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 (美国)

美國政黨

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是美国的一个政党,与共和党并列为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目前是美国联邦执政党,并拥有美国国会参议院的多数党地位,而该党的州长多在东海岸新英格兰、华府都会区、北部的五大湖西海岸主政,并长期在多个主要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等执政。

民主党
Democratic Party
全国委员会主席杰米·哈里森英语Jaime Harrison南卡罗来纳州
美国总统乔·拜登特拉华州
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加利福尼亚州
参议院临时议长帕蒂·默里华盛顿州
参议院领袖查克·舒默(多数党领袖)(纽约州
迪克·德宾(多数党党鞭)(伊利诺伊州
众议院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少数党领袖)(纽约州
凯瑟琳·克拉克(少数党党鞭)(马萨诸塞州
州长协会主席英语Democratic Governors Association丹内尔·马洛伊康涅狄格州[1]
成立1828年1月8日,​196年前​(1828-01-08
前身民主共和党
总部430 South Capitol Street SE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03
青年组织美国青年民主党英语Young Democrats of America
学生组织美国院校民主党英语College Democrats of America
女性组织民主党女性全国联合会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 Women
州组织民主党州长协会英语Democratic Governors Association
海外组织民主党海外事务组织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 Women
LGBT组织石墙民主党人英语Stonewall Democrats
党员
(2020年)
45,715,952[2]
意识形态主流:
现代自由主义[3]
派别
政治立场中间[15]中间偏左[16]
官方色彩  蓝色
参议院
48 / 100 (48%)
众议院
213 / 435 (49%)
州长
22 / 50 (44%)
州参议院英语State legislature (United States)
861 / 1,972 (44%)
州众议院英语State legislature (United States)
2,432 / 5,411 (45%)
领地总督
3 / 5 (60%)
领地参议院
31 / 97 (32%)
领地众议院
8 / 91 (9%)
选举标志
官方网站
www.democrats.org
美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1828年第七任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创建民主党[19],1848年成立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哈利特英语Benjamin F. Hallett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于1792年创立的民主共和党[20]

民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代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农场主的利益,主张民粹主义农业主义。因此民主党在19世纪中期通过法案强制驱逐印第安人,发动美墨战争,获得大量土地以供农耕。在美国内战中则支持奴隶制以维护成型的农业体制。民主党在战后长期获得南方各州的支持。20世纪初,民主党加入支持维护白人的工人权利,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了反垄断法,限制大企业的垄断。自从1930年代以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并称之为美国的自由主义,此后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了民主党的主要政策。

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及越战导致在民主党内部引发了对国外军事干预的立场及国内政策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之后民主党失去全国性的支配地位,但民主党维持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依靠党内南方保守派控制国会直至1995年(当中仅于1981-1987年失去参议院控制权)。比尔·克林顿1993年上台后,由于1995年起失去国会两院控制权,民主党转走第三条道路的温和中间路线,后继续左倾。2007年民主党夺回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2009年贝拉克·奥巴马领导民主党重新上台后,民主党加强其进步主义路线。2011年失去众议院控制权,2015年失去参议院控制权,2017年再度成为在野党。2019年民主党夺回对众议院控制权,取得15个州的完全控制权(州长及州议会两院)。2020年乔·拜登带领民主党赢得总统与国会参众两院选举,这双双胜利使民主党恢复在联邦政府层级的完全执政,并产生美国首位女性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2023年在众院方面成为少数党。

美国政治史上总计有16位民主党总统。民主党在2000年代之前的政策一直偏向于白人、蓝领、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利益;但在2000年后发生了巨大转变,因为支持者主要是东西岸及五大湖地区的大都会居民,所以现在的民主党主要获大企业、城市富裕阶层、女性、LGBT、代表性不足少数族裔(原住民)的支持,对内力求建立平等型的福利国家,对外奉行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

历史 编辑

19世纪 编辑

民主党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在1790年代创建的民主共和党[21]。民主共和党组成了史称第一党系的政治势力主轴。民主共和党专门反对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执政党——联邦党和其政策,当时联邦党提倡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放宽对于宪法的解释、以及一个由精英统治的政府。杰斐逊党人(Jeffersonians)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支持法国,并且反对与英国签订媾和的杰伊条约,因为担心那将会助长美国国内的君主主义势力。民主共和党将独立的农夫(自耕农)视为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轻视都市银行、商业和工厂。杰斐逊和他的朋友麦迪逊于1798年将地方州的州权竖立为该党的核心理念。民主共和党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拥有最多支持,但在东北部六州则势力不大。

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的选举中同时赢得了总统和国会,并且于1811年让亨利·克莱担任权势极大的众议院议长。联邦党在1812年战争结束后失去与民主共和党抗衡的力量。在1816年后,来自田纳西州的战争英雄安德鲁·杰克逊开始崛起,并在1828年当选总统,之后民主共和党便改组为民主党了。

 
安德鲁·杰克逊是民主党的第一位总统(1829-1837),他是美国第一个民粹主义及诉诸直接民主的总统,被称作杰克逊民主

史称的第二党系则是民主党与他们的主要对手—辉格党之间的对峙。民主党根据支持度最高的纽约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以及边境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联盟,但他们在东北部六州的新英格兰依然势力不大。如同杰斐逊党人一般,民主党强烈反对“贵族的”精英统治和银行,并且将他们的民意基础诉诸于“人民”。到了1820年代时,选举权已经没有一定规模财产的限制,因此几乎所有地区的白人男性都能参与投票了。

民主党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联盟,由来自全国农村的农夫、以及都市地区的劳工团体所支持。民主党在1830年代的主要议题是建立起一个更强的政党机制、反对国家和中央银行以及反对以牺牲纳税人来达成工业发展的现代化政策。与工业垂直的分工不同的是,民主党强烈拥护新农业土地的扩张。在1830年后,以印第安人迁移法案为由驱逐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地安人,并实质掠夺印地安人的土地,并取得大片西部土地便是这种例子之一。因此杰克逊作为民主党的首位总统,其功过至今在现代民主党仍受到非议。

马丁·范布伦在1836年取得了总统职位,但1837年的经济萧条却使他在1840年选举中连任失败。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在1844年赢得了选举,在总统任期中他领导了美墨战争、降低关税、建立了国库的分行、并且将今天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西南部地区(得克萨斯、内华达、犹他,以及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等)并入国土,之后他便退休不再连任。在1848的选举中,一个名为自由土壤党(Free Soil Party)的派系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张,最后与民主党决裂。民主党在1850年通过了一份调解蓄奴州与自由州的法案,但只是延缓了冲突爆发的时间。随着辉格党在奴隶和排外主义问题上出现内部分歧,民主党在1852年轻松的选出福兰克林·皮尔斯、以及1856年的詹姆斯·布坎南担任总统。

民主党参议院领袖-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斯蒂芬·A·道格拉斯在1854年时不顾党内的反对声浪推行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成为其后美国南北分裂的肇因之一。当时政治联盟、政治家、和选民结构都大为改变,新的政治议题和政策也大量浮现,辉格党亦彻底解散了,这段时期史称第三党系。民主党在继续发展的同时,许多北部主张废奴的民主党人(尤其是1848年以来的自由土壤党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道格拉斯在民主党的提名大会上没能取得三分之二的提名票数,从堪萨斯州引发的奴隶制度争议终究导致民主党的分裂,道格拉斯和约翰·C·布雷肯里奇分别代表北方及南方的民主党候选人同时竞逐总统宝座。

南北战争中,联盟国国内不允许政党政治的出现,但党派纷争在北方仍然相当常见。战争爆发后,道格拉斯曾试图重整北方民主党人支持联邦,但他在1861年6月去世,而民主党内部对战争的意见分歧,使林肯得以主导战争,不过1862年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依然维持一定表现。到了1864年总统选举时民主党所提名的主战派总统候选人乔治·迈克莱伦与主和派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彭德尔顿英语George H. Pendleton不合,结果大多数主战派民主党人都投给林肯。1865年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其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继任总统,虽然约翰逊是民主党人,但其政府和国会完全由共和党控制和支配。在1866年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在国会中拿下了三分之二的多数派地位,彻底掌握了国家政策。林肯的接班人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带领共和党在1868年和1872年的选战中相继获得大胜。

美国在1873年爆发的经济萧条,使得民主党得以在1874年的选战中夺回国会众议院里的多数派地位。内战后南方白人对于重建时期的不满和对于共和党的怨恨情绪也让民主党得益。当重建时期结束后,南方各州的非裔美国人再次于1890年代被剥夺公民权,南方也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里成为民主党的大票仓。在南方原联盟国的州经常只有民主党一党称霸,在民主党的提名大会上赢得胜利也经常等同于选举的胜利。

