。

從1866年起,有一條環形線路穿過廣場通往華沙。1880年被雙層巴士取代,然後是馬拉電車,1908年後又被電動電車取代。早在1855年,由亨利克·馬可尼建造和設計的新華沙渡槽就穿過了廣場。1907年,廣場上安裝了電燈。1897年,市場遷至維特科夫斯基廣場(該廣場已不復存在),廣場用鵝卵石鋪成。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廣場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在1939年華沙圍城期間,炸彈和導彈落在廣場及其周圍地區。1940年,若干房屋被毀,不得不拆除。

1940年11月,格日博夫斯基廣場是華沙猶太區的一部分,與非猶太人區之間有一堵隔牆。1941年3月,因沿廣場東側設置邊界,猶太區的面積縮小。猶太區被清除後,1942年8月,猶太區關閉,其他人可以進入該地區。

在1944年華沙起義的激烈戰鬥中,兩棟房屋和一座教堂部分受損,起義失敗後,德國人燒毀了廣場的西側,並摧毀了阿羅娜·塞爾丁內拉猶太會堂。

現狀

編輯
 
新猶太劇院

戰後重建計劃只對教堂進行部分重建,並建立一個大型現實主義市場,許多房屋和建築被拆除,原猶太區只有普洛日納街還存在。教堂重建,1966年至1969年新建了一座後現代建築風格的猶太劇院,由博丹·普涅夫斯基設計。猶太會堂沒有重建,原址上是44層的公寓樓 Cosmopolitan Twarda 2/4 。廣場中央有一座波蘭地下紀念碑。

有軌電車線路已不復存在,但在2009年至2011年修復格日博夫斯基廣場時,仍發現它們的蹤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拯救猶太人的波蘭人紀念碑預計將於2015年建成。該紀念碑由彼得羅·穆西亞洛夫斯基、保利娜·潘基維奇和米查·阿達姆齊克設計,由該州和該市出資建造。[1]

參考

編輯
  1. ^ Design chosen for Polish saviours of Jews monument. Polskie Radio (Polskie Radio). 2014-03-19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The monument will stand on Grzybowski Square, which was a part of the Jewish Ghetto that the Nazi Germans created during the occupation. 

52°14′9.93″N 21°0′11.93″E / 52.2360917°N 21.0033139°E / 52.2360917; 21.00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