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 (飲品)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2月6日) |
沙士(英語:sarsaparilla或sarsi)是一種碳酸飲料,以植物墨西哥菝葜(sarsaparilla)作為原料,因此得名;色澤呈深褐色,有甜味且不含咖啡因,雖與可樂相似但口味及口感不同。沙士源自美國,其中金車公司的麥根沙士,由同為軟性飲料的根汁啤酒演變而來。
歷史
編輯起源
編輯沙士早期起源不可考,應該是墨西哥原住民用來解熱的自然草本飲品;美洲殖民者往中美洲擴展勢力範圍後,逐漸演變成為美國民眾常喝飲料。據歷史記載,19世紀,根汁啤酒與薑汁汽水為美國人常飲用的兩種解渴飲料。可樂發明人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當初調配具有古柯鹼成分的可樂,其用意之一是為了取代當時盛行於美國的沙士。[1][2]
中國大陸
編輯有資料顯示,早於二十世紀初屈臣氏就已經開始在廣州、上海等地生產當時名為「荷蘭水」的沙士汽水[3]。1930年代,曾於廣州屈臣氏汽水廠工作的李智揚與李冠玲、梁漢奇、黃有桐、王貞三等11人集資籌辦汽水廠。他們購置了一台舊機器,於1946年2月在大德街80號的一家300平方米廠房正式開業,名為亞洲汽水。沙示推出後,銷售範圍一直局限於廣州市,隨後才逐漸擴展到廣東省。
1949年,屈臣氏被迫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亞洲汽水的廠址遷到大德路298號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當時亞洲汽水擁有3台12頭汽水機,職工80多人,年產量達500多萬瓶。1956年,中國共產黨對私營企業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3月,亞洲汽水被公私合營。在1960年代中期,曾生產各種口味的汽水並出口香港、澳門等地。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亞洲汽水被改名做廣州飲料二廠、廣州飲料總廠一分廠、廣州汽水廠,商標及廠房均被充公,直至1984年1月1日,改革開放約四年後,才復名。至1990年代初,亞洲汽水在全國有多家廠房。但1991年產權股權出售給百事公司,隨即逐漸式微。2009年5月1日,亞洲汽水產權被香雪製藥收購。[4][5]
台灣
編輯直至1946年,台灣的進馨汽水有限公司(今黑松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文杞前往上海考察。無意間於上海藥房發現一種來自美國,取自天然草本植物墨西哥菝葜的深色氣泡飲料,經上海藥商解釋,該於美國曾風靡一時的飲品,據說能利尿、促汗、解熱。經過試喝,張文杞決定推廣至台灣。於是他輾轉購得配方,並加入密而不宣的添加物來修正口感。1950年,以飲品的定位推出了黑松沙士,有略重的感冒藥水味道。1954年,可口可樂等美國知名碳酸飲料隨美援、駐台美軍而進入台灣。在定位上與可樂相似,卻價錢相對便宜的黑松沙士,漸次成為台灣的碳酸飲料市場新歡,並擁有極大市場佔有率。
口味
編輯除了原味之外,部分人有將沙士加鹽使其內氣泡釋放一部份後再飲用的習慣,認為如此較為順口。故有廠商直接推出了「加鹽沙士」。而後可樂一類飲料開始流行添加水果口味,因此現在亦有香柚口味的沙士。甚至有添加瓜拿納萃取物風味的沙士(註:瓜拿納本身含有咖啡因)。
偏方
編輯又因為沙士早期被定位為藥品,因此也出現了不少是以沙士為材料的偏方。例如:加鹽沙士比一般沙士更能解熱,或是飲用時加入生雞蛋或加入薑一同加熱過的加鹽沙士,可治療感冒或緩解咽喉炎造成的喉嚨不適等偏方。此外,加鹽沙士據說亦能緩解燥熱、火氣大等症狀。
品牌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廣州現有亞洲汽水,其產權幾經易手,仍舊生產沙士汽水。現在的廣告語是:「有我咁好氣,冇我咁長氣,有我咁長氣,冇我咁夠味!」
屈臣氏集團廣州廠房也已重新售賣沙士,有玻璃瓶、易拉罐及膠樽三種包裝。其中廣州本地人尤喜愛玻璃瓶,其特殊的氣味以及更多更細膩的泡沫深得人心。
台灣
編輯台灣主要的品牌為黑松沙士,在台灣幾乎可說是沙士的代名詞,因而有些其他廠商模仿其包裝樣式推出相仿的產品。金車的麥根沙士則是另一知名的口牌,氣味比黑松沙士更像root beer。
香港
編輯在香港,屈臣氏集團(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旗下)有製造沙示汽水,百佳超級市場和士多仍有售賣。
相關
編輯有傳聞稱「沙士」一詞原本在中文中皆指此飲料,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疫情爆發後,香港、澳門將SARS譯為「沙士」,疫情過後港澳便將此種汽水改名為「沙示」,臺灣因對該疫情多用英文縮寫表示,因此對本飲料仍稱「沙士」。唯此說法並不正確,港澳地區多年均稱「沙示」。 見80年代電視廣告片段,其中文名「沙示」及英文名SARSAE一直沿用至今,期間並無因非典型肺炎而有任何改變,故有關傳聞純屬虛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