 
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1889年和1893-1897年间在任)是1860年至1912年间唯一的民主党总统

全国性的选举在1880年代时仍保持均衡态势。虽然共和党在1885年之前都牢牢控制白宫,民主党依然维持相当的竞争性。当时民主党由格罗弗·克利夫兰等人所率领、拥护商业阶层的派系所主导,他们在南方有着稳固的支持度、并且在美国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也有极大影响力,同时也受到大都市里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支持。他们在那段期间里也控制了众议院。在1884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改革派的纽约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赢得了总统选举。他在1888年的连任选战中失利,但在1892年再度当选。克利夫兰是民主党保守派,代表商人、银行、以及铁路公司的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海外的扩张,他也拥护金本位制度,并且反对贪污、高税赋和关税。民主党保守派在1896年被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所击败。

20世纪 编辑

 
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年在任)是1897年至1932年间唯一的民主党总统

1896年总统的选举中政治生态大为改变,开始了史称的第四党系。以农业为主的民主党人要求开放银币自由铸造,淘汰了格罗弗·克利夫兰,并提名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参选总统。布莱恩在提名大会上誓言推行金银双本位的货币制度,宣称要对抗东部的货币利益集团。但他仍在选举中惨败给共和党的威廉·麦金莱

共和党在接下来的36年里控制了28年的总统任期,支配了绝大多数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一半的西部地区。布莱恩在南部和大平原地区拥有稳固支持度,在1900年再次获得总统选举的提名,但又一次的输给了麦金莱、在1908年又输给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民主党保守派奥尔顿·帕克在1904年赢得了提名大会,但仍输给了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到了1908年布莱恩已经放弃了银币自由铸造和反帝国主义的主张,改支持当时主流的进步主义政策,尤其是“反托拉斯法”以及反商业垄断的法案。

趁着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民主党在1910年控制了国会,并且在1912年和1916年提名改革派的知识分子伍德罗·威尔逊当选总统。威尔逊成功的使国会通过一系列进步主义法案,包括了将反托拉斯法系统化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对个人的所得税、对农民的新政策、以及对铁路工人的8小时工时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他并且透过最高法院将童工非法化。颁布禁酒令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以及确立妇女投票权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都是在他任内通过,不过两个修正案也是两党斡旋下的结果(共和党在国会占多数)。威尔逊终结了关税、货币、和反托拉斯等长期以来的争议,这些政策支配了之后的40多年。

威尔逊领导美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签订了包括成立国际联盟在内的凡尔赛条约。但在1919年威尔逊的政治运势和健康都开始急剧衰退,政治局面也开始逆转,共和党重新控制国会两院,参议院拒绝加入凡尔赛条约以及国际联盟,同时全国性的罢工潮和暴力活动也产生了不小的动乱。民主党内部也因为禁酒令而分裂为南北对峙。最后党内的分歧使得共和党在1920年、1924年、和1928年的总统选举中都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不过,在此时期艾·史密斯替民主党在东北部的大都市区域巩固了天主教的票源支持。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3-1945)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大萧条使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战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罗斯福在选战中提出了一套模糊的政见,承诺将废除禁酒令,并大肆批评赫伯特·胡佛的执政失败。罗斯福在就任不到一百天内便发起了一连串庞大的政府计划:新政。这些计划注重于平缓、恢复并改革美国的经济,亦即解除失业现象和农业的萧条、将经济的发展恢复到大恐慌前的水平、并且对体制进行改革以避免日后萧条重现。

1932年的选举使民主党在两院以及各州州长都取得了多数,1934年的选举更进一步巩固了多数派地位。1933年的一连串计划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一波新政”,第一波新政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大众的普遍舆论;罗斯福试着将新政继续深入推展至商业和劳工、农民和消费者、都市以及农村。然而,到了1934年,罗斯福的政策越来越具争议性。罗斯福试着将民主党的支持根基从商业界转往农民和劳工。新政在根本上是一连串因应经济艰困时期而产生的政府管制和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两个古老的名词在美国被彻底改变了涵义,“自由派”和“自由主义”开始代表支持新政的立场,而这两词的古典涵义则被贴上了“保守派”和“保守主义”的标签。民主党内的保守派被新政所激怒,在艾·史密斯的领导下他们于1934年组成了美国自由联盟英语American Liberty League试图反击,但为时已晚。

在1934年控制国会绝对多数后,罗斯福继续展开了被称为“第二波新政”的立法计划。这波新政大幅增强了工会的影响力、将社会福利国有化并大幅扩张、对商业进行更多管制(尤其是交通和通信业)、并且提升对商业利润的课税。他以这些政策替民主党建立了一个新的、由不同群体组成的选民结构,称为“新政联盟”,包括了工会、少数族群(最值得注意的:天主教徒、犹太人、以及首次的—黑人)。除了1952年和1956年两次选举外,新政联盟称霸了美国政界长达数十年,直到1968年为止。

在1936年选举的压倒性胜利后,罗斯福宣布将扩张最高法院,这却与他的新政计划产生了冲突。一次激烈的冲突在民主党内爆发,罗斯福的副总统约翰·南斯·加纳起头反对他。最后国会里的共和党和保守派民主党人组成同盟,一起封杀了罗斯福接下来任内几乎所有的立法提案。由于受到党内保守派的威胁,罗斯福试图展开清党,但最后仍未成功。

从这段时期开始,新政使“自由主义”一词在美国的定义转变。自由派代表支持增加社会福利、工会、以及对商业的管制。而那些新政的反对者,即那些重视长期经济影响、支持企业精神和低税赋、小政府的人成为保守派。

 
总统哈利·S·杜鲁门(1945-1953)

罗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任内去世,哈利·S·杜鲁门接任总统。民主党内部的冲突开始浮现。前副总统亨利·A·华莱士谴责杜鲁门是个战争贩子,批评他推行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然而,华莱士的支持者以及党内的左翼最后遭到驱逐,而代表工会的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在1946-1948年间被青壮派反共份子如休伯特·汉弗莱等人排挤。而共和党也大力批评杜鲁门的政策,并在1946年的选举中重新夺回国会,扭转自1932年以来的少数派地位。

许多民主党领导人也都准备要颠覆杜鲁门,但他们却没有替代的接班人选。杜鲁门也做出反击,他大胆的在7月时召集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送出一堆他预期会对共和党议员造成大麻烦的法案审查。最后果不其然,共和党国会陷入僵局且毫无进展,杜鲁门趁机在全国批评他们“毫无用处”。接着1948年的总统选举出现了大逆转的结果,杜鲁门击败托马斯·杜威而得以连任,同时民主党也重新夺回了国会。不过,杜鲁门的许多政策,例如全民保健制度,仍然遭到国会保守派的封杀。

1952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击败了伊利诺伊州州长阿德莱·史蒂文森,替共和党重新夺回了白宫。四年之后,艾森豪威尔再次击败史蒂文森。在国会里,民主党虽然掌握多数,但在政策上被这位战争英雄的阴影所笼罩,经常必须向艾森豪威尔妥协。在1958年,由于劳工的组织得当,民主党在国会选举里得到出人意料的表现。

 
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1963)

参议员约翰·肯尼迪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极微弱差距击败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虽然肯尼迪仅执政了一千天左右,他在任内仍于古巴发起猪湾入侵,并试图阻止柏林墙的建造,同时也派遣了16,000名士兵前往南越,担任越南共和国军的军事顾问,并组成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他也升温了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让美国人在1969年登上月球。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他试图缓和两国的紧绷关系。肯尼迪同时也推展民权和种族融合。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于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为第36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也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他击垮了国会的民主党保守派,并且通过了一连串重要的进步主义的法案,被称为“伟大社会”法案。约翰逊也成功的通过了主要的1964年民权法案,开始了美国南部的种族融合。但同时,约翰逊也升级了越战,使得民主党内部对此开始产生冲突,并且最后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里失利。

 
总统林登·约翰逊签下了1964年的民权法案

自从内战以来一直坚定支持共和党的非裔美国人在1930年代开始逐渐转向支持民主党,主要是因为民主党推行的新政中的济贫措施、福利政策、以及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对于民权的支持。在许多大都市,例如芝加哥,经常有一整个原本隶属共和党的党部瞬间转变为民主党。不过在1960年代后期,新政联盟开始瓦解,由于越来越多民主党领导人表态支持民权运动,使得民主党在南方传统保守白人票源以及在北方都市天主教徒支持度开始崩解。在杜鲁门于194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表态支持民权以及废除种族隔离法条后,许多南方民主党人便改投票支持决定独立参选的迪克斯民主党的南卡罗来纳州州长斯特罗姆·瑟蒙德

