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髮角化病[1][2](keratosis pilaris,KP)又稱毛周角化病[3][4]毛角化病[5][6],常與「毛囊角化病」[7][8](Darier disease)混淆,實則是不同的疾病,俗稱「雞皮病」(chicken skin)[9],是一種慢性、常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毛髮角化性皮膚病,特徵為出現可能發癢的「雞皮樣」小隆起(頂部尖銳的丘疹),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紅或炎症[10]。多發生在四肢伸側,也可發生於除掌跖部以外的全身各部位皮膚。

毛髮角化病
類型神經性皮炎[*]角質層增厚[*]
分類和外部資源
ICD-11ED56
OMIM604093
DiseasesDB32387
MedlinePlus001462
eMedicineped/1246 derm/211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毛周角化症常被誤以為是痤瘡或是皮膚衛生清洗不乾淨。該病在幼兒期病例較少或病症不明顯,但青春期階段呈高發態勢,後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直至消失。特點是症狀冬季嚴重,夏季減緩。

臨床上,約40%至80%的青少年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毛髮角化問題,大部份更在10歲或之前便已出現徵狀。

病因

編輯
  • 營養不良者(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
  • 環境的濕度低
  • 空氣乾燥
  • 焦油、油脂等某些刺激物
  • 有遺傳家族史

症狀

編輯
  • 大體來說,上臂外側和耳前部面頰是最常發生的地方,呈散在性分佈,顏色為膚色、紅褐色或棕色
  • 患部皮脂腺管之開口處往往可見一顆顆大小如針頭般的小丘疹,內有白色角栓,硬化後導致毛孔閉塞
  • 大部份的疹子僅會導致皮膚乾燥,不痛不癢;但有炎性反應者患處皮膚則會多油、瘙癢甚至脫屑

治療

編輯

由於病因無法確認,所以不能根治,但是現代科技可以達成大幅改善的效果,使用雷射除毛連帶破壞深層毛囊是一種方式,再配以果酸成分的外用軟膏是常見方法[1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2. ^ 《英漢漢英醫學大詞典》編委會. 英汉汉英医学大词典. 學苑出版社. 1997: 374 [2024-03-01]. ISBN 97875077115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3). 
  3. ^ 曾文軍. 临床常见皮肤病与性病彩色图谱. 廣東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3: 150. ISBN 9787535962591. 
  4. ^ 存档副本.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5. ^ 存档副本.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6. ^ 國家教育研究院. 醫學名詞. 元照出版公司. 2015: 229 [2024-03-01]. ISBN 9789860459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7. ^ 存档副本.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8. ^ 存档副本.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9. ^ Wang, JF; Orlow, SJ. Keratosis Pilaris and its Subtypes: Associations, New 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 Etiologi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July 2018, 19 (5): 733–757. PMID 30043128. S2CID 51715063. doi:10.1007/s40257-018-0368-3. 
  10. ^ Panchaprateep R, Tanus A, Tosti A. Clinical, derm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of body hair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March 2015, 72 (5): 890–900. PMID 25748313. doi:10.1016/j.jaad.2015.01.024. 
  11. ^ Mayo Clinic Staff. "Tests and Diagnosis". Mayo Clinic. Retrieved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