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後的革命

书籍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英語:Mao's Last Revolution),馬若德沈邁克文化大革命通史著作,2006年出版。中譯本於2009年出版。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
原名Mao's Last Revolution
中文名毛澤東最後的革命
作者馬若德沈邁克
譯者關心(集體筆名
類型中國政治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哈佛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
出版地點美國
中譯本出版日期2009年
規範控制
ISBN9789866723223(左岸文化)

評價

編輯
  • 沈邁克自評:「這本書將是既有敘述方式下第一本,也是最後一本文革通史」。「我希望十年後人們再寫文革,將採用全新敘述方式,能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為主線,穿起文革期間發生的諸多事件。這才是有震撼力的貢獻。如若十年之後的著作還不能突破我們這種敘述方式,即便再有新材料出現,也只能給我們做腳註!」[1]
  • 唐少傑:「此書的翔實在於它既涵蓋了文革歷史的整個過程,又囊獲了文革的各個階段,還更加具體地凸現出毛澤東對文革的獨特作用這一條主線。」[2]
  • 董國強:「該書能以傳統的體裁贏得廣泛的讚譽,實有賴於其內容的豐富和麥氏們天才的敘事技巧。」[3]
  • 鍾延麟:「本書主要有四方面的特色:一、對文革主事者涉入運動與所負責任的直言不諱;二、對文革作不限單一層次、面向的介紹;三、對文革相關事件中存有爭論、歧異部分之平衡處理;四、使用資料的豐沛與多元。」[4]
  • 閻長貴:「這本書從內容講,客觀、全面、系統地用豐富翔實的史料生動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荒唐性、瘋狂性、殘暴性和殘酷性。迄今為止,它是我讀到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統的文革史。」「填補了一些文革研究的空白」。閻長貴寫了《〈毛澤東最後的革命〉一書一些具體史實問題》,準備轉給作者參考。[5]
  • 徐海亮:「他們的這部巨著為中國當代史研究,為世界了解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目前我所見到的文革通史中,此書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一部著作。」「作者在收集、涉獵基礎資料方面付出了驚人的努力」。[6]
  • 歐陽龍門:「本書對於文化大革命的描述在形式上的嚴謹、內容上的客觀都超過了先前的幾部文革史。」[7]
  • 啟之:「此書的譯文堪稱一流。」但有誤譯、誤植之處。[8]
  • 何亮亮:「是西方學者研究文革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在國際上也很有影響」,「把文革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不是簡單的去肯定或者是否定文化大革命。」[9]
  • 范世濤:「可以預計,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該書將是文革史研究者案頭的基本參考書。」「一再援引李志綏的著作,而沒有注意負面的批評,造成不少問題。」[10]
  • 何蜀認為,本書涉及群眾造反運動的篇幅不夠,對「一打三反」的論述有偏頗,把廬山會議上的鬥爭稱為「爭寵」是「把嚴峻的政治問題庸俗化」,此外還有一些表述不準確之處。[11]
  • 顧訓中提出本書關於上海文革的幾個史實問題。[12]卜偉華提出了本書的幾十個問題。[13]
  • 老田:本書想「要證明一個人控制一個全國性的運動」,「最後,作者不得不在承認在自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編造一些驚人的說法」。[14]
  • 衛報》記者湯姆·菲利普斯:文化大革命歷史的開創性著作。[15]
  • 經濟觀察報》報道稱,《毛澤東最後的革命》常與《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合稱「文化大革命四部曲」。[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楠迪揚. 专访《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作者麦克法夸尔、沈迈克──首部文革通史还原最后的毛泽东. 亞洲周刊. 2010, (9). 
  2. ^ 唐少傑. 译校后记. 毛泽东最后的革命. 香港: 星克爾出版公司. 2009: 366. 
  3. ^ 董國強. 革命?还是帝王政治的回光返照?——Mao’s Last Revolution评介. 當代中國研究. 2009, (3) [202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8). 
  4. ^ 鍾延麟. 西方“文革”研究新力作──评《毛泽东最后的革命》 (PDF).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09, (114): 121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11). 
  5. ^ 閻長貴. 读《毛泽东最后的革命》的感想. 北京之春.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1). 
  6. ^ 徐海亮. 感谢与企盼──读《毛泽东最后的革命》的点滴感受 (PDF). 昨天. 2010, (61) [2019-0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4-21). 
  7. ^ 歐陽龍門. 读《毛泽东最后的革命》 (PDF). 記憶. 2009-07-31, (29)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6). 
  8. ^ 啟之. 《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中的误译、误植及其它──与著、译、校者商榷 (PDF). 昨天. 2010, (63): 5 [2019-0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6). 
  9. ^ 何亮亮. 开卷八分钟:丁东《阅读文革》. 鳳凰網. 201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2). 
  10. ^ 范世濤. 读《毛泽东最后的革命》. 獨立中文筆會. 2015-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0). 
  11. ^ 何蜀. 读《毛泽东最后的革命》的几点意见 (PDF). 昨天. 2010, (61): 5 [2019-0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4-21). 
  12. ^ 顧訓中. 关于上海文革的几个问题──与《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作者商榷 (PDF). 記憶. 2011, (66): 14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6). 
  13. ^ 卜偉華. 关于《毛泽东最后的革命》的几个问题 (PDF). 昨天. 2010-09-30, (58): 8 [2019-01-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6). 
  14. ^ 老田. 对主流文革史写法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紅歌會網. 2014-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0). 
  15. ^ Tom Phillip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s political convulsion. The Guardian. 11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The seminal work on the period is Mao’s Last Revolution by Roderick MacFaquhu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a blow-by-blow account of the turmoil. 
  16. ^ 羅四鴒. 麦克法夸尔:主题“中国”. 經濟觀察報.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