民主党对于民权议题的支持在林登·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正式签订民权法案时达到高潮,他对此发表演讲道:“我们(民主党人)已经失去南方长达一个世代了。”同时,共和党在前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领导下则开始实行他们的南方战略(Southern Strategy),以抵抗联邦政府侵蚀地方州权利为目标,同时诉诸于南方白人的支持,并从民主党长期控制的南方扩展势力。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虽然在全国大胜,但首次失去五个深蓝州分,这五个州分过去是民主党的铁票。

1968年,对于民主党乃至整个美国都是艰困的一年。越共在一月发起的新年攻势虽然在战术上失败了,但却带给美国舆论极大的打击。参议员尤金·麦卡锡以反战为诉求在大学校园获得支持,并赢得新罕布什尔州的提名预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原有意寻求连任的林登·约翰逊总统在3月31日放弃参选,接着前总统肯尼迪的弟弟罗伯·肯尼迪宣布参选。就在他于预选中一路进展顺遂时,却于洛杉矶突然遇刺身亡。当时民主党代表大会会场外便是激烈的学生反战示威,在芝加哥警察的隔离及镇压下,大会最后提名了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参选,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汉弗莱是一个坚定的新政支持者。同时亚拉巴马州的民主党州长乔治·华莱士决定独立参选,最后选战成为三边的竞赛。共和党的理查德·尼克松最后以些微差距获胜,但民主党仍然继续掌控国会两院。

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标志了南方在政治立场上的转捩点,除了得州外的每个南方州都选择投给共和党的尼克松或脱党的华莱士。从此民主党的选票基础开始转往东西岸都会区,与该党的传统历史产生戏剧性的颠倒。此后有80-90%的黑人坚定支持民主党候选人。

 
总统吉米·卡特(1977-1981)

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提名了南达科他州参议员乔治·麦高文参选,麦高文以他鲜明的反战立场为号召,主张立即从越南撤军,并保障所有美国人的最低收入。麦高文试图对抗尼克松的政策,但却被他搭档竞选的伙伴托马斯·伊格顿英语Thomas Eagleton所拖累,在证实了伊格顿患有忧郁症且还曾接受电痉挛疗法后,民主党紧急替换候选人,但已经毁损了麦高文的公共形象。最后大选便成尼克松的压倒性胜利,麦高文仅赢得了马萨诸塞州。不过,民主党依然在国会和大多数州议院保持多数派地位。

其后的水门事件丑闻很快便摧毁了尼克松的总统任期,使民主党有了极大希望。在杰拉尔德·福特副总统于1974年8月9日继任后不久便无条件赦免了尼克松,使民主党得以对此大作文章,猛烈批评共和党的“腐败”,使他们在接下来几年的选举里大为得益。福特政府上场后第一次期中选举,民主党就赢得了压倒性的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多数,使褔特被迫尽用否决权。

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佐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以黑马之姿出乎意料的微弱优势当选,他只以297票对240票赢得选举人票,在普选票只以2个百分比领先,卡特成为最后一个赢得了所有南部州的民主党人。

卡特的一些政策包括了国家能源政策的确立、以及巩固政府机构,创建了两个新的政府部门—能源部和教育部。卡特试着对运输、航空、铁路、金融、通信、以及石油等产业解除管制,因此抛弃了长期以来新政对于经济的管制政策。他巩固了社会福利制度,并且指派了破纪录数量的妇女和少数族群人士担任重要的政府部门及法官职位,他也颁布了许多环境保护法案。在外交事务上,卡特的成就包括了调解赎罪日战争大卫营和约巴拿马运河条约、以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同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时与苏联进行战略武器限制谈判。除此之外,卡特任内也相当强调人权,并以此作为外交政策的主轴,卡特的人权外交包括向那些反人权和实行独裁统治的反共国家施压,迫使那些国家释放部分政治犯。

尽管这些努力,卡特最后在全国健保计划或税赋制度改革上都失败,而这些却都是他竞选时所承诺的。同时国内通货膨胀也急遽攀升。在国外,超过一年的伊朗人质危机(1979年11月4日-1981年1月20日)使得52名美国人成为人质被拘禁了444天,卡特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救援也都失败了。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也使美国大众越感卡特的无能和脆弱,即使卡特以杯葛莫斯科奥运。在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卡特得以通过民主党的提名大会竞选连任,但最后在11月被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压倒性击败,里根囊括了44个州的压倒性胜利,卡特仅赢得6州。同时民主党也失去了12个参议院议席,这也是自从1954年以来共和党首次夺回参议院控制权。不过,众议院仍以民主党为绝对多数。

促成里根当选的原因,还包括了当时许多民主党人也开始支持保守派的政策。这批被称为“里根民主党人”(Reagan Democrats)的选民在里根任内前后仍是民主党员,他们大多数是白人工人阶级和农民,原是民主党的基本盘,被里根的社会保守主义和他的强硬派外交政策所吸引。到了1984年的选举中,民主党推派的候选人—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仍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最后里根总统囊括了49个州的压倒性胜利(蒙代尔仅赢得其家乡州份)。而在1988年的选举中,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州长麦可·杜卡基思则抛弃了新政的色彩,改以公共行政专家的形象参选,但因其坚持自由派立场(包括支持废除死刑的主张,在当时高罪案率的美国根本不受欢迎,此后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均支持死刑)仍遭到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以压倒性胜利击败。

民主党在国会依然保持多数派,尽管共和党曾在1981-1987年间控制参议院。民主党经常在许多议题上与里根产生冲突,他们反对里根资助尼亚加拉瓜的反政府游击队康特拉推翻反美亲苏的丹尼尔·奥尔特加左派社会主义政府。不少保守派民主党人在国会支持里根对于个人所得税率的大幅减税,他们亦支持里根对军事预算的增加,但却反对里根大幅裁撤扣减社会福利计划。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大多数里根政府提议的减税与增加国防预算案,但却拒绝了其他的减少预算提案。正是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妥协,结果导致里根任内联邦的预算赤字和国债飞涨到前所未见的纪录。老布什成为总统后,正因为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妥协被迫同意加税,而违反他的竞选承诺。

为了挽回连续三次总统选举的压倒性失败(1980、1984、1988),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人开始试着将民主党转向中间温和派的立场。在保留了原自由派支持者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在各种议题上抱持温和或保守观点的选民支持,从这时开始民主党开始混杂较多元的政治观点了。

 
比尔·克林顿的总统任内(1993-2001)将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转向了中间派立场

共和党执政经过了整整12年后,在1992年,民主党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成功当选总统。克林顿和卡特一样,都是来自南方的州份,使他也能成功赢得几个南方州份。克林顿开始了自从肯尼迪以来第一次的试图平衡联邦预算,并且继续维持当时繁荣成长中的美国经济。在1994年,美国经济达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25年来最低的纪录。克林顿上任后,推动允许同性恋参军的不问,不说政策,并且签下了枪械管制的布莱迪法案(Brady Bill),规定手枪贩卖必须一律等候五天,被保守派的批评;他也立法禁止了许多形式的半自动射击枪械的买卖(到2004年终止)。他的《家庭与医疗假期法案》(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则涵盖了四千万的美国人口,提供劳工12周的停薪留职假期以照顾小孩或病患。他协助恢复了海地的民主制度,并且积极斡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主导奥斯陆协议同时达成了北爱尔兰史上第一次停火,另外也促成《达顿协议》的签订,终结了在南斯拉夫将近四年的战争和屠杀。克林顿在1996年再次当选连任,成为继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以来首次成功连任两届的民主党总统。

然而,民主党在1994年中期选举,在共和党革命效应下,民主党失去了他们在国会两院长达40年的多数派地位,也是自1930年代新政以来,国会由共和党多数控制。克林顿否决了两次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提出的福利制度改革案(主要涉及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但在1996年接受了第三次的提案。而改革司法体制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则在他行使否决权下也通过了。而自1960年代以来便逐渐失去影响力的工会,则发现他们自身对于民主党内部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尽管工会的强烈反对,克林顿依然在1993年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22],1994年1月1日生效。

