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索倫森

泰德·索倫森Theodore Chaikin "Ted" Sorensen,1928年5月8日—2010年10月31日),美國律師和作家,著名的演講稿撰稿人,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主要演講稿撰稿人,也是肯尼迪總統的親密助手,肯尼迪總統曾稱他為「知識輸血庫」(intellectual blood bank)。

泰德·索倫森
出生(1928-05-08)1928年5月8日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城
逝世2010年10月31日(2010歲—10—31)(82歲)
New York hospital
死因中風併發症
職業特別顧問,撰稿人,律師
政黨民主黨
信仰Unitarian Universalist
配偶Gillian Sorensen
兒女三子一女

早年

編輯

泰德·索倫森一貫自稱是一個驕傲的自由派,他在1928年5月8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城,他說大約在他出生之後就開始有這種政治傾向了。索倫森說,他的世界觀繼承自他的母親。他母親是一個女權主義者,鐵杆的和平主義者。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是唯一神教會的牧師,一度還擔任內布拉斯加州的總檢察長。

索倫森說:「我父母從小教育自己的孩子珍重國內國際的和平。我們可以有爭論,但我們不是用武器,而是用文字爭論。」

索倫森後來的上司是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肯尼迪是參加二次大戰的海軍戰鬥英雄。跟肯尼迪不同的是,二戰結束不久,索倫森應徵參軍。他公開宣言,他是一個反戰主義者。他對徵兵委員會表示,他十分願意參加武裝部隊,駕駛救護車,在伙房工作,或在某種有用的、不需要動用暴力的職位服役。

他說:「我確實是反對殺人,我不想被利用來殺人。當然,假如我想將來從政,讓自己的思想符合大眾的思想,或者將來做一個律師,這肯定是不行的。」

索倫森被免除兵役,在1949年以優異成績從內布拉斯加大學法學院畢業。1951年,他來到華盛頓,希望從事公共政策方面的工作。他很快成為麻薩諸塞州新當選的國會參議員肯尼迪的助手。他們兩人成了親密的朋友。索倫森在後來出版的自傳中說,甘迺迪獲得普立茲獎的名著《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主要由他代筆完成。[1][2]

助肯尼迪競選總統

編輯

1960年,肯尼迪競選總統。索倫森成了他的講演撰稿人,政治戰略謀士,以及無所不談的密友。他們兩人一起訪問了美國所有的50個州。索倫森說:「當然,動筆寫東西的人就有機會把自己的思想寫成演說辭。」

索倫森寫好的講演稿,肯尼迪可以隨意修改其中的思想和詞句。在他們共事的最初日子裡,肯尼迪有時候也確實是作出了一些修改。但索倫森認為,隨着時間的推移,他讓肯尼迪接受了他的很多觀點。他說:「肯尼迪來自他父親的保守家庭,我則來自我父親的進步派家庭。因此,我有機會讓肯尼迪了解進步派思想及其道理。他的競選着重外交問題,他強調和平隊,裁軍,軍備控制,設法跟俄羅斯解決分歧,而不要動用核武器。」

就這樣,肯尼迪的話跟索倫森的話常常是難分彼此。肯尼迪一度稱索倫森是他的「知識輸血庫」。但是,在被問到肯尼迪就職演說中的名句「不要問你的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到底是出自誰的手筆的時候,索倫森一笑,說「不要問」。

肯尼迪在美國和蘇聯冷戰高峰時期就任總統。當時蘇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競賽基本上是不受控制的。在這種背景之下,索倫森協助撰寫了肯尼迪1963年6月10日在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說辭:

他說:「演說中最漂亮的一段是他說,『不錯,蘇聯有不同的目標,跟我們的制度也不同。但是我們可以讓這個世界的差異安全地存在。』」

肯尼迪說:「歸根結底,我們最基本的彼此聯繫是我們都居住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我們都呼吸一樣的空氣。我們都珍視我們的孩子的未來。我們都是凡人。」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被暗殺的子彈擊中。這一暗殺事件使索倫森痛不欲生。他寫道,「在我內心深處,我一直沒有停止哭泣。」

離開白宮

編輯

索倫森後來在肯尼迪的繼任者約翰遜的手下工作了3個月,然後離開白宮,寫了他的回憶錄《肯尼迪》。這本書1965年成為國際暢銷書。1968年,在肯尼迪總統的弟弟、參議員和前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競選總統的時候,索倫森是一個重要的人物。羅伯特·肯尼迪的競選以悲劇告終。他也遭到暗殺。

儘管索倫森從1968年以來一直參與美國政治,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他的國際法律師事務所方面。他認為,這種工作也是一種在不同的民族之間創造和平的工作。他說,這種工作總是讓他感到有動力:

索倫森說:「當然,總是要有分歧的。但是,通過暴力來解決分歧,這種做法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有用的,更不是必要的。」

晚年

編輯

索倫森是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早期支持者。他說,奧巴馬的理想跟肯尼迪總統的非常相似。索倫森是外交關係學會的成員,也是非營利組織國際過渡性司法中心的董事會成員。這個組織幫助一些國家追究過去大屠殺和踐踏人權當事人的責任。索倫森還一度直言不諱地批評布什政府在反恐戰爭中羈押恐怖活動嫌疑人及其審訊的做法。他呼籲進行民主共和兩黨調查,看是否其中有犯罪行為。

他在2010年10月31日逝世,享年82歲。

著作

編輯
  • Decision-making in the White House (1963)
  • Kennedy (1965)
  • The Kennedy Legacy (1969)
  • Watchmen in the Night: Presidential Accountability After Watergate (1975)
  • A Different Kind of Presidency: A Proposal for Breaking the Political Deadlock (1984)
  • Let the Word Go Forth: The Speeches, Statements and Writings of John F. Kennedy, 1947-1963 (1988)
  • Why I Am a Democrat (1996)
  • Counselor: A Life at the Edge of History (200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er Story, Their Words: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Best-Sellers. 11 June 2014. 
  2. ^ Farhi, Paul. Who wrote that political memoir? No, who actually wrote it?. The Washington Post. 9 June 2014 [11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來自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美國之音網站。根據版權條款(英文)和有關美國政府作品版權的相關法律,其官方發布的內容屬於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