当民主党逐渐转向中间,一些温和派或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开始突显而出,并且也在党内取得一定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一些自由派和进步派则感觉他们被民主党孤立了,并认为民主党不再关心一般人民与左翼的议题了[23]。然而,克林顿自身的性丑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主党的声誉,白水门事件莱文斯基丑闻等政治丑闻使共和党对克林顿穷追猛打,使克林顿成为自1868年的约翰逊总统以来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但最终在参议院被否决。

21世纪 编辑

2000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提名了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候选人。戈尔与他的共和党对手—得州州长乔治·沃克·布什在许多议题上都有不同政见,但两人很早便取得提名,但戈尔与克林顿的紧密关系招致批评,加上其偏向保守,并提名了党内保守派的乔·李伯曼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包括了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在内,宣称戈尔与布什并没有差别。戈尔在普选中获得的选票比布什多五十多万票,但由于选举人团制度,在佛罗里达州仅以537票落败,使布什得以全取该州25张选举人票,经过一个多月的诉讼及最高法院的判决,最终以266比271票落败。纳德在佛州取得九万七千票,使后来许多民主党人批评是纳德的抢票效应造成戈尔的落败。尽管戈尔失败,民主党在参议院中夺回了5个席次,使得原本与共和党的45-55的差距拉至50-50的平手状态(副总统保有一票否决权),2001年一名自由派共和党参议员退党,加入民主党党团,民主党重新控制参议院。不过并没有维持太久,共和党再次于2002年和2004年于参议院取得多数派地位,2004年民主党一度只剩下44席,创下1920年代以来的最低纪录。

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的政治焦点开始转向国防安全的议题。除了1个议员投反对票外,其他所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都选择授权发动2001年入侵阿富汗。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民主党领导人皆支持《美国爱国者法案》的签署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2003年民主党在为了是否入侵伊拉克的议题上产生分歧,即使多数民主党人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一些民主党人逐渐表示他们对于反恐战争的进展和正当性的担忧,也批评一些由美国爱国法所衍生的国内法案侵蚀了民权和公民自由

由于安然和其他公司的金融诈骗丑闻的影响,国会的民主党人推展一项改革监督商业会计事务的法案,希望以此避免进一步的诈骗产生。这使得两党在2002年联手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民主党也支持一些经济复苏的政策。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准备工作早在2002年底便已开始进行,前副总统戈尔宣布他将不会再寻求提名。霍华德·迪安以反战的姿态参加了民主党的初选。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约翰·克里也参选,因为他被认为比迪安还要“有资格”参选[24]

由于许多美国产业的外判,美国劳工失业率逐渐增长,一些民主党人如霍华德·迪安开始改变他们对自由贸易的立场。在2004年,小布什政府迟迟无法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美军的死伤增加、加上反恐战争的前景不明,都成为选举的热门议题。在那一年里,民主党强调对失业率的缓和、解决伊拉克危机、并且更有效的对抗恐怖主义。

在选举中,克里在普选票和选举人团上都输掉了,普选输了足足三百万票。共和党在参议院也增加了三席、众议院增加四席。这也是自从1952年来第一次,民主党参议员竞选总统失败。民主党在路易斯安那州、新罕布什尔州、和蒙大拿州赢得州长选举,但却输掉了密苏里州、以及民主党长期的南方重镇佐治亚州。多个南方州全面由共和党控制,包括州长和州议会。

在选举后许多分析家认为克里的竞选策略相当差劲[25][26]。包括快艇老兵寻求真相事件、同性婚姻议题等处置失当,以及克里对于伊拉克战争的矛盾态度,都是造成他失败的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了当时稳定的就业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繁荣的经济环境。

在2004年败选之后,许多民主党人开始思考改变政党的走向,许多不同的策略也被提出。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人建议应该将政党朝向更中间和右倾的路线,以夺回在两院的席次和2008年的选举;自由派则主张将政党更左倾以成为更坚定的反对党。

这些争论也反映在2005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选举上,霍华德·迪安最后胜出,迪安主张分散民主党的中央体制,并支持地方州的党部组织,即使是共和党控制的州份亦然[27]

2005年,民主党在参议院挑选了哈利·里德作为领导人。里德试图凝聚民主党在一些议题上的立场,他也阻止了共和党对于福利制度的民营化。2005年,民主党保住了他们在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州长。然而,民主党却继续在一向属民主党重镇的纽约市长选举中落败,不少民主党选民继续支持自由派共和党市长迈克·彭博,彭博原长期是民主党人,2001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参选市长。

共和党的阿布拉莫夫有关的游说案丑闻爆发后,民主党把握机会以此作为2006年的竞选议题大肆炒作。小布什总统在飓风卡特里娜中的救灾进度迟缓也成为议题之一。公众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对共和党也有负面影响,同时许多民主党的保守派也认为小布什使政府开支超出了控制,这都使小布什总统认可度持续下降。

贝拉克·奥巴马
乔·拜登
贝拉克·奥巴马乔·拜登,美国第44和46任总统(2009-2017,2021-至今)。

民主党在2006年美国期中选举中于众议院取得多数派地位,并且也在参议院掌控优势,这是12年来民主党第一次于众议院赢得多数派地位。民主党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中间选民改投给民主党的保守派候选人[28]。民主党在州长选举上也有所进展,在各州议会的议席也有所增加。不单使得民主党提名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兰希·佩洛西,成为第一名女性的美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还利用人数的优势,使得自伊拉克撤军的提案在众议院闯关成功。

进入21世纪后,民主党支持度最高的地带已转变为在东北部、五大湖区域,加上太平洋海岸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夏威夷州在内的地区。民主党在主要的大城市及工业重镇也有较高支持度,包括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波士顿底特律旧金山达拉斯、以及首都华盛顿特区,现时大部分民主党支持者为大城市的知识精英、社科学者及富人阶层。1990年代前民主党在美国南方尚存优势-亦即之前参与联盟国脱离的州份,因这些南方州份有不少白人蓝领工人阶级及农民,原是民主党的铁票,但2016年时转而成为共和党的优势。

希拉里·克林顿在2006年连任参议员后,很早便被视为是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可能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她于2007年1月20日宣布参选。其他参选的人还包括特拉华州参议员乔·拜登康涅狄格州参议员克里斯多夫·杜德、前阿拉斯加州参议员迈克·格拉韦尔艾奥瓦州州长汤姆·威尔萨克、和非裔美国人的伊利诺州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其他可能的人选包括了之前的几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阿尔·戈尔,以及阿肯色州退役将军韦斯利·克拉克。最终经过初选,贝拉克·奥巴马以微弱差距击败希拉里·克林顿获得民主党的总统提名,乔·拜登则是他的副手人选。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其后奥巴马提名希拉里·克林顿出任国务卿。奥巴马在2009年上任后推动医疗改革法案,规定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需要缴纳罚款。2010年3月获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法案一直受到共和党的全面反对及抵制。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众议院的控制权,失去63席,但保持对参议院的控制权。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奥巴马成功连任,其后提名参议员及前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出任国务卿,接替希拉里·克林顿。民主党保持对参议院的控制权。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民主党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最终希拉里在普选票比共和党的唐纳德·特朗普多二百多万票,但掌握的选举人票较少而落败。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取得众议院的控制权,同时在参议院仍为少数党。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任副总统乔·拜登获民主党提名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其后提名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为副手人选。最终拜登在普选票比共和党的唐纳德·特朗普多七百多万票并获得绝对多数选举人票,成功当选为美国第46任总统。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乔·拜登于78岁就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初次就任时年龄最长的总统。

经济议题 编辑

最低工资 编辑

民主党支持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增加商业的管制尤其是华尔街大企业,以协助工薪阶级。最低工资是民主党的最重要议程之一,亦是该党内部争议较少的社会议题之一。许多在地方州发起的增加最低工资的倡议也被民主党支持,所有六个州的倡议都通过了。

再生能源和石油 编辑

民主党反对政府对石油产业的减税,主张发展一个国内的再生能源政策。许多民主党州长也注重这个议题,例如蒙大拿州州长便支持风力能源的农场和“无污染煤燃料”的计划。

医保制度 编辑

民主党主张一个“可负担且高品质的保健制度”,许多民主党人要求对此领域进行更多政府干预。许多民主党人支持全国性的健保制度,以此解决现代医疗保健的高成本风险。1951年,总统哈利·S·杜鲁门曾提议一套全国的健保制度,不过最后不了了之。近年来,一些民主党人如参议员泰德·肯尼迪便呼吁要建立一个“照顾所有人的医疗保险。”[29]。奥巴马在2009年上任后推动医疗改革法案,2010年3月获民主党的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需要缴纳一笔罚款。法案一直受到共和党的全面反对及抵制。2011年1月19日,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以245票支持、18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将奥巴马医改法案内的部分条文废除,但被奥巴马否决。

环保 编辑

民主党支持环境保护主义,并主张自然资源的保留以及严格的环保法律以对抗污染。民主党支持保留濒危的生物和环境区,提倡对土地的管理和污染源的管制。民主党支持针对全球暖化而加强对温室气体的严格管制,并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过去民主党的环境保护主义出现分歧,主要在于不少能源产业的工人如煤矿等均是民主党的支持者。

学校教育 编辑

大多数民主党人长期以来都支持一个政府维持的公立学校教育体制,并且应该开放给所有适龄学生,或至少要增加国家对学生如奖学金或学费减免的补助[30][31]

社会议题 编辑

保障名额 编辑

民主党主张所有美国人民应该机会均等,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种族性取向性别认同宗教身心障碍、或原国籍(非美国本土出身的美国人、包括移民)。因此大多数民主党人支持实行《平权法案》政策给予少数和弱势族群保障名额,以此改善在雇佣上的平等。民主党也支持设立法案禁止雇主以身体或精神残障为由拒绝雇用某些人。

LGBT权益 编辑

大多民主党人支持LGBT权益,现时超过70%的民主党人认同法律的同性婚姻,但亦有一些人则由于宗教理由或道德立场而反对同性婚姻。不过几乎所有民主党人都同意,基于性取向的歧视是错误的。2012年5月9日,奥巴马成为首位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在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卸任后在2009年表达支持)。其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把支持同性婚姻列入民主党的纲领。

生殖权利 编辑

民主党相信所有妇女都应该有取得生育控制资源的管道,并支持政府替贫穷妇女筹备避孕工具。民主党在2000年和2004年的政见上,主张应该让堕胎变的“安全、合法、而少见”,反对政府干涉女性选择堕胎权,并维持堕胎全国合法化,作为女性的人权,借由对计划生育和广泛性教育,以减少堕胎的数量,并鼓励收养小孩。

民主党支持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认同了堕胎权利的罗诉韦德案的决议。基于隐私权女性主义、身体自主权等原因,许多民主党人认为妇女都应该有生育权,而无需政府的干涉。他们主张每个妇女,都有权利依据自己良心判断堕胎是否道德。许多民主党人认为政府应该替贫穷妇女筹备堕胎资金和管道,并主张妇女在生命受到威胁、受强奸后怀孕的情况外,亦可有自由选择堕胎的权利。

不过民主党内也有反堕胎的声音(Pro-life),一些团体如Democrats for Life,认为妇女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受强奸后怀孕的情况才可堕胎。一些人认为应该减少堕胎的发生机会、并且至少应使堕胎变得合法。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在2005年初便曾说她认为反堕胎人士应该寻找一个争议的“共通点”来避免不必要的怀孕和堕胎产生[32]。过去反堕胎的保守派民主党人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南方州分。正是由保守派民主党人于1976年,在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联邦政府向妇女支付堕胎费用。

干细胞研究 编辑

民主党人都支持干细胞研究,约翰·克里还支持在“最严厉的伦理尺度下”由联邦政府筹资主导干细胞研究。他解释道“我们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拯救生命并减少人类受苦的机会。”[33]

外交议题 编辑

阿富汗战争

在2001年,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民主党人几乎毫无异议的投票授权对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以对抗那些“应替美国最近遭受的恐怖攻击负责的人”,支持由北约主导这场行动。

伊拉克战争

在2002年,民主党参议员在是否授权入侵伊拉克的议题上产生分歧,大多数众议院的民主党议员选择投下反对票。从那以后,许多民主党人表示他们后悔支持了授权入侵,如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便称这场入侵是一个错误。除了民意代表外,民主党内也有许多对伊拉克战争突出的批评者。

单边政策

民主党通常反对单边主义的政策,认为即使美国遭受国防安全上的威胁时,也不该应该在没有其他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发动战争。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在外交舞台上拥有稳固联盟和广泛的国际支持时才采取行动,这在约翰·克里2004年总统选战的外交政策上成为主要议题,他并谴责单边政策是造成美国于伊拉克失败的原因。

整体来说,现代的民主党通常较倾向国际关系理论里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而非现实主义,虽然现实主义理论也对民主党有部分影响力。

法律议题 编辑

逼供

民主党反对美军以刑讯逼供方式审讯逮捕的囚犯,并且反对将军事囚犯归类为“非法战斗人员”(Unlawful combatant),认为他们也该享有日内瓦公约赋予的权利。民主党认为逼供是违反人道的,并且会减少美国在国际上的道德正当性,而且也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美国爱国法

除了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拉斯·费恩戈尔德外,所有民主党的参议员都投票支持了最初的《美国爱国者法案》。而在舆论开始关心法案对于“隐私的侵犯”以及公民自由的限制后,民主党在2006年是否延续法案的投票上产生分歧。大多数民主党参议员依然选择延续法案,不过大多数民主党的众议员则投票反对之。

隐私权

民主党主张个人应该有隐私的权利,并且通常会支持那些限制美国执法和情报单位监视美国公民的法案。一些民主党人则支持消费者保护法,限制商业公司能取得的消费者个人资料。

大多数民主党人认为政府不该管制(成人之间的)经过双方同意的、包含商业性交易在内的性行为,认为那是个人隐私的事务。

犯罪和枪械管制

民主党支持在不违反第二修正案的情况下提出枪械管制,尤其是1968年的枪械控制法案、1993年的布莱迪法案(Brady Bill)、1994年的犯罪控制法案。不过许多民主党人,尤其是来自农村、南部和西部的民主党人则反对枪械的管制,并且认为民主党在2000年总统选举的失败便是因为在这个议题上失去了农村地区的支持,全国步枪协会一直反对任何枪械的管制[34]。因此在2004年的选举中,民主党提出的政见上唯一指名支持枪械管制的,只有要求对1994年攻击武器禁令的延期。

目前的派系 编辑

保守派民主党人 编辑

民主党内也有保守派存在,大多是来自中西部和南部州。过去保守派民主党一直是党内的重要力量,在1990年代以前,保守派民主党一直是制衡自由派民主党的势力,并与共和党形成保守派联盟(Conservative Coalition)。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共和党逐渐控制美国中南部地区,这些保守派民主党人由于选举失败,在党内影响力减少。1994年后,在联邦众议院里,他们组成了一个称为蓝狗联盟(Blue Dog Coalition)的组织,结合经济和社会保守主义的民主党人;他们大多来自美国南部地区,通常比其他民主党人更易和共和党妥协,在部分议题上甚至比中间派的共和党人更为保守。他们在过去曾经组成团结的投票联盟,并曾拥有超过四十席的联邦众议员实力,一度有能力左右国会立法结果。他们反对医疗改革,与共和党投反对票,也反对实行严格的枪械管制。一些自由派或进步派民主党人嘲讽蓝狗联盟等民主党保守派成员是“有名无实的民主党人”(Democrat In Name Only, DINO),认为他们在许多议题上与共和党无分别。部分保守派民主党人后来也转投共和党。

2006年美国期中选举被视为共和党小布什总统第二任的期中考,此役中蓝州民主党人在国会增添了几个新成员[35]

近来,反堕胎的民主党团体和候选人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一些候选人反堕胎是出自他们当地州(主要是中南部州分)的民意。民主党最大的反堕胎团体是“Democrats for Life”。而其他受保守派民主党人关心的议题包括:人民拥有枪支的权利、反对以公帑资助妇女堕胎以及对企业主的低税政策等。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大获全胜,中西部和南部的保守派民主党人纷纷中箭落马(因为选民结构本来就倾向保守,期中选举大环境又对在野的共和党有利),使得“蓝狗联盟”成员锐减一半、力量大幅削弱[36]

最为突出的保守派民主党国会议员包括路易斯安那州联邦参议员玛丽·兰德鲁(Mary Landrieu)以及自加州保守的奥兰治县选出、原属共和党籍的拉丁裔联邦众议员桑切兹(Loretta Sanchez)等人(其妹Linda Sanchez亦为加州洛杉矶县选出之现任联邦众议员,惟Linda为左倾民主党人)。

温和派民主党人 编辑

虽然中间派民主党人在各种议题上立场有所不同,但他们通常支持“混合式”的政治观点。与其他派系相较,中间派通常支持使用较强硬的“军事行动”,包括伊拉克战争(惟派系成员仍对此役立场高度分歧)。此外,中间派也更愿意削减福利支出、支持改革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体系,以及较亲商的减税政策(财政保守主义)。中间派主张他们的立场与大多数美国民众相符合。由于他们比自由派更乐意支持共和党的一些政策,并接受大型企业的资金援助,进步派民主党人(左派)将这些中间派“新民主党人”讥笑为“共和党的清淡版”(Republican Lite),认为他们与共和党并无太大区别。

民主党最具影响力的派系之一就是民主党领袖委员会(Democratic Leadership Council, DLC),这个组织支持民主党的中间派立场。组织成员通常也将自身称为“新民主党人”。由于1984年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在对抗共和党里根的总统大选中惨败,一些民主党人成立了“民主党领袖委员会”以改革民主党的政策,希望借此夺回白宫。DLC大力支持总统比尔·克林顿,认为他反映出了第三种道路(中间路线)的可行性和成功。许多进步派民主党人认为DLC应该替民主党在1994年和2002年国会选举中的失败负起责任。DLC对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并没有正式的控制。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华德·迪安是1992年来第一个与DLC没有正式关联的党主席。然而许多评论家认为DLC仍然是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派系,因为他们确保了民主党候选人和其政见不会影响“商界”利益。

与DLC有密切关联的民主党政治人物包括了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前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前弗吉尼亚州州长马克·沃纳等。而前科罗拉多州联邦参议员、前内政部长肯·萨拉查也称自己为中间温和派民主党人。另外,夏威夷州选出的日裔联邦众议员花房若子(Colleen Hanabusa)亦被普遍视为立场较温和、较能够跨党合作的中间派民主党人。

值得一提的是,华裔联邦众议员吴振伟俄勒冈州,已卸任)便是“新民主党人联盟”(New Democrat Coalition)成员之一,他于2010年期中选举之后的党团干部遴选中,曾经一度与党内保守派结合不支持属进步自由派的前众议院议长南茜·佩洛西继续担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惟后来正式选举还是票投佩洛西。此外,前联邦商务部长、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亦被视为温和派,主要因为其于华盛顿州州长任内接受共和党主张之保守财政政策,包括“不开征新税种”和“削减州府开支”等,同时他也被认为是民主党内亲商界代表人物。2008年民主党总统初选时,骆氏列名“希拉里·克林顿华盛顿州竞选总部”共同主席。

自由派民主党人 编辑

自由派民主党人属于党内中间偏左的派系。虽然他们在比尔·克林顿等中间派势力崛起后影响力逐渐萎缩,惟此前他们一度主导了民主党长达数十年,是该党主流派系。与其它保守派和中间温和派相较,自由派民主党人通常支持新政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并反对鹰派国防、外交政策,同时他们也以支持“开放”的社会政策著称。自由派民主党人也常与更左的“进步派民主党人”重叠。例如2009年于加州补选上的华裔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一般被归类为自由派,但同时身兼“进步派国会小组”副主席。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自由派回到民主党的主流(克林顿时期,温和派力量较大),特别是以民主党众议院领导人南希·佩洛西为首的国会议员,全力支持包括“健保改革”、“移民改革”等自由派议案,与共和党关系恶劣。而于2009年病故的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泰德·肯尼迪,生前一直被认为是突出的自由派民主党人,享有“自由派雄狮”之称。此外,华裔纽约联邦众议员孟昭文及华裔加州主计长江俊辉皆属自由派。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也是典型的自由派。

进步派民主党人 编辑

许多进步派民主党人都是源自1960年代反越战运动下所浮现的新左派,例如当时竞选总统的乔治·麦高文;其他人还包括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佛蒙特州州长迪安。进步主义的民主党候选人在大都会地区拥有高支持度,同时也受到非裔美国人的广泛支持。进步派民主党人的共同主张包括了反对伊拉克战争、反对经济和社会保守主义、反对商业公司和财团对政府的影响、支持公办全民健保制度、发起大规模的政府公共建设等。与其他民主党派系相较,进步派民主党人最左倾,对于共和党也最具敌意,并且主张激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政策。华裔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于2013年竞选民主党纽约市长初选时,被传媒认为是为数众多角逐者中,最进步派的候选人之一。

国会进步核心小组英语Congressional Progressive CaucusCongressional Progressive Caucus, CPC)是进步左派民主党人在美国国会的组织。它是民主党在联邦众议院里最大的派系,虽然目前它还没有参议院成员。值得一提的是,加州洛杉矶县选出的华裔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便身兼此一党团副主席。由于受到北欧模式的强烈启发,进步派人士通常被认为具有类似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CPC拥护全民健保制度、激进的公平贸易协议、最低生活收入法案、所有劳工组织工会,并发起罢工集体谈判权利、撤销美国爱国法的许多条文、在联邦政府成立一个“和平部门”(Department of Peace)、同性婚姻合法化、严格的选举筹款改革法案、彻底自伊拉克撤军、打击企业犯罪和企业利益、消除贫困同工同酬、对那些富有的人增加所得税率、对贫穷的人减少税率;并且全面增加联邦政府的福利制度开销和规模,以便建立一个福利国家

“民主美国”(Democracy for America, DFA)也是支持进步主义候选人的政治组织,它是由前民主党主席迪安于参与总统提名竞选时所创立的;目前DFA的主席是霍华德·迪安的弟弟詹姆斯·迪安(James H. Dean)。DFA反对美国政治光谱上的极右翼,并且宣称要“从底部做起”改造民主党。“美国进步派民主党人”(Progressive Democrats of America)则是另一个在民主党内抱持进步主义理念的派系,它是由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丹尼斯·库钦奇(Dennis Kucinich)于2004年争取总统提名时创立的,这个组织被认为是进步主义色彩最浓厚的之一,但它对民主党的整体影响力并不大。

目前最突出的进步派民主党人属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名义上为无党籍,惟实际上加入民主党团运作),他是美国联邦层级政治人物中著名的左派民主社会主义者,他不愿人称他“自由派”,坚持他必须被称作“进步派”。

工会 编辑

自从1930年代以来,工会成为民主党最重要的联盟之一。工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基层的政治组织、以及投票支持民主党的劳工。美国工会在私营经济部分里的成员数量于过去五十年内已从35%下降至8%,但它在一些工业州仍占有一定影响力。在21世纪仍然相当重要的工会包括了政府雇员的工会,例如教师、警察、护士、和狱警,同时也包括一些服务业的劳工,例如饭店业和保全业。

这些传统的产业工会通常更支持贸易保护主义、集体谈判、以及健康保险的制度,曾经极力反对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工会有关联的突出政治人物包括了北达科他州参议员拜伦·多根、俄亥俄州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前党主席霍华德·迪安也与工会有所牵连。大多数这个派系的成员也都与进步主义派系紧密连结。

自由意志主义民主党人 编辑

公民自由意志主义者也经常支持民主党,因为认为民主党在一些议题如民权政教分离上的立场比共和党要来的理想,也可能是因为认为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比自由党更符合他们的理念。他们反对枪械管制、毒品管制、贸易保护主义、财团补贴、政府借贷,以及外交政策上的干涉主义。民主党自由会议(Democratic Freedom Caucus)是代表这个派系的组织。

当前组织和架构 编辑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民主党的竞选活动。虽然DNC也负责监督民主党政见编撰的过程,但它主要还是聚焦于竞选活动和组织策略,而非整体的公共政策。在总统选举上它负责主导全国代表大会的进行过程,包括了初选阶段、募款、民调测验、并协调竞选策略。在选出提名人之后,依据选举募款法条,超过一定金额的竞选募款活动就只能在政党的架构内进行了[37]

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目前是黛比·沃瑟曼·舒尔兹)则是每隔四年由委员会成员选出[38]。而当现任总统是民主党籍时,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会支持总统挑选的候选人担任主席。霍华德·迪安在2005年初击败众多对手当选为党主席,他主张民主党不该只聚焦于那些支持度与共和党差距相近的“摇摆州”,而提出了所谓的“五十州战略”。他的目标是要让民主党在每个州、每个层次的选战上都获得胜利,在全国的每个选区都有健全的党部组织[39]

依据民主党党章的规定,其实全国代表大会才是民主党的最高权威,而非全国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只是负责组织平常的政党活动[38]。全国委员会是由每个州的民主党党部的代表所组成,总计两百名的代表席次则依据每个州的人口所划分,而代表通常是由各州的初选或当地党部所选出,一些被选出的代表也会担任其他职位,有些也是民主党在各地的众议员。

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Democratic Congressional Campaign Committee, DCCC)负责协助各地的众议院选举,它在2005-2006年的选举中就募集了超过$7千万的资金;当前DCCC的主席是伊利诺伊州众议员拉姆·伊曼纽尔。另外也有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委员会(Democratic Senatorial Campaign Committee),同样也在参议院选举中替各地候选人募集大量资金,目前担任主席的是纽约的参议员查克·舒默

其他规模较小的募款组织包括了负责地方州议会选举的团体—民主党议会竞选委员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旗下也有两个年轻人的组织:民主党青年部(Young Democrats of America)和学院民主党人(College Democrats)。

每个州都拥有独立的党部,由选出的委员会成员组成(通常是被选出的官员以及主要选区的众议员),并且由他们选出党部的主席。而郡、镇、市和选区的委员会通常是由当地层次选出的人员组成,州和地方的委员会通常依据他们的管辖权协调竞选活动,监督地方的代表大会或是初选和干部会议,有时也会依据当地州的法律规定提名候选人。虽然它们通常很少取得募款资金,在2005年时党主席迪安开始了一个新计划,以全国委员会的资金协助这些地方州的党部,并且雇用全职的党部员工。迪安对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竞选委员会不断要求集中资金投注于选情逼近的州感到相当不满,因此决定将所有资金平均的分配给各州,而无论它们的选情好坏[40]

标志和名称 编辑

 
托马斯·纳斯特所绘的“一只活驴踢一只死狮”

在1790年代,联邦党故意使用“民主党”和“民主党人”这一词来羞辱杰斐逊党人。不过,到了1830年代时这一词已经从贬抑词逐渐转变为该党的名称,该党开始正式自称为“美国民主党”了。到了19世纪末时,民主党人(Democrats)也成为了该党的简称。

驴子是民主党最普遍的标志,虽然民主党从来没有正式采用过它[41]。这一标志的由来并不明确,对此还有好几种解释的理论。

 
民主党标志(至2010年10月)

第一种理论说驴子这一标志来自竞争激烈、双方互揭疮疤的1828年总统选举安德鲁·杰克逊的对手布置了一出戏剧,将杰克逊描绘为公驴(jackass)以挖苦他,并将他称为“安德鲁·公驴”,然而杰克逊欣然接受了这一昵称;第二种理论则称在1870年1月15日,一幅由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画的政治漫画出现在《哈泼斯》周刊上,标题为“一只活驴踢一只死狮”(A Live Jackass Kicking a Dead Lion),把民主党标志为“驴”。从此驴便成为民主党的标志,而象则成为共和党的标志。

《幸福的日子又来了》(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则是民主党的非正式党歌。这首歌是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于民主党代表大会上被提名总统候选人时播放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是民主党非正式的代表歌曲。

民主党也常将党举行的各式募款庆祝活动日取名为杰斐逊-杰克逊日(Jefferson-Jackson Day),以此纪念民主党最引以为傲的两名早期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安德鲁·杰克逊

虽然美国的两大党(以及其他小政党)都习惯以美国国旗传统的红、白、蓝三色作为作为它们的宣传和代表颜色,但在2000年总统选举后,蓝色已经成为民主党的代表颜色,而红色则成为共和党的代表色,2000年的选举日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所有主要的电视新闻频道都在选举结果图示上以蓝红两色区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得票,自从那时以来蓝红的区分也被主流媒体广泛采用了。蓝色也被民主党的支持者和民主党本身所采用,在2006年期中选举里也将选举计划命名为“红变蓝计划”。

在美国,“Democrat”也成为民主党和其候选人的简称。自从1920年代以来,一些共和党人故意强调“Democratic Party”这个完整称呼,借此讽刺民主党在实际上“不民主”,使许多民主党人倾向于避免这个全称。

在美国时间2010年10月29日,民主党宣布改用以蓝色D字为主的党徽,一改百年来公驴的形象。

选举 编辑

[1] 辞职
[2] 于任内被刺杀
[3] 死于任内
年次 结果 候选人 总统
总统 副总统 # 任期
1828 成功 安德鲁·杰克逊 约翰·C·卡尔霍恩[1] 第7任 1829–1837
1832 成功 马丁·范布伦
1836 成功 马丁·范布伦 理查德·门特·约翰逊 第8任 1837–1841
1840 失败
1844 成功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乔治·M·达拉斯 第11任 1845–1849
1848 失败 刘易斯·卡斯 威廉·奥兰多·巴特勒英语William Orlando Butler
1852 成功 福兰克林·皮尔斯 威廉·鲁福斯·金[2] 第14任 1853–1857
1856 成功 詹姆斯·布坎南 约翰·C·布雷肯里奇 第15任 1857–1861
1860 失败 斯蒂芬·A·道格拉斯(北方) 赫谢尔·维斯帕西安·约翰逊英语Herschel Vespasian Johnson
失败 约翰·C·布雷肯里奇(南方) 约瑟夫·瑞安英语Joseph Lane
1864 失败 乔治·麦克莱伦 乔治·亨特·彭德尔顿英语George H. Pendleton
安德鲁·约翰逊 第17任 1865–1869
1868 失败 霍拉肖·西摩 弗朗西斯·普雷斯顿·布莱尔
1872 失败 霍勒斯·格里利 本杰明·格拉茨·布朗英语Benjamin Gratz Brown
1876 失败 塞缪尔·琼斯·蒂尔顿 托马斯·安德鲁·亨德里克斯
1880 失败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威廉·海登·英格利希
1884 成功 格罗弗·克利夫兰 托马斯·安德鲁·亨德里克斯[2] 第22任 1885–1889
1888 失败 艾伦·格兰伯里·瑟曼英语Allen G. Thurman
1892 成功 阿德莱·尤因·史蒂文森 第24任 1893–1897
1896 失败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亚瑟·休厄尔英语Arthur Sewall
1900 失败 阿德莱·尤因·史蒂文森
1904 失败 奥尔顿·布鲁克斯·帕克英语Alton B. Parker 亨利·加萨韦·戴维斯英语Henry Gassaway Davis
1908 失败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约翰·沃斯·克恩英语John W. Kern
1912 成功 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R·马歇尔 第28任 1913–1921
1916 成功
1920 失败 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924 失败 约翰·威廉·戴维斯 查尔斯·W·布赖恩英语Charles W. Bryan
1928 失败 艾尔弗雷德·E·史密斯 约瑟夫·泰勒·鲁滨逊英语Joseph Taylor Robinson
1932 成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3] 约翰·南斯·加纳 第32任 1933–1945
1936 成功
1940 成功 亨利·A·华莱士
1944 成功 哈利·S·杜鲁门
哈利·S·杜鲁门 第33任 1945–1953
1948 成功 阿尔本·W·巴克利
1952 失败 阿德莱·史蒂文森 约翰·斯帕克曼英语John Sparkman
1956 失败 埃斯蒂斯·基福弗英语Estes Kefauver
1960 成功 约翰·肯尼迪[2] 林登·约翰逊 第35任 1961–1963
林登·约翰逊 第36任 1963–1969
1964 成功 休伯特·汉弗莱
1968 失败 休伯特·汉弗莱 埃德蒙·马斯基
1972 失败 乔治·麦戈文 萨金特·施里弗
1976 成功 吉米·卡特 沃尔特·蒙代尔 第39任 1977–1981
1980 失败
1984 失败 沃尔特·蒙代尔 杰罗丁·费拉罗
1988 失败 麦可·杜卡基思 劳埃德·本特森
1992 成功 比尔·克林顿 艾伯特·戈尔 第42任 1993–2001
1996 成功
2000 失败 艾伯特·戈尔 乔·李伯曼
2004 失败 约翰·克里 约翰·爱德华兹
2008 成功 贝拉克·奥巴马 乔·拜登 第44任 2009–2017
2012 成功
2016 失败 希拉里·克林顿 蒂姆·凯恩
2020 成功 乔·拜登 卡玛拉·哈里斯 第46任 202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Gov. Malloy Elected as DGA Chai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7-03-01.. DemocraticGovernors.org (2015-12-07). Retrieved on 2017-02-16.
  2. ^ FALL 2018 VOTER REGISTRATION TOTALS. Ballot Access News.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3. ^ President Obama,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Socialism: A Political Science Perspective. The Huffington Post. 2012-06-29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4). 
  4. ^ Third Way, Elizabeth Warren, and the Real Battle | Mike Lux. Huffingtonpost.com. 2013-12-09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9). 
  5. ^ Vermont Senator Bernie Sanders may bring Democratic socialist agenda, blunt style to presidential race - Nation - The Boston Globe.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6. ^ The New Democrats and the Return to Power - Al From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6). 
  7. ^ Etzioni, Amitai. The Left's Unpopular Populism. The Atlantic. 2015-01-08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8. ^ Sullivan, Sean; Costa, Robert. Trump and Sanders lead competing populist movements, reshaping American politics. Washington Post. 2020-03-02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英语). 
  9. ^ Raza, Syed Ali, Social Democratic System, Global Peace Trust: 91, 2012 
  10. ^ Democrats Want a Socialist to Lead Their Party More Than a Capitalist. 2017-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apellido=(建议使用|last=)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nombre=(建议使用|first=)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publicación= (帮助)
  11. ^ In Key House Races, Democrats Run to the 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web.archive.org. 2019-07-27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12. ^ Centrist Democrats are back. But these are not your father’s Blue Dogs..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9-06-04 [2021-12-11]. ISSN 0882-7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9). 
  13. ^ Kane, Paul. Blue Dog Democrats, whittled down in number, are trying to regroup. Washington Post. 2014-01-15 [2021-12-11].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美国英语). 
  14. ^ The Reconciliation Act of 2010, Volume II, March 17, 2010, 111-2 House Report 111-443.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9EFuj14FJA0C&q=conservative+Blue+Dog+Coalition&pg=PA1077&redir_esc=y#v=snippet&q=conservative%20Blue%20Dog%20Coalition&f=false. 2010 [2021-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5. ^ Hale, Jon F. The Making of the New Democrat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95, 110 (2): 207–232 [2021-12-11]. ISSN 0032-3195. doi:10.2307/21523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16. ^
  17. ^ [Roger Chapman, Culture Wars: An Encyclopedia (2010) vol 1 Page 136]
    Elections A to Z. SAGE. 2012 [2014-08-14]. ISBN 9780872897694. 
  18. ^ Cunningham, Vinson. Will Keith Ellison Move the Democrats Left?. The New Yorker (Condé Nast). 2017-02-19 [2018-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19. ^ "The Democratic Party, founded in 1828, is the world's oldest political party" states Kenneth Janda; Jeffrey M. Berry; Jerry Goldman. The Challenge of Democracy: American Government in Global Politics. Cengage Learning. 2010: 276 [2021-08-23]. ISBN 97804959061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20. ^ Summary Of The Proceedings Of A Convention Of Republican Delegates, From The Several States In The Union, For The Purpose of Nominating A Candidate For The Office Of Vice-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ld At Baltimore, In The State Of Maryland, May, 1832. Albany: Packard and Van Benthuysen. [200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21. ^ 如1991年在美国参议院通过的S.2047号文件所述,该党声称其成立日期为1792年。102nd Congress, S.2047 – A bill to establish a commission to commemorate the bicentennial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1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I]n 1992,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celebrate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its establishment on May 13, 1792.”
  22. ^ Kilborn, Peter T. THE FREE TRADE ACCORD: Labor; Unions Vow to Punish Pact's Backers. The New York Times. 1993-11-19 [2006-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5). 
  23. ^ Moore, Michael (2002). Stupid White Men ...and Other Sorry Excuses for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Chapter 10. Regan Books. ISBN 978-0-06-039245-1.
  24. ^ Mahajan, Rahul. Kerry vs. Dean; New Hampshire vs. Iraq. Common Dreams NewsCenter]. 2004-01-28 [200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25. ^ Thomas, Evan, Clift, Eleanor, and Staff of Newsweek (2005).Election 2004: How Bush Won and What You Can Expect in the Future. PublicAffairs. ISBN 978-1-58648-293-0.
  26. ^ Kelly, Jack. Kerry's Fall From Grac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4-09-05 [200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See also: Last, Jonathan V. Saving John Kerry. The Weekly Standard. 2004-11-12 [200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0). 
  27. ^ Interview with Howard Dean, This Week, 2005-01-23.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ABC). Retrieved on 2006-10-11.
  28. ^ Hook, Janet. A right kind of Democrat. Los Angeles Times. 2006-10-26 [200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4).  See also: Dewan, Shaila; Kornblut, Anne E. In Key House Races, Democrats Run to the Right.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0-30 [200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4). 
  29. ^ Medicare for All (PDF). [2006-10-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0-29).  See also: TedKennedy.com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06.
  30. ^ Clinton Joins Key Senate Democrats to Release Report on "The College Cost Crunch". clinton.senate.gov. 2006-06-28 [200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5). 
  31. ^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Educational Excellenc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06.. Retrieved on 2006-11-25.
  32. ^ Healy, Patrick D. Clinton Seeking Shared Ground Over Abor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1-25 [2006-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1). 
  33. ^ The 2004 Democratic National Platform for America (PDF). [2006-1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6-23).  HTML forma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09..
  34. ^ Abramsky, Sasha. Democrat Killer?. The Nation. 2005-04-18 [200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30). 
  35. ^ Reiss, Cory. House Blue Dogs ready to hunt. The Star-News. 2006-11-16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36. ^ Blue Dogs Shaved in Half. Fox News. 2010-11-03 [2011-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37. ^ Public Funding of Presidential Elections.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2005-02-02 [200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2). 
  38. ^ 38.0 38.1 The Charter & Bylaw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PDF). [2006-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0-13). 
  39. ^ O'Donell, Shawn M., Badurina, Drucilla (2005). Rebuilding The Democratic Party From The Grassroots: The Ultimate Guidebook For Democrats. iUniverse, Inc.. ISBN 978-0-595-35620-1. See also: Mann, Thomas E., Ortiz, Daniel R., Potter, Trevor, Corrado, Anthony (2005). The New Campaign Finance Sourcebook.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ISBN 978-0-8157-0005-0.
  40. ^ Edsall, Thomas B. Democrats Are Fractured Over Strategy, Fund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05-11 [200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5). 
  41. ^ History of the Democratic Donke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07.. Retrieved on 2006-11-15.
  42. ^ Vice President Dick Cheney provided tie breaking vote, giving Republicans a majority

书目 编辑

  • Finkelman, Paul and Peter Wallenstein, ed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2001)
  • Jensen, Richard. Grass Roots Politics: Parties, Issues, and Voters, 1854-1983 (1983)
  • Kleppner, Paul et al.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1983), advanced scholarly essays.
  • Rutland, Robert Allen. The Democrats: From Jefferson to Clinton (1995). short popular history
  •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For each election includes good scholarly history and selection of primary document.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 Schlisinger, Galbraith. Of the People: The 200 Year History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92) popular essays by scholars.
  • Taylor, Jeff. Where Did the Party Go?: William Jennings Bryan, Hubert Humphrey, and the Jeffersonian Legacy (2006), for history and ideology of the party.
  • Witcover, Jules. Party of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the Democrats (2003), 900 page popular history
  • 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covers all the live politicians with amazing detail.
  • Dark, Taylor, The Unions and the Democrats: An Enduring Alliance (2001)
  • Patterson, James T. Restless Gian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Watergate to Bush vs. Gore (2005) well balanced scholarly synthesis.
  • Sabato, Larry J.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lash and Burn Politics of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5), scholarly study.
  • 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scholarly textbook.
  • Blum, John Morton. The Progressive Presidents: Roosevelt, Wilson, Roosevelt, Johnson (1980)
  • Fraser, Steve and Gary Gerstle, e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w Deal Order, 1930-1980 (1990)
  • Kleppner, Paul. The Third Electoral System 1853-1892: Parties, Voters, and Political Cultures (1979), major study of voting patterns in every state
  • Ladd Jr., Everett Carll with Charles D. Hadley. Transformations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Political Coalitions from the New Deal to the 1970s 2nd ed. (1978).
  • Lawrence, David G. The Collapse of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Majority: Realignment, Dealignment, and Electoral Change from Franklin Roosevelt to Bill Clinton (1996)
  • Milkis, Sidney M. and Jerome M. Mileur, eds. The New Deal and the Triumph of Liberalism (2002)
  • Milkis, Sidney M. The President and the Par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Since the New Deal (1993)
  • Nichols, Roy Franklin. The Democratic Machine, 1850-1854 (1923)
  • Remini, Robert V. Martin Van Bur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59)
  • Silbey, Joel H. The American Political Nation, 1838-1893 (1991)
  • Sundquist, James L. Dynamics of the Party System: Alignment and Realign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3)

外部链接 编辑

官方 编辑

非官方 编辑

Lua错误:too many expensive function calls。